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罡輝
【摘要】高校校園內的有限教學科研用地無法滿足所有教職工定居在校園內的需求,職工校外居住已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校外住戶該如何選擇寬帶通道去利用數字圖書館則成了高校發展需引起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高校發展;人才
一、調研起因
2011年,中山大學教師住房團購項目小組發布了《關于認購廣州南沙中山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基地配套住房的通知》。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穗南國土出告字〔2011〕第2號》來看,這塊住宅配套基地編號為“2011NJY-1地塊”。地塊用地面積64064平米。地塊出讓條件是,“該宗地開發建設是為了吸引高端人才進駐南沙開發區,競得人須將地塊所建住宅房屋中70%的套數及住宅房屋中70%的建筑面積,以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認可的優惠售價,以及向其認可的支持南沙建設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等購買者銷售。上述以優惠售價出售的房屋自取得房地產權證后8年內不得進行轉讓。”
2011NJY-1地塊的實際購房數據是,中山大學業主約有650戶,中國科學院業主約有40戶,香港科技大學業主約有10戶。其余為非團購業主約有300戶。2015年1月之后,中山大學的購房業主陸續入住。但住戶的居住體驗并不好。首先,廣州地鐵四號線“嚴重偏慢”,采用L型車,4節編組,設計時速僅有90公里,實際運行時速平均只有50公里。離2011NJY-1地塊最近的是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這段地鐵站距時程也要至少40分鐘。其次,與其他團購住房項目(如祈樂苑、堅真花園項目)不同的是,該基地配套住房未預設校園網專線。因此,住地遠又缺校園網專線的薄弱環節暴露出來后,站在圖書館推廣閱讀的角度來看,校外居住教職工若缺乏良好的網上查找數字資源的體驗,不僅僅是讓產業基地配套住房成為“睡城”,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讓數字資源的充分利用形成一道障礙。為此展開了實證調研。
二、用戶對數字資源的需求
2016年3月8日到12日,對38位業主抽樣調研。發現有21位業主認為在居住區內選擇寬帶時,要綜合衡量性價比,再考慮是否申請使用校園網。有17位業主認為,居住區離校本部較遠,假如要鋪設校園網,戶均分攤的建網費即使很高,也要優先選擇校園網,而且這17位業主都表示知悉校園使用的利弊。2011NJY-1地塊內居住的中山大學業主是分散在學校的各個學院、黨政教輔機構中,其中,最大購房群體是來自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該學院某位教師提到,他在國外居住了一年,但是每次使用VPN隧道訪問校內網時,就感到非常麻煩。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某教授也提到,希望解決校園網通向配套基地的住宅區內。管理學院的某教授說,住宅小區如果沒有連接上校園網,就無法順利工作;需求校園網的接入實際是為了更好地為學校發展作貢獻。還有不少業主也提到,當初選擇團購住房項目就是希望校園網能直通。也有極個別業主說,堅真花園雖然直通了校園網,但體驗也不好。從網上交流情況看,因集群居住,業主們較好分享自己的意見,也讓人意識到不少科研型業主很期待順利使用校園網,尤其是校內數字圖書館。
三、數字資源的通道選擇
當讀者提出數字圖書館有校外訪問困難后,有的館員會以為這是跟網絡中心有關的問題,跟圖書館業務部門無關。但是,數字資源是貨車,網絡干線是馬路,滿車的資源不能及時輸送到終端用戶手中,必然影響圖書館的投入回報。讀者該如何選擇寬帶問題作了以下初步調研。
方案1,直通校園網。在網絡中心職能部門的協助下,經過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假如600戶業主同時選擇校園網,使用時間為10年,需一次性支付建網費8000元。然后每年還需支付派駐技術人員的人工費,由600戶業主協商分攤。費用解釋:(1)建網費是一項基礎設施性質費用,計算依據是,租用移動運營商的80公里長1G電路,每年租金支出為36萬。樓宇網絡設備每5年要更換一次。(2)技術人員費用是按照市場定價,平均費用為9萬/人,共需3人,合計27萬/年。會根據當年的市場價格進行動態調整。至于業主內部如何分攤由業主內部商議決定。(3)日常費用是,固定編制職工每月網絡費為30元。如果不繳納這30元,即使投入了建網費也無法訪問校園網的資源。其他編制職工每月網絡費會更高,但都是根據既定校園網收費政策去執行。
舉例說明:如果業主都是固定編制職工,費用支出為:第一年繳納8000元建網費(一次性繳納)。然后同時繳納360元網絡費/年+450元維護人員費用/年。第二年繳納360元網絡費/年+450元維護人員費用/年。第三年,繳納360元網絡費/年+450元維護人員費用/年。累計10年,合計支出是1.61萬元。10年內平均每月最低支出是134元。因租用的是1G帶寬電路,在同一個干道下,平均每戶業主只能享受4M的帶寬,而且并發上網人數增加時,還會堵塞。
方案2,選擇電信光纖。有的社會媒體報道說聯通、電信寬帶資費下調,百兆寬帶年費是1600元。但跟實際情況出入較大。通過跟電信運營商的當地主管部門溝通,達成的定向優惠方案是200戶以上業主同時選擇電信100M帶寬,平均每戶月均使用132元。
方案3,選擇移動光纖或廣東省有線電視寬帶。移動光纖費用是,選擇58元4G套餐,即可免費獲得20M光寬帶。套餐資費越高,免費獲得的寬帶速率更高。廣東省有線電視寬帶費用是,20M帶寬需1299元/年,平均每月108.25元。
綜上,校外居住讀者要使用數字圖書館還需考慮性價比。利弊都要綜合考慮。例如校園網專線訪問速度會比電信光纖慢。而且校園網要確實優先保障教學和科研的上網需要,在線網游、看高清電視等娛樂型消耗難以支撐。
四、 初步結論
結論1,無論選擇什么上網通道都有利弊。本案2011NJY-1地塊離最近的教學區域(大學城)直線距離有30公里。住地遠因此不少科研型業主首先傾向選擇校園網專線,但經過調研論證后,基本放棄。從調研來看,租用的是電路帶寬也不是裸寬帶,建網費投入又過高,還需日常支出維護運營人工費。如果選擇使用電信光纖,又意味著有另一種訪問困難。調研中可了解到,日均有300余位師生選擇VPN隧道訪問校園網,遇到寒暑假時,這一數額還會提高。而且VPN隧道只有一個IP地址,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出版供應商常常會誤以為同一個IP地址的用戶在超量下載,會制造訪問障礙。當讀者遇到使用故障時會產生煩惱情緒,而圖書館要調研究竟是哪一位校外讀者超量下載時也不容易。負責校園網運營的學校網絡中心也往往難以理解扮演資源購買者角色的圖書館,為什么不能簽署VPN訪問例外的“超量”下載?當讀者、圖書館、網絡中心、數字資源供應商出現彼此的不理解時,數字資源的有效訪問必然打折扣。
結論2,我國高校大多經歷擴招,校內教學科研用地本已日顯局促。而早期的教職工住宅大樓大多都在校園內蓋起,占用的有限土地資源一般難以置換到校外。為謀發展,高校每年又要不斷引進人才,有的高校還跨越式擴大校園面積,而且為了節約購置土地的費用,擴張范圍甚至是跨城市的。新進職工的安居樂業問題,多校區的協調運作問題,在網絡環境下,都會統一體現在如何跨校區的快速共享數字圖書館,如何讓校外居住職工同等享受校園網的便利。很多學科離開了數字圖書館就難以工作,這是調研中可聽到的讀者心聲。圖書館應該意識到未來的服務范圍、空間在變化,要有長遠的眼光做出相應改進措施。例如,要從數字資源采購協議條款那里著手更新使用條款。圖書館之間要突破共享障礙,增加共建共享的模式。圖書館的文獻傳遞方式、方法都要推成出新。
結論3,研究數字圖書館的利用時,比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數據庫商提供的遵循COUNTER協議或SUSHI協議的統計數據。但是,這是單純的統計已利用的數據,其他有上網障礙的讀者,其需求是怎么樣的?像本案例,讀者出現有使用網絡的選擇困難時,圖書館就要協同幫助,以促進數字資源利用。而不能簡單的將問題踢皮球式轉移。在計算數字圖書館的使用價值時,也要兼顧方法的周密問題,避免掛一漏萬。例如校外居住教職工的訪問成本也是需要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