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平
近年來,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偵查一處黨支部創(chuàng)新落實“AB”崗,探索“互聯網+”、“1+4+N”模式,強化黨建與業(yè)務融合,鍛造了一支具有政治性、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反腐尖兵。
年長擔當 年輕擔綱
“趙處長,傳喚的時間已經快到了,嫌疑人還是沒有開口,怎么辦?”頑固的犯罪嫌疑人著實讓年輕干警邱煜無從下手。
“直接辦拘留手續(xù)。”經驗豐富的趙守濱果斷拍板。當拘留證擺在犯罪嫌疑人面前時,他瞬時耷下了頭,隨后交代受賄10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
“辦案靠經驗的積累,關鍵時刻也要靠臨場的決斷。”黨支部書記陳江波自信地說道,政治上,軍轉干部政治素養(yǎng)高,能適時引導年輕干警,時時給同崗的年輕人和借調干警念“緊箍咒”,確保“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業(yè)務上,軍轉干部經驗豐富,對傳喚、審訊等關鍵問題能準確把握。年輕干警思維活,適應能力強,能迅速對案件進行解剖,打開工作局面。
3年來,該處黨支部通過“AB”崗機制,有效整合警力,查辦廳局級以上大要案10件10人,并參與查辦了蔣潔敏、王永春、陳柏槐等人濫用職權案,交辦案件線索900余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0多億元,沒有發(fā)生一起違法違紀案件。
與時俱進 轉型升級
“組長,嫌疑人位置已鎖定。”一個蹲守犯罪嫌疑人的干警在微信上發(fā)了定位信息。
“好,通過微信共享實時位置。”不一會兒,辦案人員從不同方向趕到現場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除了信息引導偵查,該支部還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利用手機微信平臺建立“偵查一處學習園地”,隨時上傳分享“正能量”,隨時召開“e支部”黨員大會,隨時集中學習時事和上級精神;利用微信定位功能,隨時對外出辦案人員進行監(jiān)督;利用微信紅包功能,方便外出辦案人員及時交納黨費……
對于“80”后大學生,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難以滿足他們的口味,該黨支部在“食材”不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信息化的“烹飪”方法,促進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由傳統(tǒng)型向科技型、智能型轉變。同時,推動了黨建工作教育內容由單一向多樣化轉變、載體由傳統(tǒng)向現代化轉變、方式由單導向互動化轉變。
“行情變化這么快,我們也要趕得上呀!”省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胡所平感嘆道。
以點帶面 全面發(fā)展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針對辦案期間黨員干警人數多、出差頻繁不便管理的問題,設置了“1+4+N”管理模式。“1”為黨支部,下設“4”個黨小組(即“AB”崗),共同帶領“N”名黨員(含借調基層檢察院干警)開展工作,發(fā)揮政治領導、教育管理、組織協(xié)調和監(jiān)督檢查作用。具體做到“三個一”:黨小組長講一次黨課、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對借調人員作一次鑒定總結,實現了黨支部管理的全覆蓋。3年來,黨支部共從縣(市)、區(qū)院借調210余名干警參與辦案,其中40余名得到晉升、提拔。
2013年以來,該處辦案數量、質量在全國省級檢察院反瀆部門名列第一,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得到了高檢院的充分肯定,多個兄弟省院前來學習交流。
(作者系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偵查一處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