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禪
尤良山,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弘大農副產品購銷有限公司董事長,2015年全國誠實守信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尤良山從一位農民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始終牢記“創品牌、樹形象”的宗旨,利用家鄉“雙低”雜交優質油菜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菜籽精深加工,他的企業已成為全省同行業龍頭企業。尤良山關愛社會,誠實守信;真心待人,勤勞付出;不懈努力,回報家鄉的精神深受社會各界贊賞。
【記者】:“創業致富生財有道,在農言商共奔小康”,這是這幾天來和您在一起是常聽到的一句話,它是您這些年創業奮斗的目標或者夢想嗎?
【尤良山】:是我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或大或小。可能是我小的時候家里都很窮,所以我夢想有一天大家一塊過好日子,今天好日子來了,夢想實現了。不對,現在,我還有更高的夢想,所以,我總是對大家說,夢想從今天才算是開始。
【記者】:還記得您當時剛剛起家的時候的情景嗎?
【尤良山】: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小寨村就開始出現家庭油坊從事油菜籽加工,這得益于本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適于油菜的生長。我高中畢業后沒有繼續求學,也做起了油菜籽的營銷生意。先在一些小油坊里做小工,熟悉了榨油的步驟和程序。當看到菜籽的營銷生意來錢快,于是也學著人家搞了起來。那時候年輕,人家都夸我從小就顯露出優良商人的潛質,很善于把握時機。我也沒想到,貿易剛剛開始起步,就抓住了一個賺錢的機會。那天,我碰到一個人, 拉了一卡車菜籽 ,他在當地賣了兩天, 沒人要。 我看了以后,當時還真是有一點沖一沖的心理 。再看到那個菜籽, 他說是生花地出來的。 我想這個賠錢可能不多, 因為價格比同類的價格低一毛錢 ,還有就是他賣了兩天了也賣不掉 ,急著用錢哪 。于是,我用手頭上僅有的兩三千元錢,賒了價值一萬多塊錢的菜籽,并約定一周后把油菜籽加工成油,再還錢。沒想到馬上成交。于是我一個人把滿滿的貨全給卸了下來。那一卡車菜籽 ,我自己干的話,得要三天三夜吧。我還真干了, 連著三天三夜把那一車菜籽加工出來了,雖然很累,但還是興奮得睡不著覺。 把那一卡車貨從加工銷售都完成了,掙了一萬多塊錢,覺得非常高興。 那時候, 村子里有個萬元戶的話 ,非常稀罕,大伙兒都來看。
【記者】:那一次的成功是您日后事業的開始對嗎?
【尤良山】:是的。這次的成功我非常的得意,也對自己充滿信心。膽子也越來越大。之后從1990年到2001年,十一年間,我的生意越做越大。當時做貿易一年做到萬噸以上。時間一長,我又有了新想法。 我想把自己的產品和銷售方式轉化一下。也就是說, 我想著把農產品原來是求著人家買,轉換成自己加工出來以后,客戶來上門買 。這時候,我就有了開油廠的想法。然后,就開始做籌備工作。但是,老式油坊由于設備落后、勞動強度大,當年那三天三夜榨油的經歷,叫我刻骨銘心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一直暗下決心,自己建的油廠,一定要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
【記 者】:萬事開頭難,您當時是都做了些啥?
【尤良山】:我當時手頭上積累了將近160萬元,再加上一個合伙人投資了100萬元,又聘請了一個老油廠的廠長把關技術,就開始干了。為了省錢,我們買了一套舊的榨油用的生產線。我覺得有了這些設備和人才技術,企業應該很像樣了吧。
【記 者】:結果如何呢?
【尤良山】:結果出乎我們的意料。那設備是榨黃豆的 ,不是榨油菜的。 榨不出來油 。再加上一些設備不配套 ,還有清除車間當時選型訂的是另一家企業的 ,可以說當時的生產線毛病百出。 投入這么大資金,卻榨不出油。我一下子懵了。回憶起當年經歷的坎坷,今天我仍心有余悸。當時就想完了,全完了。進了這么多設備。榨不出來油 ! 完了,全完了!當時,有的工人害怕拿不到工資開始離去,跑到別的廠子干去了。
【記 者】:當時您咋辦呢?
【尤良山】:哎呀!那些日子,我就整天圍著這套舊設備轉圈,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這里。如果解決不了這個難題,那將傾家蕩產,一無所有。想來想去,我叫來親戚幫忙。油榨不出來,咋辦? 先解決問題。找來找去,找了個土專家, 土專家來一看 ,說你機器設備是不行的,要馬上改。沒想到,改完了以后,油榨竟然出來了。 可是,問題又來了,油榨出來以后運送不到另外一個車間, 一算,還要花幾十萬。沒錢,真沒錢。每天晚上睡不著覺。沒想到, 每個環節都出現問題。太累了。當初為了省錢,才引進這套舊設備。不曾想這套設備關鍵時刻誤事。但還是那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不斷的摸索與改造中,設備問題終于得到解決,而且在政府的支持下,還上馬了新的生產線。這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可是,到2007年, 問題又出來了,設備加工是沒問題, 但是出來的油品質比較差 。當時通過政府的扶持, 又投了400多萬。 又改造了煉油生產線 。多虧了政府的扶持。
【記 者】:您當時開油廠前的想法很簡單,有了自己的加工廠,農民的油菜籽就能賣出去,搞菜籽油也能多賺些錢。是嗎?
【尤良山】:是啊。按說解決了設備的問題后,應該稍微松口氣。心想這回總可以步入正軌了吧。結果事情遠沒有設想得那么圓滿,這回是原材料供應跟不上了。我創業之初,就是專門從事油菜籽收購的。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營銷專業合作社,先在全縣5處設立油菜等農副收購點,組建了400多人的營銷隊伍,這在當時人們看來是非常有魄力的舉動。這個營銷專業合作社, 一個就是可以組織一些客戶。 原來的客戶把他的油菜籽賣掉,再自己加工一部分 ,還有每年出去的時候我定一些訂單。但是盡管這樣,每年原料供應問題還是困擾和制約著企業發展,為保證原材料的供應,我又成立了一個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我們本村為起點,把村子里的1500畝地流轉上來。在村子里搞這個流轉合作,是因為現在好多人出去做工了, 還有好多人買車搞運輸,地就撂在那里。 所以我流轉的時候非常順利。順利流轉土地以后,我就開始發動全村人栽種油菜。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實,油菜籽中的油脂含量為37.5%到46.3%,根據油菜的類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雙低油菜籽高產潛力大、品質優、出油率高,很快在合作社推廣開來。我當時采用當日結算勞務費的方式,村民種植的積極性很高。同時新品種雙低油菜籽項目,也受到了縣里領導的重視。我們縣委書記對這個非常重視, 他來看了。 他說你模式好 。我也非常高興。感覺最好的,就是油菜花開的時候。好像整片花海都是你自己的,那感覺非常好。可是萬萬沒想到, 到最后一算賬。賠錢了 。
【記者】:為什么?賠了都少?
【尤良山】:二十多萬,第三年也是賠錢,三年賠錢了以后,我的信心一下子沒了 。三年的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于是果斷決定改變策略,一方面堅持發展優良油菜種植,另一方面積極發展當地有實力的經紀人與之合作,從而保證了原材料的供應。從此以后,企業才開始平穩向上發展。
【記者】:你覺得問題出在了哪里?
【尤良山】:理念上。關鍵還是見得少。創業多年,我慢慢感覺有了些成就。然而一次外出考察的經歷,讓我又重新認識了自己。當時覺得我這個企業算可以了。可實際出去一看 ,那點成就感一點也沒有了。真的,實際我做的還是作坊。所以回來的路上我就想,一定要加油。要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的,全省最大的油菜籽加工企業。
很快在政府的主持下,我的企業經過幾年發展,就擁有了500畝地、一個綜合性的加工工業園區、現代化的廠房和生產線已經初具規模,成為青海油菜籽加工領域的翹楚。
【記者】:這下,你的目標實現了嗎?您心目中又有著怎么樣的立項和遠景呢?
【尤良山】:我自己并不滿意。我們這個規模目前這還不是個企業。因為我們沒有系統, 沒有戰略目標。企業每前進一步,我們都會有一個更高的目標。這十多年的發展,基本上還是經營著一個作坊,而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真正叫得響的企業應該是多元化經營,能夠帶來顯著的社會效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才行。所以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不能滿足于現狀,這種社會責任感,激勵著我扎實前行,也時刻影響著我身邊的人。大家知道,我們小寨村,青海省湟中縣多巴鎮的一個村落,位于109國道旁。 村子不大、名氣不小,就是因為我省著名龍頭企業湟中弘大農副產品購銷有限公司。從一間條件簡陋的小規模糧油作坊白手起家,僅靠幾千元啟動資金涉足試水糧油市場,這是一次理念的轉變和創新。在多年的苦心經營和努力打拼中,我們的團隊以誠信務實的經營理念,積極探索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先進模式,堅持走現代化、精細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從源頭上確保產品質量,讓消費者用上放心糧油,這是又一次理念的飛躍和創新。如今,企業越做越大,發展勢頭迅猛,十幾年間,菜籽油年加工量從4萬噸飚升至31萬噸,總資產從100萬元飚升至5.9億元。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銷往甘肅 、寧夏、 北京。這是又一次更大的創新。
所以,我常常想,只要擁有創新的責任心,才能擔當起使命。讓湟中弘大走向更高的目標。這是我不斷前行中始終堅持著的一個信念。
【記者】:還記得我們開始交談時您的那句話嗎?
【尤良山】:記得,“創業致富生財有道,在農言商共奔小康”。我會堅持這個信念,帶動更多鄉親們致富。這不是口號,是行動。真正把“弘大”打造成做健康食用油、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企業。
【記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