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葉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為了不教”,給人最大的啟發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家庭里的教育,教育者都應當注意培養孩子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習慣。為了將來“不教而教”不僅是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更是現實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更高質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務。
一、教是為了不教
1.“教是為了不教”的含義
葉圣陶先生曾經講過:凡為教,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當前,“教是為了不教”,已成為我國教育界對教育教學最終目標的共同認識。“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使教育教學蘊含和貫穿了一種深刻的人文精神。葉圣陶說:“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
“教是為了不教”,一開始我對這句話略有疑問:教怎么是為了不教呢?但經過對葉圣陶先生思想的感悟,我明白了:教就是為了達到不要教的目的,也就是說,教育要達到使學生獲得通過自學完成自我提高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要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讓孩子自己成為老師學習知識、道理和技能等。
2.“教是為了不教”的實踐運用
“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很好地總結了一些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能指導廣大教師,科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葉圣陶把這一思想貫徹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了一系列原則和方法。如創設情境、引導經歷,講解精要、貴在身教,教材為例、舉一反三,指點學法、逐漸放手,實踐歷練、養成習慣,因材施教、發揮創造,正確評價、促進自學等。
用其中一個方法舉例,一位父親帶4歲的兒子游玩,遇到了一個山洞,兒子非要進山洞玩兒。爸爸給兒子一個手電筒讓他去玩,當兒子一路走進去玩得高興時,爸爸悄悄地躲在一邊,不讓兒子看見。兒子玩夠了,想走出來了,開始喊爸爸。爸爸一聲不吭,裝沒聽見,兒子直呼他爸爸的名字,爸爸沒有出聲。于是兒子連哭帶罵:“壞爸爸,大壞蛋!嗚嗚……”叫喊哭罵幾句都不見爸爸露面,兒子只好自己想辦法,拿著手電筒沿著原路摸索出去,當他發現爸爸就在自己的后面跟著自己,便驚喜地撲上去,高興地自豪地說:“是我自己走出來的!沒有爸爸,我自己也能出來!”
獨自走出山洞,孩子感悟到“我行!”,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這個就是創設情境,引導經歷。讓學生和孩子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在實踐進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華。
二、“教是為了不教”的作用
1.“教是為了不教”對教師的影響
“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為當代教師專業發展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葉圣陶在給教師的一封信中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正是當代中國教師所應當具有的專業自覺。葉圣陶認為,由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的價值、目的所決定,教師的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的專業發展越來越體現在教師追求教是為了不教,善于引導學生自學的教育教學素養、智慧和能力的發展上。“唯有能這樣做的教師才夠得上稱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總是有意無意地以權威自居,或是不自覺地怠慢、冷落學生,教學形式基本上是教師教、學生聽的灌輸式。尤其在幼兒園里面,都是老師在“告訴”孩子。新課程強調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我體會到,在教學活動和自主性游戲中實施自主性的教育,教師是關鍵,教材是媒介,教法是核心,活動是手段,氛圍是條件,面面都要俱到,缺一不可。
2.“教是為了不教”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過多地人工斧劈、雕琢,無異于揠苗助長。不斷地對孩子進行智力“扶貧”,助長了思想的懶惰,不如順其自然,讓孩子自己領略成長道路上的風景。
真正的自主性學習要求開放,但開放不等于完全放手,放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發掘潛能,形成優秀的品質,在活動中盡可能地發揮天分、張揚個性,在快樂中學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我班上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上美術課,畫彩色的雨滴,一開始我在展示臺上給他們做示范,我說:“孩子們,看好老師的示范哦。”在期間有幾個調皮孩子沒有認真聽講。等孩子們自己操作的時候,我發現了這樣一件事情,大多數孩子都和我畫的一樣,按照我的要求。但是那幾個調皮個孩子畫得與眾不同,那幾個就是上課沒有看我示范的孩子。我問他們:“為什么你的雨滴是這樣的呢?”他說:“我覺得雨滴的就是這樣的。”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示范禁錮了孩子們的創造性的思維。我是在“教”他們,而忽略了“教是為了不教”這個目的。過多地規范他們,而不是適當引導他們,我意識到了我犯了一個錯誤。
我明白了教學中,經常性適當的引導,會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不教”的狀態。過分的規范和告知會讓孩子失去自主能力,依賴于老師和爸媽,不能獨立學習。
三、“教是為了不教”的深遠影響
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許多成功的教育教學改革先進典型,幾乎無不與這一教育思想具有內在的聯系,自覺實踐或者生動體現了這一教育思想。在研究制定教育規劃綱要前后,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經多次從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高度,倡導學習實踐這一教育思想。所有這一切,都充分顯示了葉圣陶“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不管是幼兒園、小學還是初中,不管是游戲還是自主性活動,我們都要遵循“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給予孩子充分的空間,給他們需要用自己的手打開的金鑰匙,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