●雷春華
護理干預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雷春華
目的:觀察并分析在內科護理中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在本院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內科接診病患中選擇84例患者實施隨機分組護理,對照組實施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加以應用護理干預,各42例。結果: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AS評分及護理滿意率,結果均顯示觀察組所得效果更具優異性(P<0.05)。結論:在內科護理中增加實施種種護理干預策略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護理干預;內科;臨床應用價值
內科疾病種類較多且多為慢性疾病,病情遷延不愈,若治療或護理不當則可能誘發其他并發癥,不僅為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傷害,而且也為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緊張、抵觸治療等不良情緒[1-2]。為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確保診療工作的順利進行,此次研究將對在本院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內科接診病患中選擇84例患者實施隨機分組護理,分析在內科護理中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在本院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內科接診病患中選擇84例患者實施隨機分組護理,對照組實施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加以應用護理干預,各42例。納入標準:(1)無意識障礙。(2)無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3)可正常交流,無溝通障礙。(4)無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5)知曉此次研究目的及流程,自愿參與并簽署同意書。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為(52.1±4.7)歲。其中例為腦梗死、例為冠心病、例為糖尿病、例為其他。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為(52.1±4.7)歲。其中例為腦梗死、例為冠心病、例為糖尿病、例為其他。比較分析兩組基礎資料結果提示差異不顯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均接受臨床常規護理,如對患者進行病情監護,用藥指導,確保病室環境干凈整潔,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項,同時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協助醫生完成對癥處理。
觀察組:在如上護理基礎上增加實施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解答內心憂慮問題,消除患者心理負擔,同時也可通過為患者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或喜愛的電視節目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達到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的作用。(2)飲食干預: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患者患病情況及身體狀況的不同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促使患者日常攝入食物營養均衡,叮囑患者少食多餐,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以便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促進疾病的康復。(3)人文關懷:護理人員要定時巡房,同時也要將當日患者需要進行的治療、檢查、治療目的、預期效果等等內容告知患者。另外護理人員也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診療環境,確保病室內溫度及濕度適宜,去除病室內障礙物,確保患者走行通暢,避免跌倒、滑倒等不良情況的出現。(4)口腔護理: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口腔內菌群失調,從而引發感染,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在進食前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漱口,并注意保護口腔衛生。
1.3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評分[2]: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價,共設有36個評價項目,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高。(2)SAS評分[3]:采用SAS焦慮評分量表,表中共設有20個題目,總得分越高則表示焦慮程度越重。(3)護理滿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中共設有10道題目,設有“是”與“否”等兩個選項,以“是”選項選擇≥7個判定為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進行表示,組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病患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率則提示有所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AS評分及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需求也有明顯增加,內科接診病患多為慢性疾病患者,治療時間多較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并發其他疾病,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種種不良情緒,加之多數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存在一定錯誤認識,故其較易出現抵觸治療的情況,不僅不利于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也較易在治療過程中發生護患糾紛,影響臨床醫療服務質量[4]。以往傳統臨床護理服務并不能滿足患者心理、環境、生活方面的護理需求,故臨床護理質量相對不高。近年來隨著種種優質護理模式的推廣應用,使得臨床護理服務更具有針對性與全面性,更利于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是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增加實施的一系列干預措施,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增加實施了心理干預、飲食干預、人文關懷、口腔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SAS評分明顯降低,護理滿意率提高程度明顯。研究結果證明對內科病患實施全面且優質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康復,具有臨床應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內科臨床護理服務中增加實施心理干預、飲食干預、人文關懷、口腔護理等等護理干預對策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故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
[1]余音.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4,29(14:2725.
[2]肖昌定.標桿管理理論在內科優質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31(4):246-247.
[3]許麗.探討護理診斷在內科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5,34(26):556-557.
[4]左金鳳,劉鐵,賈維力.探討護理干預在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應用解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33(11):2176-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