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宗寶
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它有很多其他學習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新課標十分倡導這種新穎的、高效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做的就是恰當、合理地對學生分組,并對他們的學習內容進行精心籌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在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不斷完善。
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是以小組為主的,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為一個學習單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造更多探究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與智慧。在進行合作時,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高。但是,縱觀我們的教學實際,很多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小組活動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我們應該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呢?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對合作學習當前情況和意義進行分析
(一)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
我校的學生家長都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但是有些學生沒有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較低,導致成績較差。學生的成績兩極分化較嚴重,如果教師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所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此,我們需要為學生選擇一種新穎的、合適的教學方式,既能為學習好的學生提供更多探究機會,使他們獲得全面提升,又能為學習較差的學生提供相互幫助的學習環境,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合作學習的意義
在分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距離就會在無形中逐步拉近,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組大概有2—6個人,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教師可以在學生中進行巡回觀察,收到及時的反饋信息,并給予學生必需的指導。
進行合作學習時,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學習任務會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分派到每個人的頭上,學生的焦慮情緒會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逐漸消失,無論成績好壞,都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是無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而合作學習則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學生的思維在充分合作中得到發展,思維強度也會逐步增大,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很多不同的觀點與學習方法,從中學生會受到很大的啟發,促使他們的思維向更深、更廣處發展。
二、合作學習的實施方式與過程
(一)引導學生自發進行合作學習
在進行人教版“整式乘法”的學習時,筆者采取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為了使合作學習開展得更順利,筆者安排學生進行預習,讓他們對要學的知識點有初步了解和把握。首先筆者跳過了三角形的這一章,要求學生閱讀“整式乘法”的內容并努力完成課后練習。兩天之后,筆者采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發現,經歷了自學之后,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變得更積極,他們能夠對學習過程進行探討,也掌握了較多合作技能。在隨后的小測驗中,那些合作程度較深、自發進行合作的學生都能夠獲得較高的分數。
(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指導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指導方式。在知識的梳理階段,我們的指導目標就是讓學生全面、透徹地理解概念和公式。在分組時,我們要兼顧優秀生和后進生,讓每一個組都有一個名額的“標配”,以好帶差,共同進步。在提問時,可以先讓“差生”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再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直到學生的回答完全正確,充分發揮組間合作的作用,挖掘學生潛力。
在知識運用階段,學生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對知識點的掌握也基本上完成了,在前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筆者會讓學生自己針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經過自我解答與組內討論,最終對本組的疑問進行歸納和總結。小組內的成員由于問題是由自己提出的,該問題無論對優秀生還是后進生都有一定的思考與提升空間。學生討論起來就沒有任何顧慮,他們對于自己的討論內容也非常有信心,因此,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暢所欲言,積極投入到問題解決中。那些能夠解決的問題,經過學生的討論都得到了完美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也會逐漸找到問題癥結。對于一些疑難問題可以由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收集起來,借助多媒體展示出來由全班同學共同進行討論。
在學生的思維提升階段,教師要解決的就是學生思想方法的問題。于是,筆者為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任務,就是讓他們以“根據題目特點,選擇乘法公式”為題目,撰寫一篇小論文。小組內的成員共同探討,由組長分配任務,分頭尋找需要的資料,最后匯總到一起,經過組內討論和研究,將資料進行加工和處理,形成最后的文章。最后將學生的論文整理到一起,張貼到教室的宣傳欄上,由教師主持,共同對論文的論點進行討論。本階段教師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困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激勵他們多努力,逐步縮短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
(三)對合作的方式、結果進行評價與分析
在學習的每個階段,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在對他們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時,筆者沒有要小組為單位,而是以個人為單位,對每個人的進步情況進行計分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學生之間的差距,使每個小組內成員都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進步。
三、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會學生進行傾聽、表達、求助和討論。教師要明白自身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此外,結合課程要求,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進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成績,但是在數學課堂中我們要盡量避免只為“合作”而合作,避免從目標到合作學習再到評價的循環只停留在淺層次。
我們要將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放在中下層次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上,多關注他們的合作學習過程,對他們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在對學習內容進行選擇時,教師必須慎重,實施合作學習前,還必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