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蔣劍豐+肖艷春

摘要: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相繼實施農村土地承包制改革、國企民營化改革,并加入了WTO,這些措施使得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然而,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開始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即國民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模式,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贛州進一步提升農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本文嘗試研究新常態背景下贛州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贛州;農業;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9-000-01
一、前言
眾所周知,一個經濟體在經濟騰飛后,由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是普遍存在的內在規律。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相繼實施農村土地承包制改革、國企民營化改革,并加入了WTO,這些措施使得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然而,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開始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即國民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模式,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贛州進一步提升農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本文嘗試研究新常態背景下贛州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二、新常態背景下贛州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策略
2008年,世界爆發了國際金融危機,自此之后,全球經濟開始進入一種低速增長的狀態。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強刺激計劃,有效避免了與世界經濟的同步下行。然而,以2012年為轉折點,我國經濟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擋期,開始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據我國統計局資料中心統計,2009年,我國GDP增長率是9.21%,2010年增長率是10.45%,2011年是9.3%,2012年是7.65%,2013年是7.67%,2014年是7.4%。不難看出,我國經濟發展也開始出現下行趨勢。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各個地區必須時刻抓緊農業發展,不斷提升農業競爭力,這樣才能打牢我國的國民經濟之基。
贛州是江西省下轄面積最大的一個地級市,占地多達3.94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據約440.2萬畝。一直以來,贛州的農業發展都有欠發達,農業生產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難以充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在新常態背景下,贛州提升農業競爭力,加快調整農業發展戰略,顯得尤為必要。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
所謂主導產業,即指在區域經濟中比其他產業占據更優勢的地位,規模更大、專業化程度更高、增長率更好的產業。顯而易見,農業主導產業可以對區域內的其他產業形成一定的帶動作用,形成農業產業鏈的培育和成熟。在資源、人才、資金等方面,主導產業具有明顯優勢,所以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這幾年來,贛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各種支農惠農政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使得農業綜合生產力持續提升。2014年,贛州市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已經超過410億元,總產值在江西省全部11個地級市中位列第一,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未來,贛州市可以將糧食、蔬菜和水果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對其加大投入力度,促進其發展實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2.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首先,贛州市要引進龍頭企業,形成農業產業鏈條,通過行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進行密切聯系與合作,使廣大農戶主動參與市場競爭,而不是局限于自給自足的傳統模式下。事實證明,只有將生產、加工、銷售、售后有機融為一體,方能使農業真正實現產業化,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贛州要以市場為核心,積極建設農業產業化基地。一是要科學布局產品基地,二是要結合優勢農產品,使農民進行規模經營,盡量提高集約化程度,三是從物資、運輸、信息、資金等方面提高農產品生產服務質量。再次,贛州還要對農業生產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將科技放在突出位置,鼓勵農業生產推陳出新,提高全行業的科技含量。
3.努力培養農業人才
提高農業競爭力,離不開人才的作用。首先,贛州市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制定合理的農業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培育懂生產、懂技術、懂服務的新型農業人才。其次,贛州要制定科學的農業人才培養激勵機制,比如利用農業職教免費政策、返鄉農民創業培訓等機會,對農業人才加大培養力度。再次,贛州市還要積極建設農業人才培養基度,比如省一級可以考慮成立農業大學,市級成立農業職教院,縣級成立農業職中,從多個角度入手,構建分類指導、分層培養的有機體系。
三、結束語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模式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贛州市農業發展要穩扎穩扎,借助有利契機,在資金、政策、人才、技術等方面對農業發展加大投入力度,使贛州農業真正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為本地乃至為全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羅光旺,習小林.贛州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江西農業學報,2009.11.
[2]黃衛華,謝英亮.贛州市農業產業化對策研究[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5.4.
[3]王太鈞.努力提高贛州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J].市縣經濟,2007.6.
[4]郎永清.“贛州模式”中的農業產業化—以南康市為例[J].三農問題研究,2009.05.
[5]扈立家,劉強.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綜述[J].黨政干部學刊,2006,(2).
[6]朱緒榮,鄧宛竹.現代農業示范區主導產業規劃方法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