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體位復位在PVP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運用
●楊磊
目的 研究體位復位后行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VCF)術中的療效。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體位復位后PVP治療后壁完整的胸腰椎OVCF 50例患者(72個椎體),所有患者均行全麻,麻醉成功后行體位復位后行PVP手術治療,根據術前和術后側位X線片測量椎體高度,比較椎體高度恢復程度。根據手術前后功能學改變進行視覺模擬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結果 50例手術均順利完成,50例72椎體 手術前后Oswesty功能評分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術前術后后Oswesty功能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術前術后后凸角矯正角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術后9例出現骨水泥滲漏者,其中1例出現向椎管滲漏壓迫脊髓,但無神經癥狀。結論 PVP術中全身麻醉下的體位復位十分重要,效果明顯。
體位復位;經皮椎體成形;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中老齡人群的比例不斷上升,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傳統的保守治療及手術方式治療效果欠佳。
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起到了椎體強化作用,顯著降低了骨折引起的疼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骨折臥床后導致的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但對于椎體壓縮較明顯。但PVP不能恢復已壓縮椎體的高度,糾正畸形。1988年開始國內外相繼開展的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能有效恢復椎體高度,糾正椎體后凸成形術,但其專用器械目前價格昂貴,不能被患者廣泛接受。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 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我院行PVP治療的新鮮老年VCF 50例共72個椎體的臨床資料,探討過伸體位復位后行PVP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50例 72椎體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0.1歲。椎體骨折部位T12~L1節段,其中單椎體骨折44例(男20例,女24例),雙椎體骨折6例(男2例,女4例)。累及節段:T11節段8個,T12節段21個,L1節段32個,L2節段11個。骨折椎體高度丟失:30%共30椎,50%共25椎,60%共17椎。
1.2 納入標準
a)大于60歲.b)入院前2周內有外傷史;c)新鮮的骨質疏松性骨折,且有疼痛不適;d)椎體壓縮小于70%;e)經國際公認的影像學標準確診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排除神經損傷者;f)凝血功能無障礙;g)術前檢查骨密度,確診為骨質疏松者。
1.3 手術方法
患者俯臥位于手術臺,全麻成功后。調整手術床,墊起胸、髖部,過伸脊柱胸腰段。雙手掌重疊,掌心放于傷椎棘突處施加適當垂直外力并觀察傷椎復位情況,至恢復傷椎的正側彎曲。透視下定位椎弓根,穿入椎體,側位觀察針尖到椎體前1/3后。常溫條件下調配骨水泥、抽取適當,待水泥拔絲狀態時,以推進器加壓注入椎體內。觀察水泥擴散情況,防止水泥滲出。術后患者回房后平臥位8h后,24小時代腰圍保護下床行走。
1.4 觀察指標
1.4.1 手術前后進行疼痛視覺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1.4.2 椎體后凸矯正角度 即是椎體上下終板的在X線上的角度,其矯正率為(%)=(術前椎體上下終板的角度一術后椎體上下終板的角度)/術前椎體上下終板的角度。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以(X±S)表示,手術前后VAS評分、Oswesty功能評分、椎體后凸角度恢復率采用t檢驗。以P<O.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VAS評分(分)Oswesty功能評分%椎體后凸矯正角度°術前6.2±1.042±1115.1±6.1術后6.3±1.317±810.2±4.8 P<0.05P<0.05P<0.05
所有手術病人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一個手術時間30-42min,平均30min。增加一個椎體的手術時間增加平均11min。骨水泥用量,胸椎2-3.5 mL(平均2.9 mL),腰椎4.O~6.5 mL(平均5.1 mL),比較術前術后,側位X線片測量椎體高度,觀察椎體高度恢復程度。根據手術前后功能學改變進行視覺模擬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術前術后Oswesty功能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o.05)。術前術后椎體后凸角矯正角度存在顯著差異(P<o.05)。術后9例出現骨水泥滲漏者,其中1例出現向椎管滲漏壓迫脊髓、但無神經癥狀。
PVP作為脊柱外科的微創治療,近些年發展較快。 20世紀80年代Galibert【1】等首先提出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剛開始運用于椎體侵襲性血管瘤,此后PVP逐漸發展為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的有效方法之一。PVP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的止痛作用顯著。
PVP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止痛效果明顯。大部分患者對于術后效果明顯。目前對其止痛機制的認識:①骨水泥注入后即刻固化椎體,固定骨折,增加了椎體的機械穩定性,消除骨折微動對感覺神經末梢的刺激;②骨水泥的熱效應和單體的細胞毒作用破壞了感覺神經末梢;③骨水泥本身的化學性亦可使椎體感覺神經末梢破壞。
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由于輕微外傷所致,加上其韌帶、肌肉多松弛、利用手法復位更加容易【2】臨床上椎體壓縮不明顯患者保守治療時,給予臥床、體位復位后,復查X線效果均較前有一定的好轉。因此體位復位,對于椎體的高度的恢復,改善預后上有顯而易見的效果。
PVP手術的并發癥主要為兩類。因骨水泥導致的并發癥,如:骨水泥外漏、和過敏反應。本次研究無骨骨水泥過敏。骨水泥外露的并發癥概率為:18%,與骨內外報道的無明顯差別【3】。Ryu等【4】胡認為外滲的發生與骨水泥的用量及操作技巧有關。說明手法復位并未增加手術的并發癥。
本次研究說明,復位技術操作簡單可行,可以恢復椎體高度,從而恢復脊柱正側立線,從而達到止痛效果。但手法復位時,動作要輕柔,考慮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作者單位:淮安市淮陰醫院骨1科)
[1]Galibert P,Deramond H,Rosat P,et al.Preliminary no te 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gioma by percutaneous acrylic vetebroplasty[J].Neurochirurgie,1987。33(2):166—168.
[2]李克功,魏志宇,羅京生,等援椎體成形術結合體位復位治療多椎體骨質疏松性骨折療效分析[J]援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03):1032-1034.
[3]毛克亞,趙欣,王巖,等.過伸體位在椎體成形術中應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9):843—845.
[4]Ryu KS,Park CK,Kim MC,et a1.Dose—dependent epidural leakge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after per— 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os— tep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Neu—rosurg,2002,96(1 Suppl):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