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瓊+張燕燕+朱文靜+石鳳遠
摘 要: 充分利用拉卜楞寺建筑裝飾藝術能成功啟蒙幼兒對建筑的美感、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關鍵詞: 拉卜楞寺 藝術欣賞 幼兒審美
藝術欣賞蘊涵著豐富的審美教育因素,體現著獨特的地方民族風格,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建筑裝飾承載和表達著佛教文化融入藏族社會后的理念創新,堪稱我國傳統建筑的一朵奇葩。讓幼兒認識、了解、欣賞拉卜楞寺藝術建筑裝飾和文化藝術,不僅將美術教育延伸到更廣闊社會背景和生活實物中,更可因地制宜把拉卜楞寺的裝飾藝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讓幼兒從小就感受欣賞家鄉文化,獲得愉快且舒適的感覺,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一、啟發式提問讓幼兒感受美、體會美
研究表明,幼兒生來就有對形式審美要素的敏感性和注意力的選擇性,這種感知雖說是表面、直覺的,但通過視覺、聽覺、動覺的協調活動,可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久而久之,就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知美。拉卜楞寺主要建筑使用紅、黃、深棕色彩,其木質結構建筑裝飾富麗堂皇,有貼木雕飾,有浮雕花飾等,且彩畫和雕飾都使用強烈的色彩,如石綠、群青、黃色、大紅等,與壁畫、唐卡一樣爭彩濃烈而鮮明。
這些豐富色彩為幼兒提供了感知素材,既讓幼兒看完后受到美的熏陶,又提升想象力。如老師采用啟發式提問:“大經堂的墻是什么顏色呀?”“大金瓦寺的屋頂是什么顏色啊?”“佛殿又是什么顏色?”“僧舍什么顏色?”對于各個建筑不同的顏色,幼兒們說:“這是紅色。”“這是黃色。”“那是深棕色。”“這是白色。”此時,老師講解建筑裝飾是按各活佛等級高低而定的,通過顏色區分既使拉卜楞寺的藏傳佛教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又充分發揮三維空間(墻面、屋面、地面)的作用,讓幼兒沉浸于視覺藝術的美感中,沉浸在家鄉美術氣息環境里,從而領略不同角度的色彩形態,感悟拉卜楞寺建筑的美的特征,進而提高幼兒審美感受的能力。
二、預知性活動讓幼兒尋找美、發現美
雕塑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是,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帶幼兒走進拉卜楞寺,那夢幻仙境般的寺院繪畫,可讓他們體驗壁畫、唐卡、刺繡、酥油花等工藝。特別是針對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各年齡段發展情況的不同,在欣賞活動前可先引導幼兒對一些簡單的事物進行了解和準備,做好前期引導,就是預知性活動,讓幼兒在預知活動中先有感性認識,然后結合欣賞活動激發幼兒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主動尋找對應的繪畫,獲得并積累豐富的審美體驗。如組織到拉卜楞寺開展藝術欣賞活動,進行預知性活動,讓幼兒在多媒體課件中欣賞拉卜楞寺院建筑風景畫,對某幅畫中的日月飛禽、河流形態、魚、菩薩、上師、建筑等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據年齡不同的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兒指出畫中的佛像、菩薩像、神像的位置、名稱,認識人物。中班幼兒熟悉繪畫畫了什么,指出畫中的山水花鳥、翎毛圖案,感受藏傳佛教散發的濃郁氣息。大班幼兒了解“唐卡”的繪畫工藝,反映的社會歷史生活習慣,體驗本土文化。
走進“轉經道”,感受拉卜楞寺充滿趣味又十分靈活的交通環境。比如圍繞聞思學院的“轉經道”這一全寺規模最大的內轉經道,讓幼兒摸一摸廊門、轉角、轉經房,行于大轉經筒,步稱景異,體驗整個建筑的三維空間,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
三、擺放式操作讓幼兒體驗美、欣賞美
幼兒的審美體驗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讓他們參與的拉卜楞寺建筑藝術欣賞活動具有特殊性。鑒于此,在欣賞活動結束后,用積木將擺放式操作作為拉卜楞寺藝術欣賞活動實施后期的主要手段,可讓幼兒在操作中豐富認知的美體驗,也有更多機會表達美和表現美。
如用積木搭建拉卜楞寺某個建筑外觀,教師提供拉卜楞寺相關圖片或模型,讓幼兒邊欣賞、邊回味、邊擺放,既可引導幼兒對建筑藝術空間構成的情感表達方面加深印象,又可讓幼兒在擺放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擺放式操作中有幼兒不按圖搭建,老師問:“你為什么把寶瓶擺放在這里呀?”幼兒回答:“我覺得這樣擺放看著更舒服。”無疑使幼兒對美的探索和創新意識得到激發,他在表現愉快情緒的同時獲得新的審美體驗,這種審美創造既喚起幼兒想要表現事物的清晰意象,更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綜上所述,拉卜楞寺藝術欣賞活動與幼兒審美建構有相互促進作用,傳統的藏族文化為幼兒營造了充滿貼近生活美術的氛圍,這種以本土習俗為主要內容的審美能力培養,既契合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要求,更通過挖掘拉卜楞寺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美術教育資源,讓幼兒放飛對美的追求夢想。
參考文獻:
[1]羅丹.羅丹藝術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2]孫英.幼兒生態環境教育探析;遼寧教育,2012.
[3]李俊剛,郭蘋.藝術教育活動中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過程[J].學前教育研究,2008(04).
[4]周素珍.幼兒音樂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01).
[5]張淑瓊.淺談在音樂欣賞中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力[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2).
[6]李瀟.新課程改革下的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2).
[7]王星妮.營造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發展[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6).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省級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5]GHB1524):拉卜楞寺建筑裝飾藝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與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