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

【摘要】 目的 觀察心理干預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26例原發性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3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接受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情緒穩定例數多于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視力水平高于入院時水平例數多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針對原發性青光眼患者, 在治療期間給予心理護理, 可快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改善患者的視力,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原發性青光眼;心理護理;情緒;視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85
原發性青光眼的病程長, 患者需接受長期治療, 一旦治療停止, 將出現不可逆性視功能障礙。原發性青光眼患者通常會出現悲觀、絕望等負性情緒, 對戰勝疾病缺乏信心[1]。原發性青光眼為雙眼性病變, 據臨床經驗顯示, 部分患者為雙眼病變, 另有部分患者為單眼病變, 最終均會導致患者失明。在治療過程中, 給予合理的心理干預, 可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 提升治療效果。本文現選取來本院接受治療的126例
原發性青光眼患者, 觀察心理干預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26例原發性青光眼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3例。對照組中男33例, 女30例, 年齡31~78歲, 平均年齡(57.3±20.2)歲。觀察組中男28例, 女35例, 年齡32~80歲, 平均年齡(59.5±22.3)歲。病情:嚴重性頭痛及眼痛, 怕光, 不自主流淚, 視物模糊, 視力降低, 有虹視現象, 合并惡心、嘔吐等癥狀。經檢查兩組患者的眼壓<21 mm Hg(1 mm Hg=0.133 kPa), 晝夜眼壓差>8 mm Hg, 同時伴有結膜混合性充血癥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參照所有患者的病情, 給予針對性治療。對部分患者進行單一用藥, 對其他患者進行混合用藥。針對眼壓高患者, 可縮小瞳孔、開放房角、減少房水生成及眼內容量, 行周邊虹膜切除以及激光虹膜切除。
1. 3 護理措施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接受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與患者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 便于護理工作有序展開。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接觸過程中, 應一直秉持熱情、關切的態度, 輕聲細語地詢問患者的病情, 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 從而消除患者的悲觀心理, 調動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同時, 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 細致講解與原發性青光眼有關的知識, 確保患者正常認識疾病, 爭取做到不退縮, 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 以便早日恢復健康[2]。②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診療環境,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使患者敞開心扉, 訴說內心的痛苦, 另外, 鼓勵患者與他人進行溝通, 通過交朋友找到生存信心, 方能保障治療的有效性[3]。③通過心理護理, 提升患者自強自立能力, 確保患者通過自覺用藥, 全面配合治療, 加快治療進度。④對患者家屬要做好安撫工作, 告知其不必過分擔心, 以免影響患者的情緒, 破壞治療的有序性。另外, 還可發動家屬給予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 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4]。
1. 4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情緒控制情況與視力水平變化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中情緒穩定61例, 占96.8%, 對照組中情緒穩定50例, 占79.4%,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6, P<0.01)。觀察組視力水平高于入院時水平者52例, 占82.5%, 對照組中視力水平高于入院時水平者41例, 占65.1%,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7, P<0.01)。見表1。
3 討論
我國的醫療事業正穩步向前發展, 傳統的護理模式正逐漸被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取代。人性化護理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加入了心理護理干預。心理干預對老年人, 尤其對患有原發性青光眼的患者格外重要。原發性青光眼屬于病程長, 危害大的常見疾病, 罹患該病的患者, 通常會出現悲觀、絕望心理。任何負面情緒對治療都極為不利, 在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未經心理干預, 20.6%的患者情緒波動, 治療期間, 配合情況不太理想, 甚至有放棄治療的心理。對照組有5例患者的視力較入院前更低, 觀察組此類情況較少, 絕大多數患者的視力有所改變, 且治療期間情緒較為穩定, 配合情況良好, 患者的心態較為積極, 這正是加入心理干預會產生的必然結果。劉莉等[5]也對此作出了相似的報道, 可見心理干預在原發性青光眼的治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是后續一切良好結局得以實現的基礎。
綜上所述, 針對原發性青光眼患者, 在治療期間給予心理護理, 可快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改善患者的視力, 建議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麗. 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體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7, 28(9):1130-1131.
[2] 張念.原發性青光眼中西醫治療與護理總結.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4, 3(5):976-977.
[3] 王艷玲.原發性青光眼患者的應對方式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4(11):826-827.
[4] 楊燕.對原發性青光眼的治療觀察與護理.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2, 4(1):888-889.
[5] 劉莉, 項娟, 王靜.原發性青光眼患者心理護理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5(27):843-844.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