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平
【摘要】 目的 探討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創面的處理方法。方法 34例因各種原因致78個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的患者, 創面保留間生態組織, 移植覆蓋自體刃厚皮,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34例
患者78個關節均治愈, 各關節形態飽滿, 彈性與韌性較好, 功能良好。結論 變性真皮上自體刃厚皮移植治療手部關節深Ⅱ度燒傷效果滿意, 操作簡便, 便于掌握。
【關鍵詞】 手部關節;變性真皮;自體刃厚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reatment method for hand joints deep Ⅱ burn wound. Methods A total of 34 patients with 78 hand joints deep Ⅱ burn wounds received autogenous split-thickness skin transplantation with reserved anhydrobiosis tissue.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34 patients, there were 78 cured joints with full form, good elasticity and ductility, and precise function. Conclusion Autogenous split-thickness skin transplantation on denatured dermis provides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joints deep Ⅱ burn wound, along with easy operation and convenience.
【Key words】 Hand joints; Denatured dermis; Autogenous split-thickness skin
手部功能的實現是依靠手部關節的正常靈活活動來完成的。手是勞動器官, 關節多, 經常暴露在外, 極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造成手部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手背部皮膚薄、皮下組織少而疏松, 手背部燒傷后往往創面較深, 愈合后瘢痕形成較多, 容易導致手部功能障礙。為了觀察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后治療方法的手部功能的恢復情況, 本科對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面積的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的34例(共78個關節)患者采用了傷后早期保留變性真皮刃厚皮覆蓋的方法治療,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4年7月本科共收治了小面積的以手背部燒傷為主的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的34例(共78個關節)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齡9~60歲, 平均年齡41歲。電火花燒傷10例, 熱液燒傷18例, 火焰燒傷6例;掌指關節42個, 指間關節36個, 總燒傷面積(8±3)%。入院時間:傷后1~12 h。
1. 2 治療方法
1. 2. 1 手術前處理 患者入院后創面行簡單清創, 創面外覆磺胺嘧啶銀加碘伏紗塊, 外用無菌棉墊適當松緊包扎, 抬高患肢, 避免創面受壓。全身應用抗生素, 適量補液, 完善相應的實驗室檢查。
1. 2. 2 手術方法 傷后24 h內手術, 手術在靜脈全身麻醉下施行, 術中不用止血帶。創面表層凝固壞死組織用輥軸取皮刀削除, 至創面基底濕潤、呈白色, 有少許稀疏散在小出血點, 創面溫鹽水紗布壓迫止血。在臂部或大腿部取刃厚皮, 根據關節創面大小予適當裁剪, 同根手指多個關節盡可能應用一大張刃厚皮覆蓋并跨過關節, 側緣修成小鋸齒形, 與側面存留皮膚皮緣間斷縫合。同一手指覆蓋相鄰關節皮片需拼接時, 拼接處置于指骨或掌骨中央處, 橫行間斷縫合。覆蓋且縫合皮片表面覆抗生素網眼紗布, 外敷抗生素紗布, 數層無菌敷料覆蓋包扎, 手部各關節固定于功能位。術前應用有效抗生素, 術程較長時術中加用1次, 術后繼續使用。1周左右第1次更換敷料, 根據皮片存活情況予相應處理, 2周左右拆線并行功能鍛煉。后期應用彈力套適當加壓, 積極行相應功能鍛煉, 逐步加大日常生活、工作的活動量, 期間輔以必要的理療及體療。
2 結果
78個手部關節移植皮片均存活, 個別病例因患肢過早長期下垂、較大力摩擦、抓撓等引起小水皰, 經及時糾正后均能得到恢復。全部病例經6個月~1年隨訪, 部分移植皮片邊緣有輕微瘢痕形成, 無瘢痕增生及攣縮, 各關節形態飽滿, 彈性與韌性較好, 功能良好。取皮區有輕微色素沉著, 無明顯瘢痕形成。
3 討論
燒傷創面愈合過程中, 隨著創面愈合時間的延長, 成纖維細胞增生、膠原纖維的過度形成導致了燒傷瘢痕的形成, 從而影響了該部位的功能與外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燒傷理論研究、臨床經驗及操作技能的不斷提高, 深度燒傷的治療方法越來越注重患者功能的康復及外觀的美觀。一定厚度的真皮層的存在使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 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功能和外觀。
手部關節多, 手背部皮膚薄、皮下組織少而疏松, 深度燒傷常常傷及真皮全層及皮下組織, 從而影響手的外觀與功能。因此, 手部(特別是手部各關節部位)深度燒傷后創面的修復與功能和外觀的保留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通常采用切(削)痂后自體中厚皮移植覆蓋創面。深Ⅱ度燒傷創面削痂后移植皮片的厚度越厚, 使愈合后創面具有足夠厚度的真皮基質, 但移植皮片越厚則越難存活, 而皮片越薄則移植皮片下保留的真皮基質則越少, 愈合后會影響愈合創的彈性、韌性、飽滿度等, 進而影響愈合后創面的功能與外觀。為了使愈合后的皮膚有一定厚度的真皮基質, 移植皮片又較易存活, 在充分削除手背部深Ⅱ度燒傷創面壞死真皮, 覆蓋無活力的脫細胞異體真皮, 在脫細胞異體真皮上移植微粒皮或大塊自體刃厚皮, 較好地恢復了關節部位的功能、柔軟性和彈性[1, 2]。深Ⅱ度燒傷傷及真皮全層, 部分真皮深層為間生態組織, 在創面局部環境得到改善后能可逆地恢復到近似正常。根據深Ⅱ度燒傷間生態組織這一特點, 對手背深Ⅱ度燒傷創面盡可能保留變性真皮, 在變性真皮上移植中厚皮, 得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而且傷后越早削痂植皮效果就越好[3-6]。
對于以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為主的小面積燒傷患者, 經常規簡單燒傷清創及創面保護后, 盡早安排手術植皮治療, 手術中盡可能多地保留間生態真皮, 進而在保留的間生態真皮上移植大片自體刃厚皮。此方法修復手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創面盡量在傷后24 h內完成手術, 祛除了已壞死的組織, 有效地促進了燒傷間生態組織的逆轉, 手術后盡可能多地保留了一定厚度的真皮基質, 使愈合后的創面具有一定厚度的真皮基質, 也利于隨后移植其上的皮片存活;刃厚皮片只帶有少許真皮基質, 較中厚皮薄, 相對中厚皮來說較容易存活;更主要的是修復手部關節背側深Ⅱ度燒傷創面這一方法所需要的工具簡單, 操作不復雜, 便于掌握, 效果也滿意, 適用于小面積功能部位深Ⅱ度燒傷的創面修復, 特別適于在條件較差的燒傷臨床救治單位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蒙誠躍, 王潤秀, 梁自乾, 等.脫細胞異體真皮加微粒皮移植治療深度燒傷創面的研究.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5, 22(2): 160-163.
[2] 王配合, 楊建民, 李建全, 等.脫細胞異體真皮和自體刃厚皮復合移植在功能部位深度燒傷早期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疑難病雜志, 2014, 13(3):297-299.
[3] 榮志東, 巴特, 孫晶.保留間生態組織自體大張皮移植修復手深度燒傷.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06, 23(5):573-574.
[4] 蔣章佳, 沈輝, 涂紅波, 等. 磨痂保留變性真皮自皮片移植修復手深度燒傷的研究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08, 4(6): 327-330.
[5] 武彬, 馬三成, 劉瀅, 等.保留變性真皮與自體皮片移植修復手指指背深度燒傷創面 .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 30(4): 833-834.
[6] 鄭軻, 鄒勇, 劉兵, 等.手背深Ⅱ度燒傷24 h內削痂植皮和傳統削痂植皮的觀察.四川醫學, 2013, 34(6):791-792.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