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濤



摘 要:人格是以遺傳基因為基礎在個體不斷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會環境的外因作用,當然也折射出作用主體的內因結構。本文以卡特爾16PE量表為測試工具,以300名體育與非體育類本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體育與非體育類學生的人格特征。結果顯示,體育類大學生與非體育類大學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表現在聰慧性、持強性、懷疑性、實驗性四個緯度存在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體育類;非體育類;大學生;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種心理現象,它表現為個體在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綜合。高等學校體育類學生與非體育類學生相比較,在學習中有一個顯著不同的特點是,體育類學生即要學習有關的專業科學知識和理論,有要掌握有關的體育運動技能;體育類這種即在投入智力、付出腦力勞動,又要投入身體、付出體力勞動的特征,決定了體育類大學生與非體育類大學生存在區別。體育類與非體育類大學生雖然有著相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處于相同的年齡階段,但由于遺傳因素、所接受專業課教育以及所處的環境不同,對與體育運動參加的興趣、鍛煉時間都不一,故而他們人格方面存在著某些差異。那么體育類與非體育類大學生存在那些人格特征?他們之間回出現什么樣的差異?體育專業男女人格因素有什么差異?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的需要在周口師范學院學體育學院隨機抽取了體育類與非體育類大學生共計300名進行調查與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大量與本文相關的文獻書籍為研究方向和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和基礎。
(2)問卷調查法:華東師范大學1988年修訂的《卡氏十六種人格因素量表手冊》(16PF)問卷作為測量工具.針對大三大四年級學生發放量表300份其中體育類150份.非體育類150份。
(3)數理統計法:將所收集的原始數據整理并通過SPSS軟件進行相關的分析研究。
3.結果與分析
(1)周口師范學院非體育類學生測試總體結果(見表1)
結果表明:16種個性人格因素的標準分均分都處于正常范圍。相比較A、C、I、Q3因素得分較高,L、M、N 、Q1 、Q2得分較低。A(樂群性)分值高表現為合群外向;C(穩定性)分值高表現情緒穩定;I(敏感性)分值高表現為敏感、感情用事;Q3分值高表現為知己知彼,自律嚴謹;L(懷疑性)分值低表現為依賴隨和;M(幻想性)分值低表現現實、合乎成規;N(世故性)分值低表現為坦白直率、天真;Q1(實驗性)分值低表現為保守、服從傳統;Q2(自主性)分值低表現為倚賴、隨群附眾。有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非體育類大學生個性特征總體上是積極的、穩定的,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如缺少主見、缺少創造性等等。
(2)周口師范學院體育類學生測試總體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16種個性人格因素的標準分均分都處于正常范圍。相比較A、C、E、F、H、因素得分較高,B、L、M 、Q1得分較低。A.樂群性:高分者通常和藹可親,與他人合作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喜歡社會和群體活動;C.穩定性:高分者情緒穩定而成熟,能面對現實恃強性:高分者好強固執,獨立積極,自視甚高;F興奮性:高分者通常活潑健談,熱心而富有感情,輕松興奮,隨遇而安;敢為性:高分者明顯敢為,少有顧忌,有毅力;B低分者思維遲鈍,學識淺薄低分者依賴隨和,善解人意低Q1分者隨群附和,尊重傳統觀念與行為標準,服從權威,反對新思潮。L低分者理智,看重,以客觀、堅強、獨立的態度處理問題。低分者現實而合乎成規,力求現實穩妥。
(3)周口師范學院體育與非體育類大學生人格特征差異分析。對比體育專業大學生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的16種人格特質,結果如表1所示:兩者在聰慧性維度上存在著高度顯著差異。這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首先,體育學院的學生包括經過高考統招上學的體育教育專業,獨立招生的民族傳統專業以及全國的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結果參差不齊,學歷水平也是高低不平。其次,他們的學業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在技術動作的練習上,相應的用在文化課學習上的時間也就少了。不過隨著素質教育和教學法改革的發展,這種差距會逐漸縮小。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體育院系的培養目標走向新的更高的完善。
恃強性,懷疑性,實驗性,三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體育學院的學生在恃強性和懷疑性方面均高于非體育學院的學生,實驗性方面低與非體育學院的學生。體育學院的學生仍然保持著自信、自強的保護者角色,但有時難免會表現出自視過高。同時,體院大學生的實驗性方面的要差于非體院的大學生,這種現象與94年發表的《體育專業學習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中是一致的,即體院的大學生有些趨于墨守成規,保守,不愿創新,可見正在推進的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4)體育類大學生內部不同性別人格特征差異
體育類女大學生普遍外向、率直,但她們具有女孩子的敏感和憂慮。體育類男女大學生相比較在穩定性、獨立性、恃強性等方面有著高度顯著的差異,這說明男生情緒穩定,辦事果斷、獨立、有氣魄,能主動尋找機會來表現自己的創造力,但有時也可能粗心大意、忽視細節,還可能無聊多事,惹出一些麻煩。女生比男生表現的樂群、與人相處、合作性強、但富于幻想。男女學生在人格特征方面之所以有諸多差異,第一是由于男女生理因素造成的。男生大多數粗壯有力,辦事有信心、有魄力,果斷剛毅,自恃其力,敢于冒險;而女生大多柔弱,缺乏來自自身的力量,使得她們遇到困難時常缺乏信心、依賴或順從。第二是由于長期的社會傳統對男女心理行為要求及教育方式的不同所致。如社會往往要求男性富于開拓、與創新,女性則穩重、自恃等。
二、結論與建議
(1)體育類大學生與非體育類大學生相比較,在16種人格特征中有多項存在顯著差異反映了體育類大學生人格的獨特性他們較為外向、樂趣,愿與人相處合作,適應能力較強;情緒較為穩定,能面對現實;通常活潑、愉快、健談、輕松興奮、隨遇而安、無聊多事惹初一些麻煩。與非體育類相比較,體育專業學生在某些人格因素特征上明顯存在不足;如聰慧性、敏感性等。體育類大學生應加強文化修養,富有才識,自律嚴謹,克制比賽中的不良情緒,逐步完善自己,成為一名新世紀的體育專業人才。
(2)體育類男女大學生相比較,在因素樂群性、穩定性、敢為性、敏感性、自律性上有顯著差異。男生粗壯有力,敢于冒險,少有顧慮,不掩飾、不畏縮,但有時可能粗心大意,無聊多事。女生則外向、樂群、愿與人相處合作,依賴性強等。對她們應加強紀律教育,約束她們的行為,特別對男生更應注重紀律教育,加強他們的文化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培養遇事冷靜,不沖動的良好品格。
參考文獻:
[1]單茂洪.正確使用SCL90,16PF量表測量心理健康水平[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
[2]毛志雄.體育專業學習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11).
[3]張志勇.對體育學院運動類學生人格素質及其發展的研究[J].中國體育出版社,1998
[4]丹娟,楊軍.體育專業大學生人格特征的調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5(2)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