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亮亮
摘 要: 教學方法是否科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中學物理教師要在每一堂課中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廣泛涉獵各種教學方法,吃透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特點,充分了解自己教學對象的特征才能科學地、合理地應用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從師生關系、教學過程和作業布置方面分析高效物理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 中學物理 課堂教學 構建方法
當前形勢下,物理教學提倡新課程改革。新課程相比舊課程,本質上的差別還是教學理念。新課程教學主張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完成學習任務。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中學教師,下面我結合多年教學實際,談談看法。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人類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高級活動。教育活動的實施離不開人的參與。因此整個教育活動的基礎離不開人與人的關系。中學物理教學更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應試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正越來越成為教育發展的障礙,難以為培養合格人才奠定基礎,特別是對新課程而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更重要和迫切。怎樣建立新課程目標下的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我認為要切實做到四個轉變:
(1)變“教育學生”為“互相學習”
在應試教育中,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和社會道德倫理的傳播者,也是學生知識的權威。為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教師需要大面積、大容量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育。
互聯網和科技高速發展,學生可能掌握了老師未曾涉足的知識領域。所以,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有向學生學習的勇氣,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發展進步。
(2)變“主從型”為“合作型”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是有思想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成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傳統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很少能夠把對問題的看法表達出來,很難通過獨立思考,形成個人的一套比較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阻礙了教育教學的發展。
在新課程教學環境下,教師應轉換身份角色,由教學中的主體變成學生的合作者,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主體,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敢于參與課堂,積極思考,發表個人的見解,和老師與同學共同探討,進而深化對知識的掌握,有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要結合日常生活,把學到的物理知識回歸大自然生活中。任何一個物理規律的發現,都需要經歷一個曲折漫長的探索發現的過程。因此,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實質上就是將前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慢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重新經歷那些物理規律的發現探索過程。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我先拋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的下落速度和輕重之間關系”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觀點。通過追溯科學家的研究歷程,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這樣既符合了學生認知規律又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3.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注重物理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密切相關,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使每一個環節都盡可能地合理、科學、引人入勝。
(1)優化新課的引入環節。新課導入有以下方法可供采用:由生活中的錯誤經驗導入;由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導入;趣味小實驗導入;由演示實驗導入;由提出疑問導入;由新舊知識沖突導入;由介紹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導入新課。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內容應選擇適當的導入方法,只要教師細心琢磨,善于發現,多加實踐,就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2)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即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給予學生思考、發現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二是學生的認知規律。即確定每節課每一環節都要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
(3)優化練習與作業。主要從這幾方面做起:作業布置要注重層次性;作業布置要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給予鼓勵,作出評價,指出問題及時糾正,通過多次反饋多次糾正,使練習真正起到應有的鞏固知識的作用。
總之,物理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通過建立良好的正常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通過優化物理教學過程,注重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怎樣學,最終使學生由“學會”物理到“會學”物理。
參考文獻:
[1]翟揚.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YOUNG青年與社會,2003(7).
[2]徐潤.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的教學[J].現代閱讀,2004(7).
[3]李霜爽.新課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教改聚焦,2012(02).
[4]陶華亭.淺談高中物理復習教學的高效率[B].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