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思維與公共關系事業發展

鄭明珍
安徽省公關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創新二字是2015年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2015年7月李克強總理曾在一周內三次提創新、創業。7月9日在省市政府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強調,“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擎。”7月10日,在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意見時,李總理強調“要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創新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2016年開局之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談到,2016年貫徹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可見黨和國家對創新的高度重視。那么什么是創新和創新思維?創新對公共關系事業發展有何作用?這就是今天要談的重要話題。
創新即首創前所未有,創新是人類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不斷超越不斷創新的歷史,從鉆木取火到蒸汽機發明,從烽火臺的狼煙到現代互聯網技術無不是創新驅動的。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盛發達的動力,也是一個人在工作乃至事業上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把創新運用于大腦進行有意識的思維活動,就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過程的核心環節。創新思維是人的大腦的高級思維,是反映了事物本質屬性及其內在,外在的有機聯系的具有開拓意義的,可以說是高級的思維活動。
創新思維的形式很多,比如延伸式思維,就是借助自己掌握的知識,沿襲他人前人思維邏輯去探求未知的知識。還有聯想式思維、擴展式思維、運用式思維、逆向式思維、幻想式思維、奇異式思維、綜合式思維等。不同的創新思維方式對于探索事物的本質及未知,求得真知和新知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在學習上,誰善于創新思維誰的腦子就靈;在工作上,誰善于創新思維誰的辦法就多;在事業上誰善于創新思維誰的天地就寬;在社會交往上,誰善于創新思維誰的朋友就多,誰的公眾形象就好;在用人之道上,誰善于創新思維,誰就能人盡其才,發揮團隊作用。清代有個名將楊時齋,善于逆向性創新思維,組織管理軍隊,指揮訓練打仗,既做到“軍中無閑人”又展示他的非凡謀略,歷史上傳為佳話。
在行軍打仗時,他把聾子留在左右使喚,這樣可避免軍事機密泄露;他讓啞巴傳遞密信,即使被俘也問不出所以然;他讓瘸子守放炮位,既堅守了陣地,又避免了逃兵;他讓盲人伏地聽遠,這樣可及時察覺敵人的行動,先發制敵。楊時齋名將的創新思維用人之道,使殘疾兵員都派上了用場,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各取所長,編配上達到了最佳組合,整體戰斗力大大提高,這就是楊時齋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新常態,就是正常狀態;新常態就是經過一切不正常狀態后重新恢復正常狀態。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新常態的基本含義即保持一個常態的穩定的經濟增長。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并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性認識更加深刻,正在對宏觀政策的選擇。新常態對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迎來換擋期,以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平穩增長過度。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改革的消化期,“三期疊加”時期。面對制造業“去產能化”,房地產去“泡沫化”,金融體系去“杠桿化”,環境去“污染化”帶來的經濟增速放緩,要推動產業鏈和價值鏈從低端轉向高端,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就是要轉變思維方式,用創新思維方式看待經濟新常態,用創新思維指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新,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業生態,充分激發和釋放新的消費潛力, 喚醒社會資本投向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加速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持續平穩增長。新常態意味著中央政府繼續鼓勵創新創業,創新就要有創新思維方式,以催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公共關系是個舶來品,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引進中國大陸,至今30多歲了,三十多年來公共關系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早期介紹公關知識,舉辦公關培訓班,到成立公關組織,公關高等教育、公關的專業公司等等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少,就公關的高等教育來說,教材產能過剩,重復現象嚴重。其次,公共關系的組織泛濫化,有的省有幾個公關組織,有的公關組織有其名無其實,正如一些沒效益的“僵尸企業”一樣,有的硬要給他撐著,有的還為其吹喇叭抬轎子。第三,專業的公關人才緊缺,有的公關公司打著公關旗號干著有違公關的事。第四,公關行業思想僵化、不正之風依然存在,比如有的多年脫離公關行業,僅僅因為抓住機遇出版過一本、兩本公關書,也僅僅編輯而已,被吹捧為公關專家、行家等等,拉一位政府或人大官員作大旗就說某某公關協會,連活動都沒有豈能談發展?真是敗壞了公關的聲譽。
用經濟新常態回顧公關事業的發展,有喜有憂,公關行業也處于“三期疊加”,即公關事業發展的換擋期,公關行業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對三十多年我國公關事業發展的反思期。面對公關行業的“三期疊加”我們公關界的同仁應該用創新思維,深化改革,促進公關事業發展。為此提出下幾點建議:
一是深化公關教育改革,努力培養更多的合格的公關人才。要把公關的課堂教學與公關實務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實用型的市場需要的公關人才。安徽省宿州學院在這方面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安徽省公共關系學會第22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就在該校召開,該校學生現場演示公關禮儀課,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教材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國市場上的公關教材有幾十種,但大同小異,重復太多。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其中一本“公共關系學新論”結果打開一看好多章節甚至有的內容和我 200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現代公共關系學”基本相同,太令人失望和震驚了。應該有權威部門牽頭,組織一批從事公關教學、科研的專業隊伍重新編寫適合中國特色的公共關系學教材。
二是整頓公共關系的組織和公關公司,前面說過有的只是少數幾個人打著某省公關協會,也有的掛著某公關公司,實則干的是非公關的事,這些阻礙公關事業發展,損害公共關系的形象。經過整頓仍不合格者應予以取締。
三是加強公關行業職業道德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公關人才,公關機構的評估機制。
應該說,我國早期的一批從事公共關系教學、科研、公關實務活動的專家、學者、公關公司的經理等為我國公關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一批老同志有的因年邁已退休,有的早已改行,有的思想落伍,因而公關界應大膽啟用、宣傳新秀,發揮中青年在公關教學,公關實務活動中的作用。老同志要傳幫帶,決不能做公關事業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堅信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四是建立健全我國公關教學,科研人員,公關從業人員的信息庫,加強信息的聯絡溝通。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集成發展的巨大動能。那么,千千萬萬個公關界的同仁團結起來,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必將為我國公關事業轉型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工作交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