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崗+趙中華+梁秋實
【摘要】 目的 總結腹腔穿刺術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各70例進行研究, 患者均采用腹腔穿刺術進行檢查, 觀察陽性檢出率。結果 外科急腹癥患者陽性檢出率為95.7%(67/70), 陰性3例。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陽性檢出率為87.1%(61/70), 陰性9例。陽性檢測結果均經過病理學檢測確認。結論 腹腔穿刺術應用于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檢測, 診斷結果準確可靠, 且操作簡單方便, 在臨床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腹腔穿刺術;外科急腹癥;閉合性腹部損傷;臨床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76
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外科疾病, 此類疾病治療的關鍵就是在早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內臟損傷, 并判斷是否有手術指證[1]。在臨床檢查中, 如果檢查項目過多反而容易導致誤診, 檢查時間長也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尤其是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此類疾病的診斷中極其重要。為此本文對腹腔穿刺術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診斷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結果快速、準確、可靠, 現總結呈現。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各70例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采用腹腔穿刺術輔助臨床診斷。全部患者中, 男75例,女65例, 年齡9~68歲, 平均年齡(41.5±11.2)歲?;颊吒骨淮┐绦g距離發病時間最短2 h, 最長的48 h, 平均時間(24.1±8.9)h。其中外科急腹癥患者中:硬物打擊18例, 高出跌落19例, 車禍致傷33例。
1. 2 腹腔穿刺術方法
1. 2. 1 穿刺適應證 外科急腹癥患者, 若無法排除內臟損傷, 或外傷休克后無法解釋病情, 可行穿刺;若患者出現膽囊炎、胰腺炎等導致的彌散性腹疼, 判斷是否有手術指征可穿刺診斷;患者出現便血、吐血或持續性腹痛, 并帶有顯著的消化道癥狀可行穿刺;不明原因的腹腔積膿和積液可行穿刺。
1. 2. 2 穿刺禁忌證 以下患者均不可以行腹腔穿刺術:一般方法能夠確診的病癥;患者存在局限性炎癥或周圍內臟存在粘連的患者;患者發生廣泛腸粘連或腸麻痹;顯著腹脹且伴有嚴重腸脹氣患者;手術部位有瘢痕的患者[2]。
1. 2. 3 穿刺方法 穿刺前做好準備工作, 仔細詢問患者病史, 并做詳細的體格檢查, 了解腹腔內是否有積液, 腹腔穿刺術術前需要測量腹圍、脈搏、呼吸和血壓等, 并叮囑其將尿液排空。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在術中均采用仰臥位, 穿刺點要結合患者病情而定, 常規穿刺點為左腹部、右腹部、中腹部、左肋緣下、右肋緣下、左下腹、右下腹等, 但以右下腹選擇較多。穿刺針選擇多為16號, 進入腹腔后, 由于大負壓抽吸易導致腸管和網膜堵塞, 因此要緩慢抽吸。在穿刺前, 可先注射生理鹽水20~30 ml, 等待約5 min后, 再抽吸。如果首次抽吸失敗, 可改變穿刺部位, 但應注意間隔時間, 反復穿刺(一般為3~5次)后沒有結果可判斷為陰性。穿刺中叮囑患者盡量不要咳嗽, 防止穿刺損傷內臟[3]。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穿刺液的形狀和特征, 并結合患者主訴癥狀和其他臨床診斷進行分析, 然后進行手術治療, 并與患者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2 結果
外科急腹癥患者陽性檢出率為95.7%(67/70), 陰性3例。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陽性檢出率為87.1%(61/70), 陰性9例。其中外科急腹癥患者詳細檢查結果為:急性泌尿系結石37例, 急性膽囊炎18例, 急性闌尾炎12例, 經手術病理學驗證急性泌尿系結石37例, 急性膽囊炎19例, 急性闌尾炎11例;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詳細檢查結果:胰腺損傷15例, 胃腸破裂10例, 肝破裂5例, 脾破裂14例, 腸系膜血管破裂17例, 經手術病理學驗證胰腺損傷14例, 胃腸破裂11例, 肝破裂5例, 脾破裂14例, 腸系膜血管破裂17例。
默認病理學檢測結果準確率為100%, 經檢驗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檢測結果符合病理學。
3 討論
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 近幾年其發病幾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一般患者病情較重, 術后恢復緩慢, 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其早期診斷對患者預后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文對腹腔穿刺術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腹腔穿刺術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 且診斷方法簡單, 安全性良好, 患者痛苦小, 準確地將損傷部位的液體抽出后進行診斷, 檢出率非常準確可靠。
具體的診斷方式為:抽出液體為血性但不凝固, 若肝、脾、胰有外傷史, 可判斷肝脾胰臟器有實質性損傷;抽出液體為血性但不凝固, 且臍周圍有損傷并伴有休克癥狀, 可判斷為腸系膜血管破裂;抽出液體為稀薄血性且渾濁, 伴有腹部損傷則判斷為小腸破裂;抽出液體渾濁且有臭味, 可判斷為直腸或結腸損傷且破裂;抽出液體為酸性顏色為淡褐色并伴有食物殘渣, 可判斷為胃部損傷;抽出液體為膽綠色, 伴右上腹損傷, 可判斷為肝膽管損傷;抽出液體為淡紅色且較渾濁, 判斷為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或絞突性腸梗阻;但應作進一步診斷, 例如對抽出液進行淀粉酶測定。在負壓抽出液中的假陽性可能為刺入血腫、血管等, 假陰性可能為患者過胖或穿刺點不對, 也可能臟器損傷較輕微, 液體較少[4]。本次研究中, 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的檢查結果陽性檢出率均較高, 外科急腹癥患者陽性檢出率為95.7%(67/70), 陰性3例。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陽性檢出率為87.1%(61/70), 陰性9例, 且符合病理學檢查。
總之, 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的臨床檢查中應用腹腔穿刺術診斷操作簡單、準確率高、安全性良好, 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秦開崇.腹腔穿刺術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中的應用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33):108-109.
[2] 于燦華. 腹腔穿刺術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66):60, 64.
[3] 羅瑞忠.腹腔穿刺術在外科急腹癥和閉合性腹部損傷中的診斷價值.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12):39.
[4] 戴勁.腹腔穿刺術應用于外科急腹癥與閉合性腹部損傷的臨床價值研究.中外醫療, 2015, 34(26):64-65.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