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毅
摘要:2015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嚴峻形勢,雖然河南省工業保持了總體平穩、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但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針對河南省工業發展現狀進行詳細分析,要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點,努力保持傳統支柱產業平穩運行,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
關鍵詞:河南省;工業;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4-0052-02
一、2015年河南省工業發展情況
(一)工業發展主要特點
一是工業生產持續平穩增長,在全國的增速排序位居前列。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9位、中部地區第3位,分別比去年前移1位和1位;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5.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中部地區第1位,分別比2015年前移5位和3位。關聯指標出現積極變化,前9個月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0.7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2個百分點,8月份、9月份工業用電量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
二是高成長性產業拉動作用突出,工業結構持續優化。2015年前三季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現代家居和服裝服飾等高成長性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個百分點;占全省工業的比重達到46.5%,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1-8月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服裝服飾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全國行業平均水平22.7個、8個、6.6個和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SUV、客車、發動機、大型拖拉機等整機類產品和智能手機、制鞋、精制植物油、發酵乳等中、高端消費品產量增速均超過15%,是推動工業增長的主要因素。
三是產業集聚區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集群效益日益凸顯。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0%,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占全省工業的比重達到56.1%,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1.9%,同比提高14.2個百分點。集群發展成效顯著,前8個月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的產業集聚區達到96個,同比增加24個,涌現了新鄉中原印刷、修武汽車零部件、漯河電子商務等一批新的產業集群。預計全年河南省可形成超百億特色產業集群130個左右、超千億主導產業集群15個,分別比去年增加29個和5個。雖然河南省工業保持了總體平穩、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但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第一,虧損和困難行業增多,多數骨干企業效益大幅下滑并呈擴大趨勢。2015年1-8月份,全省33個行業利潤增速較2015年同期明顯回落,其中9個行業增速回落超過20個百分點;13個行業利潤出現負增長,比2015年同期增加8個,其中石油開采和開采輔助等2個行業出現虧損。受下游價格大幅下降、人工和財務等生產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全省利潤同比僅增長0.5%,增速回落7.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單位數1236個,同比增長12.5%,虧損額達到248.6億元,同比增長52.3%,增幅同比分別擴大11.1和58.8個百分點。其中,大型企業的虧損企業為91個,虧損額162.3億元,分別比2015年同期增加6個和69.5億元,河南能化、平煤神馬虧損額超過20億元。
第二,新的優勢行業和新的增長點過少,增量不足以抵消傳統支柱行業下拉造成的影響。2015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化工、有色、鋼鐵、建材、能源等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6.3%。受產能過剩、比較優勢逐步弱化等因素影響,整體增速低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2.6個百分點。同時,電子信息、軌道交通裝備、服裝、生物醫藥、儀器儀表等新的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速雖然高于全省增速23.5個、10.0個、7.4個、6.8個和5個百分點,但總量僅占全省的12%,尚難以彌補傳統產業的下拉影響。
二、2016年河南省工業發展環境的基本判斷
(一)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一是外部環境尚未出現明顯改善跡象,國內外總體需求依然不足。從國際看,全球經濟仍處于溫和復蘇時期,將維持低速增長態勢,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國際貿易增長動力不足,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預期增速,外需繼續保持疲弱態勢。從國內看,保持消費平穩增長難度加大,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導致制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需求持續低迷。隨著經濟開放度的提高,國內外需求放緩,對河南省工業增長的影響傳導加快、程度加深、時間加長。
二是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依然突出,化解難度加大、任務艱巨。受外需持續低迷、國內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和人口增長減慢等因素影響,我國需求結構正在由以工業為主逐步轉向以服務業為主,對傳統商品的需求萎縮,與之對應的產業產能出現相對過剩,有的甚至絕對過剩,有效合理化解過剩產能矛盾是今后一個時期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受化解產能壓力和債務問題影響,我國投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恢復中高速增長。
三是國內制造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出口競爭力減弱。勞動力成本上漲是削弱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現階段我國人力資源成本遠高于其他新興亞洲國家,今后一個時期還將進一步上升,對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和出口形成制約。人民幣匯率是加大企業出口成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2016年以來,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人民幣對歐元、美元、日元均呈現升值走勢,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由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出口大宗商品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艱難處境,產出增長顯著放緩,大宗商品出口國2015-2017年的年增長率可能下降1個百分點。今年3月份以來,我國出口一直負增長,出口增速下降作用持續向局部傳導,對河南省影響不可低估。
(二)促進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依然較多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潛力巨大。當前河南省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對城市建設、市政設施等產生巨大需求。國家密集批復高速鐵路、能源、大型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快速鐵路網、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大型水庫等重大項目建設明顯提速。中央連續三年定向發行長期專項建設債券,重點支持基礎建設和改造項目,有利于河南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投資結構,強化薄弱環節,彌補歷史欠賬。
二是消費升級步伐加快。由于河南省人口眾多、區域發展不平衡,傳統消費增長仍具有較大空間,在國家減半征收小排量轎車、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政策激勵下,需求潛力將會快速釋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興消費亮點凸顯,教育、醫療、養老、文化、旅游、健康等將持續快速增長。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方面,我省與發達國家和地區、與東南沿海發達省份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抓住機遇,積極作為,能夠形成后發優勢、后來居上。
三是要素保障能力增強。2016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及一系列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先后制定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擴大消費、房地產健康發展、創新驅動、國企改革、京津冀協調發展等8項重大措施,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產業發展的方向和任務,為穩定工業增長提供了政策和資金支持。河南省人才資源豐富,具有一批創新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各級職業教育機構每年大規模組織技能培訓,能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支撐。河南省今年4月將縣域電價降至省轄市直供電價標準,實現全省城鄉各類用電同網同價,縣域電價平均下降6.93分/千瓦時,有利于推動承接產業轉移、降低縣域工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四是產業轉移趨勢未變。目前,我國產業轉移正在步入全面優化產業鏈布局、轉移和轉型協調的新階段,我省仍面臨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黃金機遇期。從轉移區域看,外資加速向我國內陸地區布局,特別是向中、西部重點經濟區轉移。從轉移產業看,東部地區對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逐步擴展到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高端產業。從轉移環境看,沿海產業更加注重對轉移承接地區綜合制造成本的考量、對產業配套能力的要求及對轉移承接地區消費市場的考察。從轉移形式上,已由單個企業零星轉移轉向以龍頭企業和大企業為核心,實行集群式、組團式或產業鏈式整體轉移。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沿海產業擠出效應日益擴大,國內、外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將進一步加快。
(三)新優勢新動能日益凸顯
一是產業支撐更加有力。近年來,河南省持續深入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了一大批重點轉型升級項目,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全省高成長性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已經超過50%,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超過6%,形成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優勢產品,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逐步深入,工業競爭優勢不斷增強。
二是載體優勢更加明顯。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和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街)等載體功能不斷完善,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有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基礎保障更加完備。隨著鄭州機場二期、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疆電入豫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或加快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鄭歐班列等重大開放品牌的影響力持續提升,交通、信息、能源基礎支撐優勢進一步凸顯,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河南工業發展政策建議
(一)重點領域擴優提質
在高成長性制造業方面,重點是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擴大礦山裝備、電氣裝備、現代農機、基礎部件等優勢裝備產品系列,推動洛陽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中車鄭州軌道交通裝備、許昌智能裝備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基地建設,壯大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裝備等高端和新興裝備產業規模。在傳統支柱產業方面,突出發展高檔鋁型材、汽車鋁板、鋁罐料等精深鋁加工產品,擴大冷軋鍍鋅板、不銹鋼板材及制品、高韌性海工鋼等高附加值鋼材產品規模。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突破,重點做大印刷包裝產業,推動棉紡和印染一體化發展。
(二)培育百千萬億級產業集群
推廣整體開發、以市促產、拓展提升、延鏈補鏈等招商模式,集群鏈式承接產業轉移,落地建設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按照五規合一、四集一轉、產城互動的要求,著力增創新能力,著力完善配套體系,著力強化要素保障,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
(三)培育優勢產業鏈
制定實施“一個基點、三個對接”行動計劃,推動生物資源與終端消費品雙向對接、礦產資源與終端制造業雙向對接、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經濟產業鏈對接,加快培育新的優勢產業鏈。重點依托鄭州航空港進口澳洲活牛,加快南陽科爾沁、駐馬店恒都、焦作伊賽等龍頭企業養殖加工項目建設,構建肉牛養殖加工產業鏈;加強與知名珠寶首飾加工企業的戰略合作,推進三門峽中金黃金產業園、鄭州黃金珠寶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構建貴金屬與珠寶玉石首飾產業鏈;加快建設中岳科技非晶材料、龍翔電氣非晶變壓器等重大項目,做大非晶合金帶材產業規模,推進非晶變壓器、非晶電機等高效節能電氣產業化,構建非晶電氣產業鏈。
(四)結構升級項目擴量
以擴大優勢產品、培育新興增長點和彌補薄弱環節為重點,在智能終端、智能成套裝備、新能源汽車、汽車關鍵零部件、休閑食品、品牌服裝服飾、鋁精深加工等重點領域,實施億元以上工業結構升級項目。
(五)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
圍繞重構產業結構,再造競爭新優勢,突出抓好中鋁洛銅、中鋼耐火、新鄉760廠等大型國企搬遷改造,加快推動鄭州市西部、洛陽澗西等8市1區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推動焦作、靈寶、濮陽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完善城市綜合功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積極申報國家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推動鶴壁鶴山、南陽油田官莊等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工程建設,積極與國家對接,力爭更多獨立工礦區納入國家搬遷改造試點。
參考文獻:
[1] 2000-2015年中國工業年鑒[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2] 河南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