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上學生處于被動壓抑的現象仍比比皆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最根本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凡是富有興趣的東西,特別能引起人的求知欲,興趣在小學生的學習實踐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一旦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就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應潛心挖掘教材的內在魅力,巧設教學情趣,讓學生產生新的感覺、新的困惑,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并及時將其引向對知識的追求。例如教學《再見了,親人》時,我為學生創設的情境是:同學們,當你讀了這個題目,你會想什么?
生:我想知道題目中的《再見了,親人》是誰與誰再見?
生:我想知道文中的親人指的是誰?
生:我想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
生:我想知道再見的情景是什么樣的?
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情景的?
師:好!同學們想知道那么多的問題,說明大家很會動腦想問題,那么大家就帶著這些問題去認真讀課文,你一定能解決自己想明白的問題的。
由此激發學生內心迸發出的求知欲望,從而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
二、指導自主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課文的過程中,在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學法。首先要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一篇課文是通過運用什么方法實現的。其次,要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讓學生獲得初步成功的喜悅。比如教學《撈鐵牛》這篇課文時,我們要抓住課文的特點,滲透學法指導。首先布置學生自學課文,要求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給每一自然段標上序號。在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后啟發學生讀懂內容、讀懂道理、讀懂寫法。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語言運用訓練,引導學生學用詞句、學用道理、學用寫法。這樣把學法指導滲透其中,學生具體感知了學習一篇課文的一般方法:(1)讀通課文,整體感知;(2)讀懂課文,理解內容;(3)體會中心,領悟寫法。
三、引導自主學習探究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漸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新的問題就會層出不窮,他們的答案就會出現五花八門,任意性隨之而來,其實自主學習并不是放任,教師要在這節骨眼上善于引導,使學生探求出的答案既完整又精確,平時要注意引導他們進行發散——集中思維的訓練,培養他們善于多向思考的能力,并通過判斷篩選出正確的答案。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等靈車”部分時,為了使學生從內容中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從‘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這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開始學生回答的是“人很多”,這樣既不完整又不具體。為了使學生回答得更具體,再進一步啟發:“這么多的人來干什么?在哪里悼念總理?是怎樣來到這里?”在學生回答這三個問題后,我鼓勵學生把這幾個問題連起來回答體會到的內容:“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自發聚集在長安街上悼念總理的人很多。”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從內容中自主體會思想的能力,還培養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完整和具體方面的能力。
解疑的過程,其實也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過程,學生質疑問難,它蘊含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對教學活動更深入參與,學生的求知欲都很強烈,因此每講完一課,就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因為每提一個問題,都是學生對課文更深一層的理解,也是參與能力的具體體現。如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學生發現課文中有一句話:“排炮過后,敵人竟使用燃燒彈。”問:“作者寫排炮過后,敵人使用了燃燒彈,為什么要用‘竟字呢?”顯然,學生通過讀書感覺到句子中的“竟”字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但一時又說不出所以然,大家通過討論,明確了一個“竟”字說明了敵人的殘、形勢的險惡、戰斗的激烈。這時老師不是居高臨下地在“教”學生,而是以自己的心和學生的心碰撞交融,課堂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隨著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新基礎課程改革的深化,一線教師們逐漸認識到:要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準,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近年來,我的實踐證明,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變得愿學、樂學、善學,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增強自主學習信心
成功是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在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收獲,哪怕是極其微小的。特級教師王蘭說:“不是聰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揚,而是表揚使孩子更聰明。”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學生要和善,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不輕易否定學生奇怪的觀點、莫名的想法,經常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如教《高大的皂莢樹》一課時,讓學生自學后提出疑難問題,學生提出:“文中對皂莢樹四季的描寫,字面上寫的是什么?讀讀這些語句能感受皂莢樹四季生長有什么特點?”我說:“你們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再讀讀課文,在四人一組中討論,看能不能解決。”馬上學生進入了再讀自悟的學習中去了,我參與討論,適時給予點撥,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要求解答剛才那些疑難問題。事實上學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學懂了課文,這時我評價說:“你們真行,真會動腦筋,靠自己的反復讀,用心想,發揮集體的智慧,學懂了課文,還幫老師解決了疑難,真要謝謝你們。”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導”已在小組討論中完成,只是學生感覺不到這是教師在教他們,這樣就增強學生的自信,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