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愛書
(湖北省潛江市中心醫院, 湖北 潛江, 433100)
?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柳愛書
(湖北省潛江市中心醫院, 湖北 潛江, 433100)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乳腺癌手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常規的乳腺癌術后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護理結束后,對2組患者的各項功能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3個方面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P<0.05),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對護理的總滿意度9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P<0.05)。結論對乳腺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促進康復,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 乳腺癌; 術后; 生活質量
近年來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正逐年升高,且發病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危及生命[1]。據相關資料[2-3]表明,乳腺癌發病率占全身各種腫瘤的7%~10%,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最主要方式,但會嚴重損壞患者的身體機能,導致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術后出現緊張、壓抑、焦慮等不良情緒和生活交際心理障礙,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有必要對乳腺癌患者在術后進行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的心態,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4]。本研究選取60例乳腺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本院進行手術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經影像學和病理學的臨床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并接受相應手術,年齡42~54歲,平均(46.12±10.93)歲,病程1~5年,平均(2.8±1.6)年,Ⅰ期25例、Ⅱ期23例、Ⅲ期12例,行改良根治術57例、行保乳術3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2~54歲,平均(45.45±11.12)歲,文化程度為小學2例、初中7例、中專或高中9例、大專及以上12例,婚姻狀況為未婚或離異2例、已婚2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3~53歲,平均(46.78±10.87)歲,文化程度為小學3例、初中7例、中專或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12例,婚姻狀況為未婚或離異3例、已婚27例。2組患者年齡、病程、病理類型、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所有患者建立醫學檔案,及時收集和統計患者的相關數據。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常規的乳腺癌術后護理,主要包括住院教育、用藥指導、治療配合、注意事項和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醫院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
1.3綜合性護理干預
1.3.1入院時的護理干預:按照入院常規流程接待患者,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心理狀態、家庭情況、經濟基礎等信息,與患者充分交流,留下科室及責任護士的聯系方式,在生活中體貼、照顧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
1.3.2手術前的護理干預:患者術前心理變化復雜,主要表現在對癌癥的恐懼、對手術的擔心、對預后和后遺癥的憂慮[5]。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安排固定護士每天與患者交流半小時左右,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針對患者實際憂慮的問題予以及時答疑,并介紹有關乳腺癌的治療成果及最新的研究信息,列舉成功患者的案例,使患者增強治療信心,樹立良好的心態。
1.3.3手術后的護理干預: ① 傷口護理。囑患者和家屬仔細觀察病情,如果患側上肢皮膚有青紫色且皮膚溫度下降或胸帶松脫,必須及早告知醫護人員,以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此外,指導患者學會妥善固定負吸引器。② 避免術后患側肢體出現腫脹,教會患者自我護理患側上肢,如在平躺時用墊枕抬高患側上肢,在下床行動時用吊帶托扶,若他人幫助只能扶健康側。術后2~3 d開始做手指活動,從肘部逐漸延伸到肩部,促進肢體血液循環。③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提供《乳腺癌患者需知》、《放化療患者需知》等圖書資料,并對患者產生的疑惑予以耐心解答,增強患者的抗病信心。
1.3.4出院前的護理干預:囑患者定期復查,按時服藥,指導用藥及注意事項,在患者出院前3 d, 對患者的疾病掌握情況、自我護理方法及醫生的強調內容進行評估,并進行術后性生活指導,如果患者沒有其他并發癥,出院后即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告知患者適度、和諧的性生活會改善機體免疫能力,調節內分泌水平,甚至防止乳腺癌的發生。同時,教會患者如何佩帶義乳,講解假體的植入知識,以促進患者康復,并維持患者的良好形象。
1.3.5家屬的護理干預: ① 心理干預。在患者入院時就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囑其多陪伴患者,不要因為患者乳房切除或經濟問題而嫌棄患者,做好患者的治療后盾。② 性生活干預。調整性生活環境,在性生活出現問題時轉移注意力。③ 出院后干預。隨時與患者家屬聯系,掌握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生活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若患者在家庭、工作、社交方面出現不良情緒,家屬應盡量予以指正。
1.4評價方法
① 以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LQ-C30)[6]為工具,調查患者的生活質量,共有30個項目,得分與功能水平呈正相關。評分分為4級:Ⅰ級,沒有;Ⅱ級,有一點;Ⅲ級,比較多;Ⅳ級,很多。② 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態改善情況分為3級:有效(患者身體完全康復且無并發癥)、好轉(身體基本康復,無或有少量并發癥)、無效(患者身體康復程度不高)??傆行?有效率+好轉率[7]。③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專業知識等,總分100分,分為滿意(85~100分)、較滿意(60~84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滿意率+較滿意率。
1.5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觀察組護理干預前后QOL-C30量表評分比較
表1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3個方面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 物質生活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護理干預前后QOL-C30量表評分比較±s) 分
與干預前比較,*P<0.05。
2.22組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態改善情況
表2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3.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態改善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比較
表3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對護理的總滿意度93.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影響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的因素:手術治療后,乳腺癌患者隨著病情的穩定,會逐漸回歸到家庭及社會進行正常的生活,但仍然會有很多問題存在,比如后續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傷口護理、日常休養等[8]。經相關機構調查分析,除了年齡、文化、婚姻和配偶等因素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社會環境、心理狀態、應對方式也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9]。尤其是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其術后會出現患側上肢抬起困難,發生肩部僵硬、肌肉萎縮以及肢體功能障礙等,再加上乳房被切除后,會影響患者的自身形象,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對其術后康復產生不良影響[10]。
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功能的影響: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生理方面出現功能障礙,就易導致心理出現異常,同樣,心理活動也會反作用于生理活動,心理存在障礙就會引起生理的紊亂[11]。乳腺癌患者在承受巨大的身體傷害后,會有不同程度的悲觀、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的術后康復是極為不利的[12]。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及時給予必要的鼓勵和情感支持,引導患者宣瀉不良情緒,保持積極心態,增強康復信心。正確的心理護理,能減輕患者的應激心理,促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經過綜合護理干預之后,情感需求、認知活動、精神緊張度、自尊等心理功能維度方面均有明顯提升。
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身體功能的影響:癌癥患者最迫切關注的就是臨床信息,因此,必要的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具有補充和輔助作用[13]。護理人員應滿足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需求,使其充分掌握疾病知識和了解相關治療措施,令患者對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心理準備,并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和護理?;颊叱鲈汉?,護理人員可利用電話、網絡或上門隨訪等方法對患者進行跟蹤指導,保證患者在家庭里也能接受相應的延續性護理,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加快身體功能的恢復。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飲食與性功能、軀體不適感、活動與感覺、睡眠與精力等身體功能維度均獲得改善。
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必要的社會支持可以提高癌癥患者的適應能力,改善患者的社會心理狀況,是個體可利用的一種外部資源[14]。從醫院到社會,患者會經歷一個“時間縫隙”,在這段時間里的身體恢復全靠患者及其家屬的自我護理。如家庭和社會給予患者積極的支持、密切的關心和不斷的鼓勵,不僅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使其在精神上得到鼓舞,而且還能增強患者應對疾病和身體缺陷的信心[15]。綜合護理干預應將追蹤隨訪作為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指導患者家屬如何幫助患者與病魔抗爭,為患者爭取最佳的護理環境,滿足其需要的社會支持條件,實現徹底康復。
參考文獻
[1]邵志敏.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基本要點解讀[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1, 31(10): 915-917.
[2]鄭瑩, 吳春曉, 張敏璐. 乳腺癌在中國的流行狀況和疾病特征[J]. 中國癌癥雜志, 2013, 23(8): 561-569.
[3]Stephens P J, Tarpey P S, Davies H, et al. The landscape of cancer genes and mutational processes in breast cancer[J]. Nature, 2012, 486(7403): 400-404.
[4]徐錦江, 孫銘, 顧立學, 等. 延續護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9): 972-974.
[5]康紅. 舒適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的效果觀察[J]. 現代預防醫學, 2011, 38(11): 2180-2181.
[6]陳云素.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J]. 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1): 138-139.
[7]殷淑芳, 孟愛鳳.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J]. 江蘇醫藥, 2013, 39(9): 1113-1114.
[8]Ghoussaini M, Fletcher O, Michailidou K,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three new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J]. Nature genetics, 2012, 44(3): 312-318.
[9]韓冬梅, 陸浩楊. 乳腺癌術后化療不良反應的護理[J]. 山東醫藥, 2011, 51(50): 21-21.
[10]Michailidou K, Hall P, Gonzalez-Neira A, et al. Large-scale genotyping identifies 41 new loci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risk[J]. Nature genetics, 2013, 45(4): 353-361.
[11]李靜芝, 張麗娟, 由天輝. 延續護理對乳腺癌術后上肢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廣東醫學, 2013, 34(19): 3059-3061.
[12]胡曄, 李惠萍, 王德斌, 等. 乳腺癌患者創傷后成長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12): 1326-1328.
[13]周春蘭, 李曉瑾, 李文姬, 等. 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4): 663-665.
[14]李輝, 翟娜, 紀星. 健康教育干預對出院后乳腺癌患者康復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統計, 2012, 29(2): 238-239.
[15]張陽, 王英麗. 心理干預對改良根治術后乳腺癌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22): 4855-4857.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LIU Aishu
(QianjiangCentralHospital,Qianjiang,Hubei, 4331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dditionally.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 in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toward nursing was 93.3% in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promote their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degree.
KEY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中圖分類號:R 473.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8-083-04
DOI:10.7619/jcmp.201608026
收稿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