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游客在景區突遇意外的新聞又發生多起。此前,冠生園集團前董事長在景區游玩時被石塊砸中不幸身亡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近年來,旅游過程中人身意外傷害事件頻發,相關游客在事后都會向旅行社和景點管理單位索賠,然而勝算往往不高。如何在旅游過程中將風險降到最低?
比起“責任險”,更要買對“意外險”
蔣歡(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第六十一條:旅行社有義務提示旅游者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但若旅行社未告知且游客也未購買,旅游時出現意外事故時,目前相關法律并無因此增加旅行社的責任或賠償數額的規定。賠償仍按照事故發生時各方具體責任進行認定和承擔。因此,我建議,即使旅行社未主動提示,游客自己仍應主動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就景區出現的意外事故,認定界限分兩個大方向:一、旅游者責任較大。如旅游者不聽從告知、警示,參加不適合自身條件的旅游活動,因此導致的人身損害、財產損失,一般由旅游者自行承擔責任。二、旅行社、景區、游客分擔承擔責任。具體三方的責任認定界限和大小,每個案件不盡相同,但一般從幾個維度來判斷:旅行社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義務、履行是否充分;景區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義務、履行是否充分;旅游者是否盡到謹慎注意義務;對未成年人、老年人,其監護人是否盡了謹慎義務。
很多游客會為自己購買旅行社或景區“責任險”,“責任險”是轉嫁了旅行社或景區的風險,因旅行社或景區的疏忽或過失所造成的游客損失才可賠償,其重點是在于對旅行社或景區責任的認定。也就是說,認定由于旅行社或景區管理不善、設施缺陷所造成的傷害事故,游客才能得到賠付;如果景區或旅行社不存在直接責任,游客便無法獲賠。
而旅游意外險的被保險人可包括旅游者及旅行社派出的導游、領隊人員,“責任險”和“意外險”之間的最大區別在于“責任”,雖然都是給游客提供意外保障,但“責任險”側重的是旅行社和景區所承擔的那部分責任。
“意外險”對在旅游過程中遭受意外事故等都包括在保障范圍內,并且被保險人還可附加旅游遺體遣返保險、旅游誤工保險、旅游護理保險、旅游疾病身故保險、旅游突發急性病保險、境外緊急救援醫療保險等附加合同。這些能夠為被保險人提供全面有效的意外保障。
保證景區安全才能降低旅游風險
孫偉(北京方謹律師事務所律師)
造成景區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除了部分旅游者刻意追求高風險旅游行為,景區管理的漏洞更是重要原因。許多景區管理部門抱著僥幸心理,要么為應付上級檢查而組建一個可有可無的安全管理機構,要么為節省開支減少安全工作人員。
我國大多數旅游景區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缺乏必備的安全防護設施,也不能把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日常管理中,如:大型設備不按標準安裝、試車和檢驗就投入運營,設施老化缺乏維護,操作者缺乏訓練和經驗。重旅游基礎建設,輕安全建設,對待事故沒有事先監控預報只被動坐等報案,這些都是目前景區的常態。
旅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景區開放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必要的旅游安全設施及制度,主要包括:場所的安全保障,如景區內道路交通、衛生環境、山體、植被、物種或水域、雷電等自然環境危害的防范設備等;設施設備的安全保障,如工程管線、游樂設施設備、消防設施、防災設施設備等;針對旅游者的安全保障制度等,如治安保衛、安全救護、安全警示標識、安全使用說明、緊急救援配置、景區流量控制等安全制度和預案情況、安全操作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狀況及安全培訓等。
任何景區都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就如同任何商品都可能存在風險一樣,關鍵在于景區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是否有針對性地采取了防范措施,使其在通常情況下是安全的,不存在所謂“不合理危險”。比起事后處理,對管理方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采用科學的方法,隨時識別景區可能發生安全事故的危害,評估危害的風險,以此完善控制風險的措施及管理。
自組團、在線游都有風險隱患
劉思敏(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社會學者)
旅游已經成為中國人越來越主流的休閑方式。旅游業大跨步向前發展,但國內景區管理水平還停留在從前旅游產業規模很小的時候。非旅游高峰期發生意外事故少,景區管理部門就會懈怠,而當重大節假日出現旅游高峰時,景區環境和安全設施超負荷工作,管理部門疲于應付,疏漏頻頻,發生游客意外事故的概率就會大。
冠生園前董事長參加的“組團”,其組織者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俱樂部,該組織不具備旅行社資質,這種戶外俱樂部早期就是愛好者相約出游,均攤費用,不具備商業性質,但是隨著市場越來越大,不少俱樂部開始以企業形式運營,以營利為目的推出各種產品或線路。
如果俱樂部僅提供代辦服務,那么有工商營業執照尚可。如果想提供和旅行社同等的業務,應向旅游主管部門申請經營許可證,否則涉嫌無證經營。不過,如果認定戶外俱樂部是違規從事旅游業務,如遇到意外事故,可以按照違規經營對其處罰。
比起俱樂部組團,風險更高的是網友自發組織的“自由行拼團”,理論上講這種形式是互助,如果發生意外,組織者也會因未謀取商業利益不承擔責任。
另一個高風險隱患來自在線旅游。在線旅游存在監管盲區,網站平臺沒有資質仍然代理旅游產品是常態,而網絡的虛擬性、跨地域、隱私性等特點,更加劇了監管難度和事后的維權難度。
因此,組團游方面還是以參與正規旅行社組團最安全。我國對旅行社實行特許經營制度,游客可以從旅游局官網上查到正規旅行社的注冊地址和編號,還可查看其“許可經營業務”一欄顯示的是否包含“國內旅游業務、入境旅游業務、出境旅游業務”。理論上還應查詢旅行社是否存在重大失信、行政處罰等不良記錄,以此來判斷旅行社是否合法合規。
旅游法還存在很多空白
戰冬梅(中國旅游研究院管理學博士)
國內旅游淡旺季明顯,人次眾多,景區數量龐大,游客素質和景區管理質量參差不齊,旅行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旅游景區安全事故糾紛解決過程中出現了適用法律不明確和安全責任不好界定的問題,這與我國目前旅游法制還不夠健全有一定的關系。
我國的旅游法律體系對安全問題有些只是作了原則性的指導和規定,在處理旅游安全的相關問題上還存在著不少空白。在新的形勢下,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更加嚴格的安全法律法規、提升旅游預警能力、做好安全救助救援、建立健全各類保險體系。尤其需要將在線旅游平臺及野外游、房車宿營地等新興的旅游活動納入到管理視野中。
景區安全運營需要注意幾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監控體系,定期對景區進行風險評估和安全防護,如對山上的危石進行勘察、摘除、固定處理;要對風險性較大的旅游設備形成定時檢查制度;加強對風險性較大的旅游項目的安全預報。如針對漂流,景區一定要對什么樣的水流適合普通游客,什么樣的水流只適合專業人士漂流等情況提前作出準確預報。
其次,景區要在游客進入景區前統一配發景區安全注意事項宣傳頁,向游客提示景區內哪個地區可能會出現什么安全問題,提示風險的同時給出遭遇意外后的救助方法。
最后,旅游景區需要建立快速、安全、聯動的救助隊伍,這支隊伍要具備醫學常識和基本具備就地救助的能力。這支隊伍要形成與公安、消防、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相互聯動的機制,提高對景區安全事故處理的能力。
另外,要加強對景區通信網絡的建設,基本做到景區內通信無盲點,對于有盲點的未開發區域一律要做好隔離措施,防止游客擅入或誤入,造成安全隱患。對于有盲點但有景區旅游項目的區域,景區應為游客配備GPS定位系統與便攜式高功率步話機,以增加旅游景區對安全事故的監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