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宇
摘要:現階段,商業銀行已經不容易滿足數目眾多的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因此由網絡金融所帶來的小額貸款可以說是企業的福音。該作筆者以當今運作較為成熟的阿里小貸為例,對網絡小貸的貸款渠道、相關技術、征信方式、產生的信息性質等進行了分析,同時和商業銀行的傳統貸款業務進行了對比,從而進一步深入地剖析其對傳統貸款業務的補充作用及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影響及作用
中圖分類號:F830.4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一、網絡金融與傳統貸款業務的對比——以阿里小貸為例
(一)收集信息的手段
可以說做網絡小貸最大的開銷就是來源于對顧客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的預期和客戶貸款成功后對這部分資金的管理等。和以往商業銀行的貸款進行對比,阿里不必對其貸款項目的擴展以及推廣耗費多少精力與資金,再加上其自身多年的網絡業務所積攢下的大量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能夠及時形成體系,經由對客戶貸款之后的資金流向進行監督來獲取客源信息是十分容易的。
(二)貸款形式
一條量化批放貸款的手段是阿里最主要的經營模式,即為通過其對資料的同質化過程,按照一般性產品的制造理念,同時結合廠家的科技手段,將小貸服務釋放到廠家的批量生產環節中。此外,其借助網絡科技打造了一條小額貸款流水線。申請貸款、審核資質、發放貸款等整個過程均在流水線上完成,這樣不但提升了貸款的效率,也令手續變得更加簡便、機會成本大量增加,相較銀行來講,盡管利息更高,但依舊得到了更多客戶的認可。
(三)風控管理策略
阿里小貸基本不存在不良的貸款率,這通常是由于其合理系統的風險控制體系,相比其他一些貸款公司,阿里小貸創造了更加健全、多元化的貸款風險預警機制及監管機制。貸款的各個方面緊密關聯,采取搜集相關材料以及研究具體模型的途徑,來判斷企業自身的償還債務的水平、還款主動性等。以此為基礎,結合貸款批放后的監督、線上商家關停制度、進一步提高客戶的違約金等方式,加強對貸款風險的控制。
(四)貸款技術
由于阿里小貸所推崇的貸款方式,包括它所得到的信息數據是在長時間沉淀顧客現金流轉情況以及對廠家的信用評價的前提下得出的,并非商務的各項財務指標,同樣的,由于其長時間沉淀商戶軟信息的突出特征,使得其他貸款公司在短期內不容易超過阿里公司,它在獲取顧客資料的過程中,相對于銀行來講,擁有著更加顯著的成本優勢。
(五)生產信息的性質
一般情況下,下列兩方面內容是阿里小貸制造信息的基本環節:第一點,即為進行批貸環節之前,對客戶的個人信用狀況與現金記錄進行檢查;第二點,是在批貸結束后,通過余額寶等途徑來監管用戶有無存在與貸款金額不符的使用情況。上述兩方面的信息均屬于軟信息,此外,客戶對廠商的信用評級及批貸后商家有沒有依照貸款目的運用資金是可以進行量化的。顧客對廠商的信用評級是將廠商劃分成不同等級的關鍵依據。但是,當前大多數商業銀行傳統貸款的信息都屬于硬信息。
二、網絡金融對銀行傳統貸款業務的影響——補充且非競爭
很多人認為一大批本屬于商業銀行的顧客被阿里搶走了。然而,從以上的對比分析中,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首先,網絡客戶的資料是阿里公司僅有的部分,通常有淘寶、天貓等電子商戶。因此,其能夠提供小額貸款的目標只電是這一小部分的線上客戶,然而,阿里并不負責對實體商戶進行授信的;另外,就是這部分電子商戶都是沒有辦法獲得商業銀行貸款的顧客,根據以往的資料顯示,阿里前前后后只給不足20萬顧客批放了小額貸款,人均批貸不超過七萬,與銀行傳統貸款相比,連很多小型企業的標準都達不到。因此,阿里公司仍然沒有介入到傳統貸款的領域當中,其服務群體與傳統貸款所涉及的是完全不同的。兩者僅僅互為補充,均為構成多元化市場的其中一部分,并非簡單的相互取代的關系。
三、網絡金融及傳統貸款的發展前景分析
(一)網絡金融的發展方向---以阿里小貸為例
社會各界對于阿里小貸公司未來的運作模式意見不一,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兩種觀點:首先,阿里公司將考慮繼續實行“小貸”模式;其次,即申請牌照變為銀行機構。該作筆者覺得,阿里公司完全擁有足夠的能力和目的性申請銀行牌照,并且很可能申請做銀行對其更為有利。因為目前國內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缺少給中小型企業融資的機構,尤其是缺少為這些中小型企業量身定做的金融機制。其次,阿里小貸目前正處在吸收存款不足的現狀中,如果說阿里公司可以申請到銀行牌照,余額寶中滯留的資金便可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可以給顧客余額寶中的現金支付合理的活期存款利息,使得這些暫時性的閑置資金有很大程度的獲益。還有一點,由于阿里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信貸經驗,余額寶更是早早成為了它依賴的第三方支付形式。
(二)商業銀行傳統貸款業務的發展方向
通過以上的分析,將網絡小貸企業同商業銀行的傳統貸款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由于兩者目標客戶的差異,因此不存在正面的沖擊。然而,考慮到線上信貸對小微企業進行風險預測的有效性,使得各商業銀行在進行小額貸款的審批和放貸等環節時需要更加嚴謹。
面對網絡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的首要措施應為改革客戶的服務理念及服務模式,并且設計出更為與時俱進、更能滿足當前顧客實際需求的貸款產品。還有,同樣應當考慮及時更新營銷理念及具體模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實體經濟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由于線上信貸對實體企業的資料信息尚未清晰,因此服務這部分顧客是傳統貸款業務的優勢所在。商業銀行要想服務好那些實體經營企業,放棄一部分網絡信貸服務是必需的。商業銀行在做好傳統貸款業務的前提下,也必須對網絡思維的培養和利用進行研究,這一點也是網絡金融對商業銀行的重要啟示。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加上人們對資本簡捷操作的實際需求持續上升,線上信貸問世并且快速蔓延,其出現符合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那些小微企業的實際融資需求,筆者通過列舉阿里公司的例子,反映出網絡信貸企業依賴自身的信息優勢及新穎的網絡科技為銀行傳統貸款業務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假設政策更加開放,未來的金融產業很可能為電商所主宰。
參考文獻:
[1]張常勝.打造互聯網銀行創造新商業模式.互聯網金融,2013,7.
[2]王蘊哲.當金融遇上互聯網產業.2013,1.
[3]葉盛,嚴露.阿里金融小額貸款模式的探究.現代經濟信息,2013.
[4]曹凌偉.互聯網布局小額貸款欲分金融一杯羹.中華工商時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