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慶
(畢節公路管理局,貴州 畢節 551700)
?
畢節市關門山隧道洞身開挖工藝
孫慶
(畢節公路管理局,貴州 畢節551700)
摘要:以畢節市關門山隧道洞身開挖具體工程為例,具體分析了其開挖施工工藝。
關鍵詞:隧道;洞身;開挖
1工程概況
關門山隧道地處貴州省畢節市市區,該地區屬于西北部高原侵蝕、溶蝕型低中山地貌,地勢的起伏較小,其附近的海拔約為1 500.7~1 559.80 m。隧道的進出口地形平緩,坡度僅為15°~33°,其中,路基長為558.371 m,隧道長為297.226 m,該隧道是三車道,寬為13.75 m。設計隧道進出口洞頂的覆蓋較薄,需要采用40 m長管棚進行超前支護。
隧道的右線部分,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施工,其路基的長度為250 m,黃線的寬為10~18 m、其左線長為852.371;其左線隧道的測設線應當處于設計中線的左側,約7.35 m的位置;而隧道的左洞進口,則應當處于半徑500 m的圓形區域,左洞出口段則位于800 m半徑的圓曲線內,隧道進口向出口端位于2.245%的上坡段。
2畢節市關門山隧道洞身開挖施工
2.1地質超前預報
隧道施工中采取超前地質預報,主要用地質分析法、地質物探法,將探測結果進行有機的結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與發現,從而及時發現異常。
(1)地質雷達預報技術
地質雷達技術所預報的,一般是短距離范圍內(10~40 m),地質巖性發生的結構變化,以及對一些高水壓地段異常點進行預報,從而確定異常體的性質與規模,造成的危害等。
(2)紅外線探水
紅外線探水每20 m測量一次。進入探測地段第一步,是沿著隧道壁,以5 m的長度作為點距,用粉筆或油漆進行標注,標出探測順序號。探測時,應當從斷面的前方起始,在返回的路徑上,每一次迂回至一個順序號,就需要站到隧道中央,利用激光器打出光斑,使其分別落到左壁、頂部、右壁、底板的中線,用以獲取探測值,然后記錄下來。
2.2洞身開挖
2.2.1超前支護施工
(1)大管棚超前預注漿
隧道洞口段設計為40 mφ108大管棚,在大管棚護頂情況下進行施工。大管棚施工采用管棚鉆機鉆孔,根據設計要求安裝管棚后,采用注漿機注漿。
根據圍巖情況采用跟管鉆進工藝施工,用φ108無縫鋼管,鋼管頭端有效范圍內鉆φ15 mm注漿孔,間距40 cm交錯布置。φ108管棚環向間距40 cm。
(2)超前小導管預注漿
用于軟弱圍巖較破碎處,采用φ50 mm的無縫鋼管,在鋼管頭端有效范圍內鉆φ6 mm注漿孔,以15 cm的間距進行交錯布置。施工中使用手持風鉆進行鉆孔,導管的尾端,應當支撐在型鋼鋼架上,或焊接在系統錨桿尾端,每環鋼管注漿完畢,且強度合格后,才可以進行開挖、初噴混凝土、架設鋼架等工序。注漿之前,需要在工作面上噴射5~10 cm的厚混凝土用以封閉,防止漏漿。具體使用的注漿材料,以及材料配合比都應當依據現場試驗來確定。
2.3圍巖開挖施工
2.3.1V級圍巖開挖施工
V級圍巖所采用的開發方法,是雙側壁導坑法。隧道的進出口,洞口40 m段的開挖施工,要求在大管棚護頂下開展。開挖過程中,應當控制循環進尺在1.0 m左右,每天都要安排1.3個循環。對于局部開挖地段,需采用爆破開挖,則應使用淺眼和少量裝藥,進行預裂爆破,其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V級圍巖雙側壁導坑法開挖工序圖
具體施工步序如下:
(1)開挖①部(左導坑),①部爆破開挖后,進行初期支護和中隔壁I18臨時支護。
(2)滯后①部一段距離后,開挖②部,接長初期支護和中隔壁鋼架。
(3)滯后②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③部、安設仰拱鋼架和接長中隔壁臨時鋼架。
(4)滯后③部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④部并施作到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
(5)利用上一循環架立鋼架施作拱部Φ50超前注漿小導管(或Φ76中管棚)超前支護;弱爆破開挖⑤部并施作導坑周邊初期支護。
(6)開挖⑤部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⑥部并施作導坑周邊初期支護。開挖⑥部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⑦部并施作導坑周邊初期支護。
(7)開挖⑦部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⑧部并施作導坑周邊初期支護接長Ⅰ18臨時鋼架,安設最后一單元拱架使之封閉成環
(8)根據監控量測結果分析、待初期支護收斂后拆除中隔壁I18臨時鋼架、澆灌Ⅸ部矮邊墻與仰拱混凝土、仰拱整體澆筑,不得分開澆筑。
(9)利用二襯臺車一次性澆筑Ⅺ部襯砌混凝土。
2.3.2IV級圍巖開挖
IV級圍巖段的洞身開挖可以采用中隔壁導坑法。施工時,需要將循環進尺控制在2 m左右,每天安排1.5個循環。開挖過程可運用挖掘機,這樣就避免了爆破可能對圍巖造成的不穩定影響。對于一些無法使用挖掘機直接開挖的區域,則可以自行設置拼裝式型鋼臺架,用以作為工作平臺,實施鉆爆。該臺架設置有兩層,各層高2 m,臺架長3 m,層面上鋪設5 cm厚木板。
采用楔形掏槽和光面爆破,然后用長臂挖掘機,將爆破殘渣翻至下層,進行裝,用于路基填筑,或直接運輸至棄渣場。

圖2 IV級圍巖中隔壁導坑法開挖工序圖
(1)開挖①部(突前導坑),①部爆破開挖后,進行初期支護和中隔壁Ⅰ18臨時支護。
(2)滯后①部一段距離后,開挖②部,接長初期支護和中隔壁鋼架。
(3)滯后②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③部、安設仰拱鋼架和接長中隔壁臨時鋼架。
(4)滯后③部一段距離后,弱爆破開挖④部并施作到導坑周邊的初期支護。
(5)弱爆破開挖⑤部并施作導坑周邊初期支護。
(6)弱爆破開挖⑥部并施作導坑周邊初期支護。
(7)根據監控量測結果分析、待初期支護收斂后拆除中隔壁I18臨時鋼架、澆灌Ⅰ部矮邊墻與仰拱混凝土、仰拱整體澆筑,不得分開澆筑。
(8)利用二襯臺車一次性澆筑Ⅱ部襯砌混凝土。周邊孔按照0.6 m間距,掘進孔按照0.8 m間距進行爆孔布置,爆破的裝藥集中度,則按照0.4~0.7 kg/m的要求制作。爆破時,應當注意對二次襯砌混凝土齡期的考慮,從而保證爆破震動速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
3結語
隧道洞身開挖是一項復雜的、重要的隱蔽工程,通常需要根據實際的地質情況和工程情況,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為了確保施工安全,需要嚴格做好超前預報,在開挖過程中更要注意提高施工的技術力量,從而確保隧道洞身開挖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亮.隧道洞身開挖施工方法比選[J].商品與質量,2009,(S1):50-52.
[2]史晉岳.隧道洞身開挖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3,(4):129.
[3]賀,先,訪.三導坑先墻后拱法在隧道洞身開挖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標準化,2012:74-76.
試驗檢測
Tunnel excavation technique of Mt. guanmenshan tunnel in bijie city
SUN Qing
(Bijie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ijie, Guizhou 5517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unnel excavation technique,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t. Guanmenshan Tunnel in Bijie City as the example. In this case, specific technique is analyzed.
Keywords:tunnel; hole body; excavation
中圖分類號:U455.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3-0122-02
作者簡介:孫慶(1986-),男,貴州畢節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道路工程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