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琴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的今天,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決策起著積極的影響,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企業的健康發展以及投資者的準確決策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加強會計核算的監管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促進企業的發展和整個市場經濟的穩定和諧尤為必要。但是我國的會計環境存在諸多的漏洞和不足,嚴重影響了會計環境對于會計信息的需求,嚴重影響了會計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的管理,甚至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所以我們通過對會計環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意見以期能夠優化會計環境,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關鍵詞:會計環境;會計信息失真;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一、引言
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利于投資者進行科學的判斷和投資,有利于企業經營者根據財務報表制定企業的生產經營策略,有利于維護市場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經核算的會計信息與反映的客觀現象不一致,財務信息虛假,造成會計報表缺乏參考性的情況。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損害了企業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嚴重影響了企業管理者進行科學準確的生產經營決策,嚴重擾亂了我國的市場經濟秩序,甚至會阻礙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中的重點課題。而會計環境則是指影響會計工作進行的外部環境,而這個外部環境不僅包括我國的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環境,還包括會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企業環境以及企業的管理模式等,這些環境的不同均會對會計核算以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說保證會計核算在一個良好的會計環境中開展,對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提高具有實質性的作用。然而我國目前的會計環境尚且不夠優質,會計環境中存在一些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我們接下來通過對會計環境中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優化我國的會計環境,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二、會計環境中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
(一)法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影響會計核算
隨著外部法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企業會計核算方式不及時更新,導致會計核算的不準確。一是有些會計準則和會計相關法律法規隨著市場的發展在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一些企業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沒有加強對新會計準則的學習,導致會計核算滯后,核算結果不夠準確;二是企業在進行年初預算的時候缺乏對于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等指標的了解,盲目制定預算報表,在后期的預算執行過程中難以按預算執行,然后通過假報發票、亂列費用項目等方式來滿足預算報表所列項目,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三是缺乏對市場經濟變化趨勢的了解,導致在面臨巨大財務風險的時候只能通過更改財務數據的方式來化解風險,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二)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較低,會計電算化的使用風險較大
會計信息最重要的外部環境即企業財務部門的財務處理能力和職業道德。然而一些企業在這些方面存在如下幾個問題:第一,企業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缺失,對于會計相關準則的把握不夠準確,甚至不能準確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核算,會計核算的不準確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第二,企業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為了企業的短期利益或謀取私利,與上級領導和企業管理層合謀篡改財務數據,使得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第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會計電算化已經進入企業日常的會計核算工作中,但是會計人員在財務數據錄入過程中可能發生錯誤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另外還可能因為計算機遭受病毒或黑客的攻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三)企業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難以發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具體表現為:首先,企業缺乏針對企業領導人和各部門領導的內部審計制度,沒有建立權利獨立的內審部門不定期對企業的領導和各部門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難以發現這些領導濫用權利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難以發現;其次,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控制體系,沒有設立專門的人員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定期的審查,發現其中存在問題的財務指標并進行及時的更正,使得錯誤的財務數據不斷累積,最終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最后,企業缺乏財務風險評估控制體系,沒有建立風險控制系統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定期的風險評估,并控制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一旦財務風險發生,企業可能就會采取不正規的手段進行會計報表的編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四)企業外部監督職能缺失
企業外部監督職能的缺失,是會計環境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第一,企業在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外部審計的過程中,常常會通過行賄的手段示意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和審計專員忽略企業財務報表中存在的問題,編制虛假的審計報告,使得會計信息失真且難以發現;第二,會計師事務所敢于與企業合伙編制虛假的審計報告,外部審計的牽制制度缺失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外部牽制制度的缺失使得外審部門具有過大的權利,不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第三,國家紀委、國家審計部門對于企業的監督不夠,難以發現企業中存在的財務造假和濫用權利問題,導致會計信息真實性難以保障。
三、完善和優化會計環境對策
(一)時刻了解法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更新會計核算方式
會計核算外部法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有通過不斷更新企業會計核算方式來順應環境的變化,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首先,加強企業各部門特別是財務部門對于會計準則及相關法規的學習,時刻關注其變化趨勢,特別是當前全面“營改增”過后,應該通過學習選取合適的會計核算方式,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其次,在預算報表編制之前,對消費者習慣、市場需求、成本價格等以及其可能的變化趨勢進行充分的了解,避免實際支出與預算相差太大,然后采取更改財務數據的方式進行彌補,保證財務數據的可靠性;最后,通過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充分的判斷,然后制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避免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也不會為了隱瞞這些情況而篡改財務數據,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二)全面提升會計人員素質,建立會計電算化過程的風險防范機制
保障會計信息真實性應當從基本的會計人員和基層工作的風險防范做起。一是通過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會計人員的會計核算水平,或者是從社會、校園引進專業的會計人才,確保企業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二是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對于財務造假的后果宣傳和警示,全面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并且建立相應的懲罰措施,對于明知故犯的財務人員予以相應的處罰;三是大力普及會計電算化,并逐步提升會計人員的計算機實操能力,加強會計信息的準確錄入,并引進專業的核查軟件對會計信息錄入的準確性進行反復的核查,以保證電子化錄入的準確性,另外,建立完善的企業內網和引入防火墻技術,防范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確保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實性。
(三)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利應當與企業領導及各部門領導相獨立,然后不定期的對企業的領導和各部門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以越級上報,以防止企業領導濫用權利,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第二,完善企業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企業內審部門應當建立企業的財務數據庫,對于企業日常經營產生的財務數據進行及時的匯總和核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的財務指標并協同財務部門及時修正,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第三,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和評估體系,通過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定期的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評估,對于潛在的財務風險,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規避,防止企業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的發生,為財務造假行為的發生消除引致因素,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四)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各管理部門的外部監督職能
首先,企業應當聘請信用等級較高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企業財務報表的審計,并且在外部審計進行的過程中,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加強與注冊會計師的交流,及時溝通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而國家也應當頒布相應的法律給與會計師事務所限制,對于審計報告造假問題給與法律的制裁,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其次,建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和國家審計機關共同審計的機制,加強審計部門的互相牽制,避免審計的權利過大且過于集中,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最后,充分發揮國家紀檢部門的權利和公信力,國家紀檢部門可以不定期的對企業領導、各部門以及企業的外部審計單位進行檢查,對于存在的問題動用法律的武器予以管制,以法律的威懾力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四、總結
良好的會計環境對于保障會計信息真實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和優化會計環境,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促進企業穩定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峰.會計環境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4(13).
[2]王瑛.會計環境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與防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