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琴
伴隨數字時代的到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是大勢所趨。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淡化了學科的重點,筆者覺得正確定位,把握學科教學中的信息技術運用極其重要?,F結合實踐來談談體會。
一、定位在實現教學手段的創新處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信息技術具有聲畫并茂、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它的介入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和審美經驗,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使美術教學真正達到短時高效。
《老師和同學》一課,教師上課伊始就播放了學校同學和老師在課間和課堂中的活動錄像,學生指指點點的說出了很多熟悉的(有的還只是出現的背影)老師和同學,教師很“驚訝”地引出問題:“這么多人,你是怎么區分他們的呀?”在一次次的畫面定格分析中,繪畫中應該注意的人物表現的難點:臉型、五官、發型、身高、胖瘦、動作等不同特征被一一化解。這樣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有針對性的分析講解,既適應學生認知發展和身心發展的需要,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順暢地進入到創作中,促進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定位在突破教學難點的切入點
由于多媒體課件可以預先在圖片上作輔助線等處理,變抽象的講解為具體的示范,因此只要找準最適合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的切入點,不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相關教學的重難點處理也會事半功倍。
如《動態人物》一課,利用多媒體技術定格每一個優美的動作,用flash技術演示動態線的勾畫。學生對人物不同的動態特征和動態線的勾畫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根據出示的動態圖片或是自己腦中的動態印象快速勾畫動態線已不成問題,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動態線的加粗畫人物動態的兩種方法(學生可選擇觀看)。這一系列環節活動還能不斷循環播放,讓學生在觀看中慢慢模仿,在創作的過程中加以參考,創作難點也就迎刃而解。像這樣找準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的最佳切入點,教師講得少了,學生練得多了,就能化難為易。
三、定位在服務展示反饋的手段中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重要特征——交互性,可以大大地拓展學生作品展示與交流反饋的渠道,既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更為廣泛和便捷,又能通過良好的實踐效果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手工制作課上,學生制作的作品豐富而精致,一件件呈現過于浪費時間,拿手里展示后排同學又看不清。如教師利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拍攝學生作品,并直接連接電腦展示,學生能清晰的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業情況,在橫向比較中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吸收同學的好技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就能達到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提高。課后教師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傳到校園網上,這樣的展示還不受時空的限制,實現了作品展示的多向交流。此外,在教學網絡建立留言箱,學生將自己上課、練習的感想、問題以及作品在校園網上展示后家長的反映等用文本的方式進行交流,也便于教師以后教學的調控和改進。
四、定位在輔助學科教學的技術上
美術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具有綜合處理圖形、文字等多種信息的功能,放手讓學生在特定的藝術化情境中按照任務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他們在思維和操作中產生靈感,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郵票設計》一課,教師課前給學生提供導學卡,羅列一些問題,如“郵票有哪些種類”、“郵票中有哪些內容”、“郵票設計中有哪些規定”等等,讓學生課前了解郵票的歷史背景和設計方法。學生通過查找,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并且知道了郵票設計要有一個主題,有面值,有“*國郵政”字樣等知識。在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想想自己從哪個方面入手設計,利用電腦繪畫的軟件創作,避開了手繪稿修改困難的弊端,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看到了學生出色的設計作品,有的學生還設計了一個系列的郵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創作熱情,熟練掌握了操作計算機的方法,獲得了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習結果的雙豐收。
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給學生積累美術文化帶來了許多便利,這是以往的僅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幾幅范畫的教學條件不可比擬的。但是只有正確定位,把握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切入點,才能對美術學科自身教學特色和任務達成的把握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才不會被信息技術牽著鼻子走,有助于教學整體效果的優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