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從一份司法建議書看向公檢法機關普及代表法的必要性 日前,某縣級市的人民法院向張掖市人大常委會發來一份《人民法院司法建議書》,內稱:張掖一名市人大代表“利用人大賦予的人大代表的身份資格,阻撓法院正常的執行公務活動,其行為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之規定,亦違背了一名人大代表應有的職責,亦與我國依法治國背道而馳。鑒于此,該市法院認為”該名代表“喪失了一名人大代表起碼應具備的資格與素質”,因該名代表“系貴市人大代表,我院未對其采取相應措施。現特向你單位依法提出司法建議”對該名代表“阻撓、干擾法院執行的非法行為予以追究,直至罷免其人大代表資格。并請將其處理結果函告我院”。對此,甘肅省張掖市人大常委會王文明撰文說,在法治社會,公民的人身自由都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人大代表作為公民中的一員,享有普通公民所享有的人身保護。但因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為保障他們依法履行職責,代表法對代表的人身自由特殊保護作了全面規定。第一,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如果涉嫌犯罪,需要予以逮捕或者刑事審判,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必須事先報經大會主席團許可;在大會閉會期間,必須事先報經該級人大常委會許可。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委會不許可,有關機關不能對人大代表進行逮捕或者刑事審判。第二,有關機關如果對縣級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采取除逮捕和刑事審判以外、法律規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如行政拘留、監視居住、取保候審、司法拘留等,也應事先報經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該級人大常委會許可。第三,關于許可審查的標準。代表法賦予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護權的初衷和目的,是防止有關機關和個人對代表的發言和表決進行法律追究,或者對代表執行職務的其他行為打擊報復。因此,主席團或者常委會受理有關機關提請許可的申請或報告后,應當審查是否存在上述情形,并據此作出決定。嚴格執行和落實代表法的此項規定,在具體實踐中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代表遇有此類情況,應向辦案人員主動亮明自己的代表身份;二是具有兩級以上代表身份的,以最高一級的代表身份辦理;三是代表身份在全國范圍內適用。代表法規定人大代表享有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護的權利,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在代表地位上的具體體現。有關機關應當認真保護和執行這一權利,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提請許可。當然,人大代表雖然享有這一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護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代表是特殊公民,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權。在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大代表如果有違法犯罪行為,同樣要受到法律制裁,只是要經過“許可”這一道特殊法定程序而已。與代表法上述規定精神相對照,某縣級市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書》,只字未提相關市的人大常委會許可對當事代表“采取相應措施”的請求,只是“依法提出司法建議”,讓相關市的人大常委會追究該名代表“阻撓、干擾法院執行的非法行為”“罷免其人大代表資格”。其中,充其量只是有一點對人大代表不能當場“采取相應措施”的“常識”,并且這點“常識”還是當事代表主動亮明代表身份后才被“激活”的。這充分表明,該法院的具體辦案人員壓根就不知道代表法的這一具體規定,以及遇到此類事件如何辦理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故而本應提出請求許可的申請或報告而錯用為《人民法院司法建議書》的形式。作為由人大選舉產生的地方國家審判機關,如此對代表法、選舉法等法律不了解、不掌握、不會運用,其結果是既不利于國家法律的嚴格執行和落實,維護和保障人大代表的合法權利,又對相關市的人大常委會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擾,還降低了審判機關本身相關案件的辦案質量和司法效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向此類國家機關普及代表法等法律,督促其學法、守法、嚴格司法,勢在必行。與此同時,代表法關于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殊保護的規定,需要由人大及其常委會、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共同執行落實。但在實踐中,還常常遇到有關機關提請許可的申請或報告,形式不統一,內容簡單,理由不充分;程序不規范,有“先斬后奏”的現象等問題。這些問題和現象的發生充分證明,向公、檢、法機關普及代表法很有必要。
花志榮:加強縣鄉人大建設要敢于啃硬骨頭 人大代表紛紛深入選區,向選民報告履職情況,并接受滿意度測評;左手撫按憲法,右手舉拳,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任命人員就職時進行憲法宣誓;人代會及其常委會啟動電子表決系統,人大工作信息化步伐加快。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大常委會花志榮撰文說,自2015年下半年中央轉發關于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有關精神以來,許多地方人大積極貫徹落實,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彰顯了基層人大工作的新氣象和新活力。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是新形勢下中央和全國人大加強基層國家政權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部署。其具體內容涉及人大代表選舉、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權和人事任免權行使以及加強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加強縣鄉人大自身建設等,幾乎涵蓋了地方人大工作的全部內容。可以說,中央有關精神作為指導縣鄉人大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已將縣鄉人大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提上了日程,并突出了縣鄉人大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法律特性。綜觀若干意見中的新規定新要求,有些是地方人大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有些是程序制度和技術手段方面的,還有一些是體制方面的。相對而言,前兩類任務和要求,如把好代表“入口關”、完善選舉和任免程序、推進信息化建設等,在推進和落實過程中,所遇矛盾和困難較少,易于落地見效。而涉及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體制方面的問題,以及就“三權”行使過程中人大與“一府兩院”建立相關協調機制等問題,因其需黨委、政府等多個方面協調處理,加之涉及行權范圍的界定等關鍵問題,如需落實到位,并非易事,僅靠人大一己之力往往難以奏效。與時下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改革一樣,越往后,縣鄉人大領域的改革也將邁入“深水區”, 需要改的也都是些硬骨頭。面對這些實質性的改革,作為地方人大負責人,要從對人大事業負責和加強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結合本地人大工作實際,對文件的新要求和新規定進行認真梳理,制定落實舉措,明確責任清單,進行項目化、系統化推進,并加強跟蹤督查,全力推進上級文件精神的落地見效。更為重要的是,黨委重視,是人大工作的堅強保障。要通過建立人大黨組向地方黨委請示報告等機制,全力爭取黨委對人大工作的重視和支持,請其及時研究解決上級文件精神落實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保證縣鄉人大依法行使職權,為縣鄉人大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同時,要與“一府兩院”健全聯系溝通機制,密切協作,共同研究商討需要合力解決的問題。此外,通過設立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基層聯系點、開展代表調研周、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完善人大系統縱向聯系機制,加強省市人大對縣鄉人大工作的指導以及對相關部門落實上級精神的督查,打通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從而共同夯實基層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根基。總之,地方人大工作者要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對于人大領域的改革,要像中央領導同志強調的那樣,發揚釘釘子精神,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敢于和善于啃硬骨頭,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抓好中央文件精神的落實,直到抓出成效,不辜負黨和人民群眾對新時期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新期待。
劉 騫:人大監督貴在持續發力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劉騫撰文說,增強監督實效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常說常新的一個重要話題,人大每年都會依法開展大量的監督活動,但有時報告審議完了,審議意見出臺了,“一府兩院”對辦理結果回復了,監督也就隨之結束了,這樣的“一次性監督”效果并不理想。文章說,人大監督不應僅止于此。一項工作的推動、一個問題的解決、審議意見的落實并非朝夕之功,可能需要三個月,也可能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必須不斷持續發力,一抓到底,在持續中真正體現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發展負責,在持續中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進問題有效解決。當然,持續監督并不是一種簡單的重復監督。首先,持續監督是一種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的監督。對涉及黨委決策部署和重大民生問題解決等事項的監督,可綜合運用視察、聽取匯報、再次聽取有關情況報告、執法檢查、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監督方式,接力推進。比如,2013年以來,成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視察、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專題詢問等多種監督方式的組合運用,連續三年持續監督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多方努力下,成都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其次,持續監督是一種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的監督,每次監督都要有所側重。比如,成都市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對《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并與監督環城生態區建設推進情況相結合,根據年度建設計劃、圍繞年度建設重點任務開展監督,即確保條例貫徹執行到位,又促進環城生態區建設有序推進。再次,持續監督是在持續中不斷改進的監督。比如,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監督的理念充分體現到專題詢問流程的完善上,在專題詢問會后,有關專委會對專題詢問意見書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必要時對意見辦理情況進行再詢問、滿意度測評,增強監督剛性。繼2014年對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詢問之后,2015年又聽取審議專題詢問意見書辦理情況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推動專題詢問成果轉化。持續監督使人大監督工作更具活力、更有深度,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也取得了滿意的結果。人大監督,貴在持續,只有通過這種“一抓到底”的監督,才能真正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李長喜:推動地方人大工作創新發展要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甘肅省臨澤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長喜撰文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既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使命,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一要堅持黨的領導,在把握正確方向中推動創新發展。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動人大工作與時俱進,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人大工作永葆生機和活力的內在要求。只有不斷研究新情況、學習新知識、拓寬新思路,才能使人大工作更富活力、更具時代特色。進一步創新監督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全口徑預決算審批監督機制,建立人大預算審查監督與政府審計監督相銜接機制,明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范圍,推行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年度清單制度,及時作出重大事項決定,體現黨委意圖,形成工作合力。二要緊扣工作重點,在補齊短板中推動協調發展。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是“十三五”發展的制勝要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關鍵也在農村。人大及其常委會助推精準脫貧,要持續深化拓展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根據代表構成、分布及自身優勢,積極引導和支持各級人大代表圍繞雙聯六大任務,帶頭宣傳惠農政策,帶頭開拓致富路子,帶頭積極建言獻策,帶頭促進社會和諧,引領和幫助群眾發展富民產業。三要創新監督方式,在增強監督實效中推動綠色發展。人大及其常委會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報告制度,定期聽取和審議政府關于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報告,督促相關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四要推進依法治理,在優化環境中推動開放發展。開放是一個地方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注重內外聯動、實現合作共贏,必將為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五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在關注民生中推動共享發展。人大工作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關注民生,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