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麗

【摘要】 目的 對頸內動脈剝脫術的護理配合方法及其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78例行頸內動脈剝脫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實施護理配合措施前后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性的回顧性分析。
結果 護理配合實施前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150±6)min, 平均手術出血量為(320±11) ml, 手術成功率為64.1%(50/78);實施后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100±5)min, 平均手術出血量為(170±8)ml, 手術成功率為85.9%(67/78)。各指標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進行頸內動脈剝脫術的過程中實施相應的護理配合, 能夠有效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手術出血量, 促使患者更快的恢復健康。
【關鍵詞】 頸內動脈剝脫術;護理體會;護理配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71
頸內動脈剝脫術是把頸內動脈的內膜切開并對增厚的動脈內膜進行剝除, 從而實現頸內動脈血管再通的一種手術方法, 頸內動脈剝脫術適用于頸動脈的狹窄程度>70%的患者及部分頸動脈的狹窄程度>50%的患者[1]。此外, 頸內動脈剝脫術還是有效預防因斑塊脫落而引發腦卒中的重要方法。作者對到本院進行頸內動脈剝脫術的78例患者的護理配合方法及效果進行了總結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進行頸內動脈剝脫術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1例, 女37例, 年齡31~85歲, 平均年齡(58.0±13.5)歲。住院時間15~30 d, 平均住院時間(22.0±6.5)d。78例患者中頸動脈的狹窄程度>70% 49例, >50% 29例。右側頸動脈剝脫患者45例, 左側頸動脈剝脫患者33例。合并高血壓患者24例, 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 合并冠心病患者27例, 合并間隙性腦梗死患者16例。
1. 2 護理配合方法
1. 2. 1 術前護理配合。術前1 d巡回護士進行術前訪視, 并向患者家屬講解手術的大體過程、技術含量、成功率等, 以消除患者家屬的顧慮;術前在患者的下肢使用套管針建立一條靜脈通路;進行手術物品及藥品的準備, 如準備好冰枕以保護患者的腦組織, 在手術前0.5 h靜脈滴注抗生素[2];準備好加升壓藥、降壓藥、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等藥物, 以便患者血壓出現變化時能夠進行及時的治療, 從而維持患者血壓的穩定, 盡可能的避免腦灌注情況的發生;備好肝素鈉針, 以便術中使用。合理進行體位的擺放, 使患者仰臥, 使頭部過伸并使其向術口的對側旋轉, 在患者的肩下墊上小枕以使其頭向后仰, 注意小枕應放置在患者肩胛骨下, 使患者的肩部下垂, 并遠離術野, 以免影響到手術的正常進行[2]。術側外耳道應用棉球堵塞, 上面以輸液貼覆蓋, 以免消毒液流入外耳道內。
1. 2. 2 術中護理配合。在患者的頭下墊上冰圈枕, 以通過降溫的方法保護患者的大腦;檢查患者雙側的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是否靈敏, 并做好測量及記錄。對負極板和患者皮膚的粘貼程度進行嚴格的檢查, 以避免消毒液將負極板浸濕而燙傷患者。
1. 2. 3 術后護理配合。遵醫囑正確使用相關藥物, 因為頸內動脈剝脫術操作在患者頸部, 所以需要對患者氣管插管以及連接情況進行嚴密觀察, 以確保其能正常運行;按照醫囑正確使用藥物, 以保證血壓在阻斷患者頸動脈之前能夠保持平穩;遵醫囑正確使用甘露醇和肝素鈉, 肝素鈉用生理鹽水溶解到10 ml, 阻斷血管前加入茂菲氏滴管5 ml并記錄時間。如果手術過程中血壓過高易使患者出現腦出血, 血液過低則和可能會出現腦灌注出現障礙, 因此, 巡回護士應對患者的血壓進行密切的觀察, 并保持患者的血壓在基礎血壓上下20%左右[3]。此外, 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 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告知醫生, 以便及時有效的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準備好“工字形”膠布, 以便粘貼刀口。術后備250 g小沙袋壓迫術區, 預防術后出血。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患者護理實施前后平均手術時間、平均手術出血量及手術成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配合實施前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150±6) min, 平均手術出血量為(320±11) ml, 手術成功率為64.1%(50/78);實施后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100± 5 )min, 平均手術出血量為(170±8)ml, 手術成功率為85.9%(67/78)。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生活方式及營養結構的不斷改變, 頸內動脈剝脫率也在大幅增加,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 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治療及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幾年我國開始使用頸內動脈剝脫術進行頸內動脈剝脫的針對性治療, 但手術難度也較大,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配合完成手術, 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減輕患者的痛苦。
在對頸內動脈剝脫術實施護理配合的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給患者講解導致頸動脈狹窄出現的原因及危害, 介紹手術治療的詳細過程、效果、安全性, 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的情緒, 增強患者疾病治愈的信心, 從而使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嚴格遵守器械核對制度, 及時與洗手護士清點器械尤其是縫針, 因為在吻合血管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較為細小的Prolene縫線, 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其丟失, 且難以找到, 因此相關護理人員要對其給予高度的重視, 并將使用過的針粘貼在縫針磁墊上, 以防止針掉落;合理擺放體位, 有利于手術操作。遵醫囑正確使用肝素鈉, 也是保證手術成功實施的重要步驟。進行瞳孔的檢查及手術體位的擺放為手術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4]。護理人員給予有效的護理配合, 為頸內動脈剝脫術的高效完成提供重要的保障, 使患者能夠更快的恢復健康[5, 6]。
綜上所述, 對頸內動脈剝脫術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 能使手術的成功率得到較大的提升, 改善術口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桂卿, 張玉玲, 宋玲. 128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護理配合. 現代臨床護理, 2011, 10(10):41-42.
[2] 張麗茹.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護理配合.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26(4):58-59.
[3] 吳生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護理配合及體會.山西醫藥雜志, 2013, 42(11):1321-1322.
[4] 李建軍, 齊潤花.頸動脈狹窄病人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圍術期護理探討.護理研究, 2013, 27(10):3377.
[5] 陳艷. 頸內動脈剝脫術的手術配合.中國醫藥指南, 2015(9): 226.
[6] 姚明蘭. 頸內動脈剝脫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中國醫學創新, 2009, 6(25):105-106.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