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靜
摘 要:隨著當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運用,信息技術對人們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顯著的影響著當今聲樂的教學,信息技術也成為當今聲樂教學改革的契機。如何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聲樂教學中來、促使聲樂教學和聲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信息技術對高校聲樂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能力;高校聲樂教學
多年來,教育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國家大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聲樂教育作為高校藝術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聲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將現代的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相融合,全面提高聲樂教師教學能力,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聯系,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聲樂教學的課堂,成為了提高聲樂教師教學能力和聲樂教學改革的前提。
一、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模式
多年來,傳統(tǒng)的聲樂課堂一直以“一對一”的上課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從古至今一直被沿用下來。當然,聲樂由于存在教學的個體差異,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聲樂的傳統(tǒng)教學存在至今也有他的局限性。然而也正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限制了聲樂教學方式的發(fā)展。當今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音樂本身也有了移動的發(fā)展,這種單一、固定的聲樂教學模式限制了聲樂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發(fā)展。
傳統(tǒng)的“一對一”的聲樂教學模式,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和積累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老師的“口傳心授”。知識的結構比較單一,教師的教學更像是一種“作坊式”的。而學生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對教師的要求又無法立刻領悟。嚴重的影響和制約了聲樂的教學,教師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聲樂教學的套路,在授課的過程中反復的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教授的方法套用在自己的聲樂教學中,這種經驗的教學,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學生們磨合,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同時不可避免的使得教師教學中將現行知識的掌握與具體的教學對象的多變性的要求形成了強烈的矛盾。
二、信息化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在高校教學領域的廣泛運用,對高校教師的聲樂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來自師生面對相同的信息化環(huán)境,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化身被改變,另一方面,隨著新的教育思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不斷涌現,師生知識結構與素質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師實施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師充分的設計開發(fā)和利用整合信息資源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教與學的方式。
在日常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經常使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也大都能夠認可,信息技術對于教學的顯著提高和改善,絕大部分教師愿意使用新技術進行教學,但是在教學中,由于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壓力大等原因,能夠非常熟練地將信息技術融入于教學中的教師非常少。人才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只有教師具備了適應信息時代的教育教學能力,才能使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可能,這當中,需要學校與教師制定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發(fā)展規(guī)劃。欣喜的是,無論是政府還是學校,對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很多政府院校,都在舉辦信息技術比賽和微課大賽,旨在通過比賽和獎勵激勵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三、信息技術與高校聲樂教學結合的有效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幻燈片等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在高校聲樂教學工作中,單純利用幻燈片來實現主要的教學形式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技術的內容包括了計算機技術的方方面面,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軟件將聲音、文字、圖像、數據等信息進行整合與加工,利用計算機對其進行處理。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聲樂課堂教學,對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梳理和整合,對教學素材進行收集和整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深層次內容,了解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提高聲樂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從中受益。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微信公眾平臺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在當今社會中,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溝通與交流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在校園中,學生更是利用微信溝通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的企業(yè)和教育機構,也大力的開發(fā)微信平臺的潛力,也十分看重微信平臺的商機與潛力,而聲樂教師利用微信平臺推廣聲樂知識,用微信平臺輔助聲樂教學,并不多見。更多的只是作為一種溝通工具,與學生進行溝通,但是并沒有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將知識進行整合。建立聲樂教師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學習聲樂、理解聲樂知識是高校聲樂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將信息技術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不但能夠改善學生學習的效果,還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高校聲樂教師的教學能力。
例如:在聲樂的課堂教學中,聲樂教師經常會遇到學生演唱中有漏氣,喉音,壓喉,提喉等問題。過去,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課下反復的練習,再通過回課的方式反饋給教師,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同樣的問題可能存在于許多學生身上,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的機械,教師講解的重復疲勞。現在,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生專門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將聲樂教學中的典型問題,錄制一個五分鐘左右的微課,推送到微信公眾平臺,使學生在課下反復觀看練習,遇到問題也可以在線提問,與老師即時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一個機械的教學工具,而是一個知識的引導者和整合者,教學形式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從機械的練習中解脫出來,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而有效。
(二)印象筆記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印象筆記是“印象筆記有限公司”在2012年推出的一款多功能筆記類應用,和其他許多筆記的應用一樣,它有著非常強大的移動辦公能力。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同樣的,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聲樂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書面的梳理。
在高校,教師需要通過撰寫教學日志的形式記錄教學情況反饋給學校,而大多都流于形式。并沒有一套給(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學生看的、行之有效的、針對學生的“教學日志”。所以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教學的,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都用于口傳心授上,并沒有形成一個書面的整理,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學生大多也不明就里。而印象筆記就是針對學生的教學日志,將印象筆記運用到聲樂教學中,不但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將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更加有效地輔助教學。
例如:聲樂教師將課堂上演唱的優(yōu)點和需要練習鞏固的地方以及課后演唱哪首歌曲的作業(yè)都寫在《印象筆記》上以幫助學生學習。為了更好的演唱聲樂作品,教師還可以在課后根據每個學生的演唱特點,針對性的將演唱示范、歌曲的音樂背景故事以及作曲家和詞作者的簡介、時代背景等一系列的信息粘帖在印象筆記中,通過《印象筆記》自帶的“團隊協(xié)作”(該功能允許不同用戶之間共同編輯一個筆記)功能,與學生進行筆記交互,還可以將筆記內容同步到云端服務器,方便及時查看,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學習筆記。
(三)美拍視頻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美拍視頻在學生群體當中是一款有著很高熱度的手機應用軟件,學生通過將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拍成視頻放到互聯網上,從而使得社交網絡更加的立體和形象化。然而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將美拍視頻當作是一款娛樂工具,真正運用到學習當中寥寥無幾,利用學生喜歡的、有興趣的手機應用,將之運用到聲樂教學當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成為當下最重要的教學任務。
以往聲樂教學中,教師單一的演唱示范,或者聲樂講解,這種單一的模式化的教學形式,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煩躁情緒,使學生厭倦對聲樂學習的興趣。而在聲樂教學過程當中,運用美拍視頻軟件,將歌曲演唱過程中的技術難點,或是在聲樂教學中學生的一個點滴進步,分享在美拍視頻當中,使學生熱愛上聲樂學習,同時也改善了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單一的利用聽覺進行教學的缺點,是聽覺和視覺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將聲樂學習可視化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更好地使學生了解音樂、體會音樂。也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的距離。
四、結語
信息技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學科,而是一種能夠給聲樂學習帶來根本變化的新興聲樂教學工具,充分的利用網絡上面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軟件,將教學資源整合,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的共享,教學空間也更加的開放,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習渠道,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網絡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中,信息技術為聲樂的交互學習提供了支撐平臺,網絡可以提供給聲樂教育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開拓師生們的眼界,整合并利用這些網絡資源,將之化繁為簡呈現在教學的課堂上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為高校聲樂教師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以學生為主體,用學生們喜歡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改善教學方法,才能夠使教學變得事半功倍,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能力一定會有顯著的改變與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