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臣+許彥斌
摘要:智能制造試點是在2015年啟動的,在2016年將擴大試點,到2017年將在全國進行推廣。職業院校要樹立以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好職業教育工作,為經濟建設提供優質服務,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盡情發揮人才和知識優勢,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最近幾年來,圍繞“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深化產教深度融合,不斷推動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升級的要求。
關鍵詞:技術技能人才;制造業現狀;高職教育現狀;智能制造;創新發展;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712;F27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01
一、中國制造業現狀調查
中國雖然已經是制造大國,但制造業“大而不強”,與制造強國仍有較大差距,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有些還是根本性的,最主要的有三大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許多重要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自主開發能力弱,難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很多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2.產品附加價值不高。中國企業大都采用貼牌生產方式,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更多地處于組裝和制造環節,普遍未掌握核心技術,產品設計、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和工藝裝備主要依賴進口。
3.在世界產業的分工鏈條中,屬于中國的環節是制造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對自然資源需求量極大的產業,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導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的消耗過快。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給中國以低成本取勝的制造業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二、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1998年開始,中國高職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發展。主要工作:
1.關于人才培養、辦學定位問題
我們對于高職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務于社會,培養社會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們積極吸納行業和社會力量來積極參與,高職教育的發展呈現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2.強化辦學模式,確定教學方向
高職教育的辦學方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方向,走產學研發展的道路。辦學目標就是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以就業為導向。教會學生有一技之能,從而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強調產學研結合是目前最科學的辦學模式,企業與學校、社會與學校、行業與學校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動手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
三、企業發展與高職教育的關系
通過對一段時期的企業調研發現:企業的用工情況與高職院校培養模式,在一段時期呈一種按部就班的模式。企業需要什么崗位人才,學院就培養相適應的學生。企業在某一階段發展速度放緩,嚴重制約著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與創新。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就是為企業服務,畢業馬上勝任一線崗位,短時間內是一種比較好的培養模式,但潛在危機嚴重。
高職教育培養模式要創新,企業發展要加快步伐,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的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高職院校是為社會服務,為社會輸送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職業院校發展離不開社會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業院校的新鮮血液的及時補充。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從而提出高職教育要不斷創新,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變換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市場調研,深入大中型企業,探索市場發展規律。學院采取送出去、引進來的模式,不斷引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端人才,而且具備一線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成為各專業的實訓指導教師。把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高精尖技術設備的使用,一線生產工藝過程、傳授給學生,校內實訓場地按照企業模式管理,安排、布局。整個實訓過程和企業生產保持基本一致。從而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快速領會企業文化,適應企業要求,大大減少與企業的適應時間與距離。企業需要什么專業、類型的職工,高職學院就培養相適應的學生。學院培養目標跟著市場走,從而為市場需求做保障。高職學院在搞好教學的同時,加快產學研步伐。高職教育培養目標與模式要走在社會的前面,深化產教深度融合,不斷推動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升級。
四、校企合作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
高職院校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位。堅持培養企業一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不動搖,致力于技能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系統化和高端化,始終站在高技能人才培養層次的最高端。學生畢業時可同時獲得“大學專科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此舉對促進職業教育的深化提高,對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歷只是代表學識不代表職業技能水平,實踐操作技能水平是有另外一套評價體系。他要先通過資格的培訓和考核之后,才能走上工作崗位。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不但要有高等的學歷,同時還要有職業資格。我們人才培養的定位就是系統化、專業化和高端化,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著眼于企業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也著眼于我們學生的未來發展。高職教育在現代職教體系中處于比較高端的地位,責任和定位就是培養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就必須要有高端起點 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既有課堂學習與實習,也有生產實訓。在新的條件下,我們要更加開闊,向更寬、更廣、更深發展。組建職教集團,也就是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培訓集團。搭建了這個校企合作新平臺,可以更好的為機械行業提供服務,我們也能借助這些資源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建師資隊伍,共同研究課程體系,共同進行人才評價,讓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借助機遇,闊步發展。
堅持校企合作,時刻以企業的用人標準作為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將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與行業的用工標準匹配,企業與高職院校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共同發展、共同創新才是雙贏的,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好務。
參考文獻:
[1]石琳瑋,孟令玲.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J].學周刊,2016(13).
[2]徐春芬,姚寧屏,陳許紅,盧春.關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一點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5(12).
[3]牛曉靜.論高職學生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J].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教學與研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