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濰青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對于如今大多都市人而言,想要就餐,打個電話或在電腦、手機上下訂單,不僅可以享受到折扣,還能有熱氣騰騰的外賣直接送飯上門,這類“懶人”服務已被越來越多人所青睞。
因為市場前景的廣闊,不僅網絡企業紛紛參與,大大小小的飯店也爭先恐后加入到外賣業務當中來。開設外賣,營業額直線上升,而且還可以帶動店內的銷售,精明的老板們怎么會錯過如此的商機呢!
但是外賣服務提供便利的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不能只看到其好的一面,從健康營養與食品安全角度來看,外賣還是有很多不得不防的“陷阱”。
黑餐館問題菜
蜂擁而至的網絡外賣發展太過迅速,除了一些知名的餐館,很多小飯館也開始搶市場,問題也隨之而來,各種差評與投訴也是越來越多。
很多外賣的店鋪,廚房臟亂差,衛生狀況不堪入目,甚至有的外賣商家根本就沒有門店,更不要說有合格的營業資質與工作人員的健康上崗證了。現實中這種根本不能開的店,網絡卻讓他們的違法行為變得堂而皇之。

在這種不透明經營的情況下,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上的問題,很多時候就是電商與飯菜提供商之間的相互推諉扯皮,甚至有的商家還會以外賣可能是在送貨路上出現問題而來逃避責任。
對于個別的黑餐館,購餐者除了網上精美的圖片,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所知。消費者不知道他們的加工過程是否衛生,也不知道他們的食材是否新鮮,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地址是真是假。
相信很多人在網絡訂餐之后,可能剛剛下單十幾分鐘,飯菜就被送到了,他們的烹飪過程真的這么快嗎?當然不是。
為了不影響餐館在門店就餐高峰期的客戶群,消費者收到的這些飯菜基本都是提前做好的。而提前了多長時間?是不是臨送前微波加熱?天氣炎熱季節做好的食物如何儲存?派送的過程中又是否會變質?派送過程中的顛簸會對食物有哪些影響?這些問題作為食客,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而這恰恰和健康有很大的關系。
不靠譜的飯盒塑料袋
幾乎是所有的外賣商家,都是用一次性餐具來盛放飯菜的,為了降低成本,很多一次性餐具都是三無產品,其原材料可能是回收廢舊塑料甚至是由醫療垃圾一類生產出來的,安全性很難得到保證。
作為消費者,也要學會選擇一次性餐盒的品質。好的餐盒應該色澤均勻,透明度高,不易掰碎或者是撕裂,無異味;將餐盒剪碎放于水中,不易下沉,預熱也不易變形。另外還要看餐盒上是否有規格型號、QS編制以及編號等。
對于直接用塑料袋盛放的飯菜,建議不要購買,因為其大部分用的都是一些非食品用塑料袋。這種塑料袋在油鹽醬醋調料的作用下,會將塑料中的化學物質析出,污染食物,對健康產生危害。
“媽媽的味道”就是媽媽的手藝?
有些商家打著“媽媽的手藝與味道”來招攬顧客,但是看看這些飯菜吧,明晃晃的油包圍著蔬菜,很多飯菜為了更有下飯的感覺,還會超量添加鹽的使用量,來增加口感。
對于米線一類的帶湯食物,為了味道鮮美,一些商家會加入大量的味精,甚至是一些骨香膏、肉香精等添加劑,所以,很多朋友買了此類食物后,常常加入大量的醋后才會覺得更加適口美味,這是因為醋的加入,中和了一部分不自然的味道后讓其變得柔和一些。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外賣食品中油炸類、醬鹵類食物較多,經常吃這類食物就會出現口渴、不消化,導致便秘等情況。
外賣,少吃為佳
若是真的因為條件有限,無法自己做飯或者是帶飯,在訂外賣的時候,首先要看看該外賣商家是否證照齊全,實體店具體在哪里,最好還是選擇我們去過的實體店網絡訂餐。在選擇購買的時候,距離過遠的門店盡量不要選擇,盡量縮短送餐時間,避免食物變質的可能性。如果遇到食品安全問題,要第一時間聯系外賣網絡平臺,同時可以向當地的食監局投訴。
最后建議大家,還是盡量少訂這類送上門的快餐,多出去走走,享受一下可以沐浴陽光的就餐路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