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圓
[摘 要]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同樣也需要情感的投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營造愉悅的氛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鼓勵每一個學生,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啟迪每一層的學生,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關鍵字] 分層教學 針對興趣 小組合作 心靈交流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同樣也需要情感的投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營造愉悅的氛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鼓勵每一個學生,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啟迪每一層的學生。
一、 教學方法和策略
1.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
“情境”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創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場景,這種場景能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師生在此情此景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于是,就把它運用到我的教學中來,我是采用多媒體教學來達到這一效果的。
例如,我給學生上了一節《走進民歌》,民歌是最不為孩子們喜愛的,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民歌,首先我把各個民族的文化,風土人情,服裝特色,歌曲,舞蹈和不為人知的獨特器樂歸類做成課件。很明顯,精美的課件調動了他們內心深處對神秘樂聲的追尋,課堂的氛圍大有改觀。
2.針對興趣和喜好
剛踏入中學校園的孩子盡管在表現教材中指定歌曲的時候差強人意,甚至非常糟糕,卻能在下課的路上能較好地哼唱出動聽的流行歌曲。這讓我意識到,這可能與他們的興趣愛好有關。于是,我主動的了解他們的音樂喜好,在保護他們的喜好的同時,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更廣泛地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我在課后花了一番功夫尋找那些可以與教材歌曲意境相匹配的FLASH動畫或私人制作的MV,對他們進行最最直觀的畫面感染,學生被這強烈的視覺沖擊所吸引,上課時就會格外用心。接著,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融合生活情趣的游戲,來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為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3.分層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是音樂實踐中重要的組織部分,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符合音樂教學的特征,并且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認知過程,使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得到培養。
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把每節課的提問和表演環節按比例分配給各組,這樣一來,每次下去孩子們都有了要準備的東西。基礎不平均,表現不平衡的現象開始好轉。有的學生專業技能不好,卻對音樂有著天生的敏銳,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用不錯的語言組織能力描述出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有的孩子在音準方面基礎非常差,總是唱跑調,卻在轉音的節拍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
二、經驗心得分享
就這樣,成功地,我走入了孩子們的內心,師生間心靈的碰撞促進了優良的課堂氛圍,我也終于重拾學生時代渴望用藝術播撒美麗,種植和諧的激情。對于面向中學初級階段的音樂教學,我通過這段時間的摸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下面,請讓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1.各種形象的鮮明化對教學至關重要
對于初中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事物的欣賞能力與水平還停留在一個比較直觀的層面上,因此,可以抓住他們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課程的內容,上課方式等課堂要素都變得更加鮮明化。
例如運用多媒體可以使音樂情感與藝術形象完美的結合起來。有了對音樂的理解,再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各種藝術形象就變得更加鮮明化。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因此,在教學時我們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濃厚的意蘊,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引到學習中來,同時配合較好的肢體語言,使學生真正的感受音樂的表現魅力。
2.始終以“學生的需求”為本
在如今的教育中,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共同學習、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個協調人,其作用是為學生的學習盡可能多地提供資源,營造一個積極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而真正想學東西的是學生本人。因此,以學生的需求為本尤其重要,它既能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又可使他們的情感更為豐富。通過細致入微的情感陶冶,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3.心與心的交流是重中之重
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學會聆聽孩子們內心深處的聲音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音樂需要熱情,音樂需要領悟,而師生間情感的締造,正是學生情感噴發的“導火索”。 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們與作品所訴述的情感發生共鳴,在心靈的交融中汲取營養,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美感。因此,無論多忙,花一些時間走進他們的內心都是必要的。
總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太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可是我堅信,只要我始終以真誠的心去面對我的學生,以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我的教學,以期待的眼光去對待我做出的成果,以進取的觀念去看待我的未來,我就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基層音樂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