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赟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本文就此問題談談創造力的培養策略.
1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
首先,要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愿意講、善于講的能力;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因為只有讓他們大膽“說話”,才能發現其中的創新之處,才便于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對學生回答出錯,我們要有耐心,不應埋怨或當場嘲笑,更不應該立刻打斷發言,此時我們不是簡單地去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應以它為資源,來發現學生思維的軌跡,或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評價,來達到培養全班學生創造力的目的.對表述完整、富有創新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2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使學生在認識上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心理狀態,產生學習的迫切需要.正如孔子所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精心策劃一、兩個問題情境,寓教學目標和研究問題于引人入勝的情景、懸念叢生的問題、承上啟下的思考、新穎奇妙的實驗之中,使問題更直觀、更形象,產生興趣,引起思考,上課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前提條件.
例如學習“電磁感應”時,教師可以演示實驗的方法引入新課.當教師只拿出導線、條形磁體、線圈、開關、電流表,教師問:“利用這些器材,能否產生電流?”學生一看沒有電池都回答不能.“真的不能嗎?讓我們試一試”.然后教師操作,電流表的指針動了.學生頓感迷惑不解,急切等待教師的解答,這時就激起了學生的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
3強化實驗探究教學
學生都有對新事物產生新鮮感和求知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從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生活體驗、思想信仰的實際及教學內容出發,通過創設真實而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探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
例如,學習“物體的浮沉”時,教師把三個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兩個用注射器注入適量的鹽水)同時浸在水中.問學生“是上浮,還是下沉呢?”學生答“上浮.”“真的上浮嗎?”在全班同學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教師突然放手,結果一個上浮,一個懸浮,另一個下沉.“為什么”?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做到有的放矢.
4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
通過對錯題結果的反思,剖析錯誤形成的原因,不僅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而且使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牢牢掌握基礎知識,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從而大大提高解題正確率.
例1如圖1所示,平底茶壺的質量是400 g,底面積是40 cm2,內盛0.6 kg的開水,放置在面積為1 m2的水平桌面中央.試求:(1)水對茶壺底部的壓力;(2)茶壺對桌面的壓強.
解(1)茶壺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對茶壺底的壓力
F1=G水=m水g=0.6 kg×10 N/kg=6 N.
(2)茶壺的重力
G壺=m壺g=0.4 kg×10 N/kg=4 N,
茶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F2=G水+G壺=6 N+4 N=10 N,
茶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F2S=101=10 (Pa).
反思這是一道考查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壓強兩方面知識的問題.液體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力可分為兩類:(1)形狀規則的容器,F=G液;(2)形狀不規則的容器,容器底部承受的壓力就不等于液體的重力了.應運用F=pS=pghS進行計算.
故錯誤之一:水對茶壺底的壓力,正解:F1=pS=ρghS=103 kg/m3×10 N/kg×0.12 m×0.004 m2=4.8 N.
本題中茶壺對桌面的受力面積為40 cm2而不是1 m2,這是錯誤之二,故茶壺對桌面的壓強
p=F2S=10 N0.004 m2=2500 Pa.
5一題多解
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有意識地穿插一題多解的內容,啟發學生多元思維,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路徑,尋求多種解答方法.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
例2一個銅球的質量為178 g,體積為40 cm3,這個銅球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ρ銅=8.9×103 kg/m3)
解法1從質量方面判斷
m=ρ銅V=8.9 g/cm3×40 cm3=386 g.
因為386 g>178 g,所以這個銅球是空心的.
解法2從密度方面判斷
ρ=mV=178 g40 cm3=4.45 g/cm3<8.9 g/cm3,
所以這個銅球是空心的.
解法3從體積方面判斷
V=mρ=178 g8.9 g/cm3=20 cm3,
因為40 cm3>20 cm3,所以這個銅球是空心的.
指出:因為V=mρ有兩個變形公式:m=ρV和V=mρ,所以本題出現了三種解法.像類似的情況在物理學科中很多,如P=Wt,v=St,I=UR等.
6口述物理小論文
口述物理小論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造力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口述物理小論文實質上是一種智力訓練,因為話說得是否準確、流利、動聽,是一個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綜合體現.物理教學中口述物理小論文還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指定合適的論文題目,指導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擬定提綱,然后根據提綱口述物理小論文.口述物理小論文的時間一般以五分鐘左右為宜,每次要多出幾個小論文題目,供學生選擇,以免題目單一.教師選擇的小論文題目要小,內容要集中,富于介紹性.例如,在授完《從粒子到宇宙》這一章后,可以布置“分子的一天”、“小小的小分子”、“我夢中的宇宙”、“宇宙的未來”等小論文題目.教師可以直接講評也可以引導學生參加講評,以便促進全體學生創造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