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對于每一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來講,有兩件事可能是最讓大家感到與世界最近的,一是高鐵,讓傳統的火車客運方式從時間上發生了革命。二就是微信,一云多屏的新媒體文化,讓人人都成新媒體,既是個體的,也是公眾的,更是我們這個城市的。
新媒體作為一個新的溝通發展交流的平臺,深受“現代人”的喜愛,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成為了一種文化,藉此,我們邀來各路人士,各抒己見。
閆斌(西寧網絡電視臺網絡中心副主任)
新媒體文化的傳播優勢在哪?
應該叫全媒體。現在已經到了平臺的概念,也就是“一云多屏”的內容分發,這是一種概念,叫分眾概念。對于我們電視臺來講,它能最大化地提升收視份額,并充分把握行業需求和受眾需求,使廣大受眾的碎片化時間轉為黃金時間,使節目內容從二次播出過渡到多次播出,從而達到增值,保障了西寧電視臺在青海地區的傳播價值。
毛小鑫(電臺主持人 27歲)
對新媒體的看法:
微信是現在社會交流的必然產物,很難想象現代人離開它之后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現在人要拉近距離就靠它。我們這個城市的微信體現著這里的城市文化,包容、熱情,充滿著愛。我覺得要讓它的文化內涵更深更廣,關鍵在它的內容保鮮度上。
你覺得自己是個什么級別的?
“超級。”
王書茂:(商人 46歲)
對新媒體的看法:
現在沒有人不加微信的,有嗎?反正我見到的朋友都在“玩兒”,九月份去南京我同學的媽媽都是七十二了,玩微信可油了。新媒體的各種形式,讓我們平時能從更多的渠道了解行情。最大的好處就是隨時想看,就點開。我說的是電視節目,以前要是忙了,演過了就完了。像“新聞聯播”、“夏都零距離”什么的。
你覺得自己是什么級別的?
“沒想過。比年輕人肯定差遠了。
李潔(西寧廣播電視臺“愛西寧”社區市場運營總監)
對新媒體的看法:
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形成了電視全媒體傳播的時代,正是“兩微一端”讓西寧電視臺有了網絡電視臺,生活服務類網站,愛西寧社區、城市移動電視、掌上西寧客戶端等等,就拿“愛西寧”社區來講,粉絲數量已達到二十五萬人。這些粉絲來自基層各個領域,內容交流絕對接地氣,有個性。這樣一來,各類信息的匯聚就打造成了西寧的城市品牌,這點很重要,也很有意義。
你覺得自己目前是什么級別的?
“超級。我的職業要求我必須這樣。”
趙霞(教師 42歲)
對新媒體的看法:
這是一個人人都能當主角的時代,微博微信的作用太大了。它對于我們教師工作的幫助和啟發也很大,過去的一些工作方式完全消失了。但我也有擔憂,就是內容的環保,我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的,像有些孩子,八卦什么,對孩子不好。對年輕人也一樣。
你覺得自己目前是什么級別的?
“沒級別,我的工作很忙。”
楊 順(青年創業者 35歲)
你對新媒體的看法:
太好了。我的產品、公司的運營,都要借助媒體,咱們青海的、西寧的讓外地人知道,主要還要靠新媒體,這畢竟是一個高速互動,碎片化的傳播時代,太方便了。我覺得我的微信就是我的地盤,體現個性,發表觀點,匯聚起來就是咱們這個城市的文化,真的,西寧不光是花兒,西寧更是一個具備時代氣息的城市,是青春的,這點新媒體做到了。
你覺得自己目前是什么級別的?
“超級。”
張桂梅(家庭主婦)
對新媒體的看法:
肯定是好。現在大家都覺得離不開,親戚朋友加到一起,隨時隨地交流感情,現在座機電話我們基本不用了。不過,也有不好的,就是要是老刷的話,人就會上癮,誤事兒。小孩更要注意,現在吃飯都低著頭刷手機,話少了,沒有熱鬧勁兒,以前,咱西寧可不是這樣的。
你覺得自己目前是什么級別的?
“別、別,要級別就上癮了,我不想有級別。”
山永年(農民 57歲)
對新媒體的看法:
特別好,我們農民也是要跟上時代步伐的。大家表達感情,發表看法,通過新媒體就可以了,讓人自信了,覺著是主人。以前你要想發表個人意見大家不一定能靜靜聽,除非大喇叭叫大家安靜你再說,微信有了,就好了。還有,廣播有好的花兒、戲曲,農村的新變化,一發,再一轉,一下就讓更多的人知道了。
你覺得自己目前是什么級別的?
“超級。”
無論是自娛自樂,還是訊息發布,新媒體已經以它對眾多個人魅力的匯聚,形成了我們這個城市的魅力,以自己為中心匯聚各自的關注群,放射性的交織形成了強大的互動力量,“快速即時”,讓它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我們改變不了這迅猛的浪潮,但卻能以一己之力讓這浪潮來的更猛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