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涿鹿縣舞毒蛾成蟲發生期調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應用性誘劑在舞毒蛾成蟲羽化期連續5年進行監測,明確了涿鹿縣舞毒蛾成蟲發生規律。舞毒蛾在涿鹿縣1年發生1代,舞毒蛾成蟲始見期為7月11日,始盛期7月23~27日,高峰期8月4日,盛末期8月10~14日,終見期為9 月3~13日。羽化期584 d。
關鍵詞:舞毒蛾;成蟲;調查
舞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是世界上分布廣泛的食葉害蟲。國內主要分布于北緯20°~58°之間。舞毒蛾食性很廣,寄主植物達500余種,其中以櫟、楊、柳、榆、蘋果、山楂、樺受害最重。該蟲以幼蟲取食寄主葉片,嚴重時可將全樹葉片吃光,是林業生產上的重要害蟲。近年來,舞毒蛾在張家口市發生面積逐漸擴大,為準確了解舞毒蛾在張家口市涿鹿縣的發生規律,為防治工作做好指導,特利用性引誘劑對成蟲羽化期進行連續監測。
1.1材料。舞毒蛾性誘劑:由美國Trece公司生產。誘捕器:ypsy Moth Trap(奶盒型誘捕器)。殺蟲藥片:10%敵敵畏。
1.2時間、地點。整個試驗于2009~2013年,連續5年進行持續的監測,于每年7~9月在張家口市涿鹿縣輝耀鄉馬家廟村南林地進行調查。當地植被以丁香、蒙古櫟、山桃、樺樹、胡榛、繡線菊為主。
1.3方法。將誘芯以及殺蟲藥片放入誘捕器中,將誘捕器懸掛于距離地面1.5~2.5m高的樹枝上,設置5個重復,每個誘捕器距離50m。每隔2 d對誘集到的舞毒蛾成蟲數量進行記錄。
2.1舞毒蛾成蟲期預測預報。分析2009~2013年舞毒蛾成蟲誘集數量,繪制舞毒蛾成蟲羽化進度圖(圖1)。按照成蟲數量分別達到16%、50%、84%,作為劃分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標準。從圖1可以看出,在7月23~27日舞毒蛾成蟲數量出現15%~18%,在8月4日出現50%~54%,在8月10~14日出現80%~88%,始見期為7月11日,終見期為9月3~13日。各階段的期距分別為:始見期至始盛期12 ~16 d,始盛期至高峰期8~12 d,高峰期至盛末期6~10 d,盛末期至終見期24 ~28 d。羽化期584 d。

圖1 舞毒蛾成蟲羽化進度圖
2.2種群動態。根據誘集的舞毒蛾數量,求其平均值,繪制舞毒蛾成蟲羽化數量變化與時間的曲線圖(圖2)。由圖2可以看出,舞毒蛾成蟲羽化曲線整體變化比較平緩,從7月11日開始舞毒蛾成蟲個別零星出現,而后數量漸增,從7月23~27日后急劇增加,8月4日到達高峰。隨后數量急劇下降,8月10~14日后轉而緩慢減少,直到9月初逐漸消失。2010年曲線變化劇烈,因為前期氣溫偏低,成蟲羽化數量很少,到7月20日后氣溫回升,從23日起羽化數量突然爆發,27日到達高峰期,日誘蟲量達到111.2頭。2009~2013年平均單個誘捕器誘蟲總量分別為611.8頭、1038.4頭、795.2頭、540.2頭和258.4頭,羽化高峰期單個誘捕器單日誘蟲量分別為64頭、111.2頭、72.6頭、41.4頭和28.8頭。根據舞毒蛾發生每8年一個周期的規律,2010年為發生高峰期,2010年以后種群一直處于衰亡期,預測2018年將再次進入大發生的周期。

圖2 舞毒蛾成蟲羽化期及誘蟲數量
通過此次調查,明確了張家口市涿鹿縣舞毒蛾成蟲發生的規律,舞毒蛾成蟲始見期為7月11日,始盛期7月23~27日,高峰期8月4日,盛末期8月10~14日,終見期為9月3~13日。羽化期584 d。應用性誘劑監測不僅是一種對害蟲種群監測和預報的有效手段,同時,也可以作為成蟲羽化期大量誘殺成蟲、干擾交配的一種無公害防治方法大面積推廣使用。由于在不同地區舞毒蛾發生期有所差別,因此,在防治過程中要結合當地實際,確定最佳防治時間,采取合理措施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1]孫淑萍,李濤,許志春,等.沈陽地區舞毒蛾成蟲發生期初探[J].遼寧林業科技,2009(6):31~32.
[2]張連生.性誘劑在舞毒蛾成蟲發生期的監測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0(1):93~94.
075000河北省張家口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張鵬
075600河北省涿鹿縣林業局牛玉柱顧忠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