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麗 田小紅
【摘 要】當前的大學課堂管理存在許多問題,由于大學教師課堂管理責任意識不強,缺乏正確的課堂管理理念和具體的知識與方法,導致課堂管理缺位,管理方法陳舊,未能引導學生形成自律。筆者提出積極導向的大學課堂管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建立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理念,采取積極的課堂管理方法措施:課堂上,大學教師要建立積極的規則,利用自身積極情緒感染學生,和學生形成積極的師生關系,創建積極的學習共同體;建立合理的課堂管理認知,課前積極進行準備,課堂上積極關注和評價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優勢的挖掘,積極品質的培養等途徑,幫助他們獲得或激發積極的力量,克服自身消極行為,幫助學生按照科學規律和自身實際情況快樂地學習、成長,和諧發展。
【關鍵詞】大學課堂管理;大學教師;大學生;積極;發展
0 引言
課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是指教師為了有效利用時間、創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設性的(productive)學習環境以及減少問題行為等,而采取的組織教學、設計學習環境、處理課堂行為等一系列的活動與措施。(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2007)現代課堂管理就是要以課堂和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不是控制、馴服學生,而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律并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到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生活中,從而最大限度減少課堂問題的產生,構建生態課堂,促進學生最大限度投入學習,全面和諧健康發展。
1 大學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大學課堂管理的問題
當前的大學課堂,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 大學課堂管理缺位
當前的大學課堂,管理缺位現象嚴重。有的大學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沒有對課堂進行管理,采取放任式,甚至忽略課堂管理,有的教師甚至明確提出,只要大家不影響課堂紀律,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想做什么都可以,沒有提出希望,嚴格要求學生。由于學生評教的原因,有的教師不敢大膽管理。也有一些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上完課就走,并沒有把課堂管理認真當回事。
1.1.2 大學課堂管理方法陳舊
傳統課堂強調師道尊嚴,以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學生對教師的服從,在當前的大學課堂管理中,依然隨處可見傳統管理方式的影子。課堂管理仍然是控制式,馴服式,批評指責式,懲罰式等消極的管理方式,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和積極潛能。
1.1.3 大學課堂沒有引導學生自律
自我管理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大學生未來事業成功的基本保障,有助于學生的理性和社會化發展。而發展學生的自律理應是課堂管理的目標之一。
可是,當前的大學課堂,并沒有幫助學生形成自律。最明顯的就是當前的逃課現象,無論是顯性逃課還是隱性逃課,都體現出學生自我管理的缺失。有的教師,忽略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沒有發揮學生及學生群體的作用,賦予學生管理權利, 幫助學生自我管理,形成自律。
1.2 課堂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透過現象看本質,每個問題的出現都是有一定的原因造成的,課堂管理問題主要的原因在于:
1.2.1 課堂管理責任不明確
大學教師課堂管理責任意識不強,半數教師只是偶爾發揮課堂管理的作用,并沒有真正形成積極的課堂管理意識。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一般不管課堂紀律。學生對自我管理的責任也不夠明確,作為學生,有責任自我管理,配合教師進行課堂學習。
1.2.2 缺乏正確的課堂管理理念
首先,大學教師對課堂管理認識不足,許多教師仍然認為課堂的重點是知識的傳授,缺乏積極的課堂管理意識。大部分教師認為大學生已經不是中小學生,自覺意識比較強,無需花太多精力進行課堂管理,重點還是在于講課,并沒有意識到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師認為課堂管理就是對紀律、秩序進行管理,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基本的安靜,而課堂管理絕不僅僅止于安靜,課堂管理是為了課堂本身的發展和學生自律及學習的發展。其次,大多數教師課堂管理的創新意識不足,缺乏反思。
1.2.3 缺乏課堂管理方法
其一,有的教師欠缺課堂管理知識。課堂管理是一門復雜的學問,涉及人文知識,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大學教師多數是在比較狹窄的專業模式中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不足。其次,缺乏具體可行的管理方法。有的教師忽視了管理的規律性與科學性,雖然采取一些管理措施,但效果不佳,學生便未能認可。比如,采取控制、懲罰,忽視學生情感體驗等傳統管理方式,引起學生的反感;有的教師,忽略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沒有賦予學生管理權利,發揮學生及學生群體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自律。
2 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
基于以上問題分析,筆者提出建構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
2.1 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理念
20世紀末的美國,心理學界掀起了一場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幫助正常生活條件下的人們,在逆境中怎樣建立高質量的生活,如何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積極心理學。從積極心理學角度來看,我們要建立積極的規則,給學生創建具有情緒安全感的積極課堂環境,從對學生問題的解決轉移到學生積極情緒、學生安全感上來,善于從課堂管理中的消極因素中尋找某些積極意義的因素。教學上,把主要的教學精力放在學生固有的積極能力和積極潛能上,充分利用他們的積極面和優勢,讓他們在課堂中自主管理,主動參與學習。
2.1.1 積極的規則
課堂上的規則不僅能保證教學有序進行,而且能培養學生道德和自我約束能力的發展。新課程伊始,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課堂要求,明確期望學生做的事與不希望他們做的事。規則的制定要合理,少而精,內容表述以正向引導為主,多用積極的語言,強調的是希望學生去做什么 ,而不是禁止他們去做什么,將目光鎖定在學生的積極面,使課堂管理從對消極行為的控制轉向對積極行為的促進,實現學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
2.1.2 積極的教師和師生關系
首先,教師要有積極的情緒。教師帶著積極情緒進入課堂,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主導并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激發、感染學生,帶領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氛圍。積極的情緒有助于教師對自己和學生的積極期望,教師的積極期望是一種強烈的積極暗示,相信這些學生能夠管理好自己,久而久之,這種心理效應會變成實際行動。積極情緒可以提升應對能力,一項研究發現,體驗到更多積極情緒的個體能發展出更廣泛的壓力應對策略,尤其是當面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時,客觀地分析問題原因,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積極的課堂管理還需要積極的師生關系。積極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較大的相容性,相互接觸產生積極主動的促進作用,學生主動地接納老師的指導,接納各項教育措施,教師的行為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才能高效順利開展。
2.1.3 積極的學習共同體
積極的學習共同體,可以為教與學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群體氣氛,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形成良好品德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建構主義教學方法的課堂管理制度要求教師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和道德,創建充滿關愛的學習共同體,使學生對他們“要做什么”和“如何做”擁有發言權;還要求教師花費較少的時間來控制學生,而多用些時間來幫助學生獨立思考、關心他人。維持課堂紀律的策略也相應地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權威方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學會教學》<美>理查德·I·阿蘭茲(Richard I·Arends)著.叢立新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因此,教師要創建一個重視所有學生、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民主學習共同體,滿足學生愛、歸屬與尊重的需要。
2.2 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方法與措施
在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理念指導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課堂管理:
2.2.1 建立合理的課堂管理認知
建立積極導向的課堂管理,首先要有一定的課堂管理知識的儲備。作為大學教師,課堂管理中,面對學生的問題行為要建立合理認知。首先,尋找問題的積極意義:多角度思考課堂上的失范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在心理上進行歸因。只有多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多方面尋找解決辦法。其次,從問題本身獲得積極體驗,在消極中尋找某些積極意義,使消極向積極轉變。積極心理學認為針對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并不是克服問題的唯一途徑,還可以通過增強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來克服課堂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想真正改變學生的問題行為的話,轉變我們對于他們的看法很重要,應把他們看成是有能力的參與者,而不是不合規格的或注定要失敗的人。將注意力集中在長處和勝利方面,不管他們有多么微小,最終可以導致轉變。
2.2.2 積極的課前準備
積極有效的課堂管理,需要教師課前投入大量時間充分準備。課前準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了解學生特點。大學教師不僅要了解現代大學生的普遍特點,還要了解學生個性化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與學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往的學習情況等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很好地對重難點進行把控,對學生進行點撥,并聯系學生的興趣點,易于學生理解。教師只有了解現代大學生群體及個體的性格、年齡和心理特點,才能有的放矢,合理而有效地進行課堂管理和教學。
第二,儲備教學內容。課前,教師要尋找合適的教材與教學輔助材料進行授課。教師要把這些內容進行整合,全面、系統地掌握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提高知識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其次,利用多媒體資源,尋找最新的知識,避免知識的陳舊和落后,對于那些理論性較強又枯燥的內容,教師要將這些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點、學生生活實際及當前時事進行聯接,給大學生以新鮮感和時代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選擇教學方法。積極有效的教學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和學生水平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講解,演示,合作學習,討論,問題中學習,利用翻轉課堂學習,質疑式以及案例教學等等,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運用的目的就是能促使學生參與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2.2.3 積極的關注和評價
羅杰斯認為,人類的成長需要三個基本要素: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共情和真誠可信。這種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為學生成長和自我接納提供了一個環境。因此,課堂上,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對于積極的正向行為,教師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及語言表揚等正強化方式積極評價,讓學生形成習慣并影響其他學生,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群體和課堂學習氛圍。對于那些不積極的行為也要及時關注,洞察原因,從對他的肯定開始,幫助學生提升與改變,促使他內心自我意象的改變,從而改變學生的課堂行為。
新課程的評價取向為“發展性”,大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和潛能,關注學生的積極力量和積極潛力,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智能的優劣點,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發展自己的優勢并進行擴展,彌補自己的弱勢,建立自信。
2.2.4 發揮學生積極性的具體做法
積極心理學認為,對于個體來說,只有形成積極的人格,人所固有的積極力量才能得到培育和增長。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通過增加積極體驗來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
第一,讓學生動腦思考。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呼吁: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更多地激勵學生的思考。大學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提供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和信息。教師要善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讓學生有些思,有所悟,有所收獲。
第二,讓學生動口表達。
讓學生嘗試著把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及其他準備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然后再展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在討論中再次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討論式教學看似會浪費一些時間,但堅持做下去,是值得的。
第三,讓學生動手做。
教師要在作業設計方面花費心思,安排具有個性化的作業,使學生的活動一直圍繞著教學有序展開。作業的布置,時間與任務量的分配要恰當,讓學生沒有壓力而積極地去完成。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所收獲,體驗到參與的價值,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學習的內在動機。比如,安排學生講課。可以老師安排內容,或者讓學生就老師所講的內容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輪流講課。講課之前,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他們去搜集資料,準備。這個準備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并消化組織的一個過程。而講課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等。還有寫論文,也是一個收集資料動腦思考收獲頗豐的過程。總之,作業布置也應與時俱進,利于學生發展。
課堂管理所要達到的目標不是發現“學生的問題”,更不是發現“問題的學生”,而是發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優勢與潛能,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心理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發現學生自身正向的力量,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學生,通過優勢的挖掘,積極品質的培養等途徑,幫助他們獲得或激發積極的力量,克服自身消極行為,真正幫助學生按照科學規律和自身實際情況快樂地學習、成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2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黃亨煜.第五層次開發:積極心理學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周國韜,蓋笑松.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4][美]勞拉.金,譯.勞拉.金普通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新視角[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王慶豐.和諧視角下高校課堂管理研究——以福建省三所高校為例[M].西北師范大學,2009.
[6]陽志平,等.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7][美]理查德·I·阿蘭茲(Richard I·Arends).學會教學[M].叢立新,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