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花維+白蒙+米冬玥
摘 要: “女巫”作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女性形象之一,常常會給讀者神秘莫測的感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麥克白》中的女巫更是地獄使者黑白無常的化身,在文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他們使這部作品既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又增加了很多的神秘色彩,使這部作品更值得思考。
關鍵詞: 莎士比亞 《麥克白》 三女巫
一、引言
《麥克白》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最后一部,也可能是其中最陰暗的一部。在劇中麥克白是受人敬仰的大將軍,卻在立功歸來途中遇到早有預謀的三女巫,隨著三女巫預言的一一應驗,從此麥克白踏上弒君奪位的不歸路。可以說,《麥克白》中的三女巫是重要線索,她們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營造了恐怖的氛圍,加深了悲劇的色彩。本文對此進行綜合分析。
二、關于女巫
“女巫”文學形象起源于古希臘神話,如魔法女神赫卡忒,女巫喀耳刻,女美狄亞她們所展現的形象及巫術的運用。隨著16、17世紀歐洲獵巫運動的盛行,被視為異端分子的女巫成為替罪羊,加上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強烈渴望探索自然,使得這時候的文學作品將女巫形象與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相結合,認為女巫教唆人們走向邪惡,從此女巫被視為“罪人”。
在莎士比亞那個時代,政府通緝女巫,并且大量屠殺,說明他們覺得女巫的確有某種未知能力,某種意義上他們可能相信鬼魂的存在。
三、關于黑白無常
黑白無常是最有名的鬼差,是人死時勾攝生魂的使者,是接陽間死去之人的陰差。黑無常給惡人帶來的只有災難,而白無常一方面給人帶來恐懼和不安,另一方面可以給人帶來發財的好運氣。
四、三女巫之白無常
一方面,在《麥克白》中,三個女巫貫穿全文,推動劇情的發展,三個女巫在適當的地方出現,使劇情環環相扣緊密自然,故事情節發展得更加自然。在第一幕第一場中,最先出現的便是三個女巫,她們出現在雷電交加的荒原的黑夜中,成功營造了恐怖、神秘而又撲朔迷離的氛圍。她們吟唱著使人毛骨悚然的歌曲,其中一句“美即丑惡丑即美”奠定了全劇的情感基調,同時暗示了故事的悲慘結局。對于全劇來說,三女巫就是它的白無常,她們使劇情更加生動自然,對劇情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女巫的使用增添了許多哥特因素,激活了隱藏在人們心里而又絲毫察覺不到其影響力的恐懼感,從而營造了恐怖的氛圍,加深了悲劇色彩。
另一方面,女巫第二次出現是在第一幕第一場,女巫向得勝歸來的麥克白祝賀:“萬福,麥克白!祝福你,葛萊密斯爵士!”“萬福,麥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萬福,麥克白,未來的君王!”正是女巫的這三句似乎預示了他飛黃騰達的預言,點燃了麥克白心中的欲火,而他后來一系列的行動更是使他平步青云。對于麥克白來說,三女巫就是他的白無常,雖然給他帶來了謀殺君王的恐怖和不安,但同時給他帶來了名利和榮譽,使他享受到了常人享受不到的尊貴地位。
五、三女巫之黑無常
首先,是三女巫預言的一步步實現引誘麥克白走上弒君篡位之路。原本麥克白是沒有這種堅定的野心的,是三女巫的誘惑使他跨出了第一步,隨著預言的一步步實現又使他對三女巫深信不疑。而后麥克白雙手沾滿鮮血,深受內心譴責之時女巫又給他吃了定心丸,她們預言麥克白不會死亡,除非勃南的森林南移,除非他的對手并非婦人所生。但其實這些話都是有漏洞的,可是由于他對女巫們深信不疑就沒有多加考慮,最終使他眾叛親離,為罪惡付出了生命。對麥克白而言,三女巫又是地獄的使者,是他的黑無常,引導著他一步步走向地獄的深淵,向他勾魂索命,注定了他的悲劇結局。
其次,對于國王鄧肯而言,三女巫也是他的黑無常。原本他國王當得無憂無慮,根本不用擔心造反的事,是女巫的挑唆致使麥克白將他謀殺。當時的蘇格蘭王位是從眾親緣中選出最強大、最有能力的人授予肯勃蘭親王稱號,并繼承王位。麥克白雖然最終沒能成為王位繼承者,但他仍然親自上戰場奮勇殺敵,努力輔佐國王定國安邦。在遇到女巫前麥克白是沒有造反之心的,是三女巫間接地使國王鄧肯被謀殺,是黑無常——三女巫在向國王鄧肯勾魂索命。
同時我們應該客觀看待三女巫,她們并不是外來的“惡”的化身,而是麥克白內心最深處最真實的欲望。像麥克白那樣的一個能文能武的臣子,野心早已暗暗滋長,只是麥克白自己不想承認。在莎士比亞時代,認識并實現自己的個性生命正是當時風行的人文主義時代所追求的精神。三女巫是麥克白生命中意識化了的與意志化了的情欲力量。
六、結語
無論是分析文本還是結合作品發生的歷史背景,荒原上的三女巫就是黑白無常的化身,她們使人變得富有卻也在勾魂索命,她們在給本文增加神秘氛圍的同時帶走了很多人寶貴的生命。
參考文獻:
[1]莎士比亞,著.朱豪生,譯.莎士比亞全集[M].長城出版社,1999.
[2]陳振華.評莎劇《麥克白》中的女巫[J].中北大學學報,2007,1.
[3]劉娟.邪惡的化身,地獄的使者[J].大家,2015,15.
[4]A.C.Bradeley.ShakespeareanTragedy[M].London:MacillanCo.Ltd,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