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定忠
摘 要: 課題的主要特征是“先練后導”。按照心理學理論,問題先行,即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開展學習探究和實踐活動,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自學品質和思維效果。千百年來,“以教為本”的傳統教學根深蒂固,“教—學—教”模式讓“教”占了三分之二時空。本課題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為本”,采用“學—教—學”模式,“學”占了三分之二時空,這不僅是教學程序上的變化,而且是教育思想的轉變。“先練后導教學模式研究”是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一項綜合性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程序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課前激活—反饋互動。
關鍵詞: 先練后導 教學模式 模式內涵 模式程序
一、“先練后導”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
《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如何培養?“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習和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因而提出問題理所當然地應成為教學的邏輯起點。在教學起始環節提出問題,把教師要傳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探究學練的習題,引導和激發學生認真讀書,鉆研教材,體驗感悟,拓展思維,以實現教學目標,實質上就是把教材中貯存狀態的信息轉化為傳輸狀態的信息,用外部控制手段,使學生通過“自奮其力”達到“自致其知”。
因此,本課題的主要特征是“先練后導”。按照心理學理論,問題先行,即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開展學習探究和實踐活動,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自學品質和思維效果。圍繞如何使教學更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這個目標,我們提出了《“先練后導”教學模式的實驗與研究》的課題研究。以課題為載體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以期摸索出一套先進的教學模式,并在課題實驗中幫助教師逐步轉變觀念,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改革,大面積提升教學效益。
本課題以“先練后導”為重要特征。與傳統教學比較,不僅是教學程序上的變化,更是教育思想的根本轉變。對學生來說,在教師講解新課之前先接觸新知識,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這就把他們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學生若憑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課前探索題”,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悅。這就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更積極、更主動、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他們若在探索中遇到困難,就會自覺地借助工具書,或找別人討論,或向別人請教,這就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良好習慣。若實在解決不了問題,他們也會在課堂上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指導,“學”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對教師來說,根據學生課前探索反饋的信息來講課,不僅易于發現學生個性,便于因材施教,更容易抓住教材重點,定準難點;能夠及時調整講課的內容和次序,使教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從而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高質高效地完成了“教”的任務。因此,不管在實踐方面或者理論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價值和較深的意義。
二、“先練后導”課堂模式的基本程序
“先練后導教學模式研究”是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一項綜合性研究。本課題一反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先練后導”,在教學伊始就把學生推向學習的前沿陣地,即老師尚未教新課之前,就讓學生根據老師設計的“課前探索題”自主探索、自學先練,然后老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有的放矢地指導和教學。這和新《課標》關于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先練后導”課堂教學模式的程序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課前激活—反饋互動。
1.課前激活(先練)。教師根據新課的教學目的要求,編寫“課前探索題”,即把教師要傳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探究學練的習題,讓學生先學先練。例如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時候,直接創設情境引出課本例題“一棟新樓共12層,每層可住14戶。你能猜一下,這棟樓能住多少戶?”讓學生進行猜測這棟樓到底能住多少戶,并說說想法。并說明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你能獨立、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12×14”嗎?這節課沒有安排任何的復習鋪墊,直接就讓學生先猜測并嘗試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問題。這樣“先練”的設計,學生計算方法可能不同,而且可能計算出的數量也不同,但這樣教學,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究、經歷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數學問題的過程,感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并且不同的解法,表現出不同的思維過程,這樣真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來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不同層次、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
2.反饋互動(后導)。新課一開始,教師三言兩語即引入對“課前探索題”的討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再有的放矢地講解新課,釋疑解難。例如教學“分數的簡單計算”一課時,新課開始便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出示例題讓學生先學先練,自主探究算理。學生剛學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兩節課,能憑直覺算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所以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是,教師適時給予表揚,學生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悅。但學生對于為什么可以這樣算還不是很明確,教師適時制造矛盾沖突:當學生說出時,教師問:還有不同意見嗎?學生沒有作答,教師便提出:我認為,你們說呢?學生紛紛搖頭,教師緊接著提出:那你們能用什么方法來說服我呢?簡單的一句話的“導”,便制造了矛盾沖突,使課堂出現了觀點的交鋒、智慧的碰撞。然后師生一起通過畫圖、實物演示及看多媒體演示明白這樣計算道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先練后導”這樣的教學設計,把學生推到了自主探究的前臺,使學生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力求把看似簡單的課上出數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