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麗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讓人深思:“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在11年英語教學實踐中,我把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后精練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里的教學效益,追求有效教學,這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打造高效課堂,一定要做到教學扎實,課堂充實。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想象的空間,內化的空間。
現行的人教版英語教材《Go for it 》每個單元中都包含A 和B兩部分,并附有Self Check部分,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八、九年級在每單元的后面設置了跨文化內容的語篇及相關的練習。因此,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有待探討。
所謂單元整體教學,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學習單位,學生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保證足夠的時間下投入學習活動,以達到有效學習的一種教學。從建構主義角度來說,“單元”本身就是具有結構性的東西,“單元主題”創設了這個單元共同的學習情境,本身就給了學生一個完整的單元學習架構。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整合效益,可以將一個單元的聽說讀寫、綜合活動等加以優化整合,花的時間短,效率卻能提高,從而加快了教學進度,節約下來的時間,能和學生一起做充分的拓展學習,另一方面,復習的時間也有了,學生的考試成績自然不會差。
新課學習一般分五個課型:詞匯課、聽說課、語法課、 閱讀課、寫作課。這里簡單列舉各課型的基本模式如下:
(1)詞匯課:集中注意力于詞的形式,集中注意力于詞的意義,通過聯系擴大詞匯量,輪回復習已經學過的詞匯。詞匯教學必須形義兼顧。這就是詞匯教學的任務。所謂詞形,廣義的詞形,即不僅應當包括詞的拼寫和構成,而且應當包括詞的語音和語法現象。詞義則比詞形復雜。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對客觀現實的分類不完全一樣,一個英語單詞的意義也就很少能以一個漢澤詞全部表示出來,所以要比較完整地掌握一個詞的意義,還須掌握它與其它詞之間的語義關系。詞與詞之間除語義關系外,還有在句子中的修飾關系和習語的搭配關系,觀察分析這兩種關系,可以啟發學生正確理解詞義。
教詞匯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教學生如何學詞匯。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詞匯不應當是簡單向學生羅列詞義、用法和例句,而應當是啟發式的,通過一定的展示詞匯的手段,啟發學生學習詞匯。采用直觀法,創設情景,應用對比,以舊帶新或從構成詞法角度教單詞,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能力,加深理解與記憶。
(2)聽說課:多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步驟:①單元話題引入及熱身warming up and lead-in, ②聽前預備Pre-listening,老師教授聽力解題的基本方法并讓學生熟悉問題、預測內容、有必要時提示某些生詞,③聽時活動While-listening,首先要求學生集中心智,排除雜念,將思維調整到最佳狀態;二是要求學生邊聽邊將所獲重要信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進行速記,以免遺漏;三是棄“前”保“后”原則,即如果掉某題后,應暫時跳過而讓思維隨聽力材料繼續,不能夠為了一題而放棄后邊的內容,④聽后活動Post-listening,這個環節可將聽、說、寫結合起來,如讓學生討論所聽材料的主旨大意,任意復述聽出的句子、短語、詞組,并做設計好的聽力練習題。對于程度較好的班級,可要求學生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把聽力材料涉及的話題寫成100字左右的英語作文,⑤口語關鍵句型引入,⑥口語關鍵句型操練,⑦小組活動訓練。
(3)語法課:采取任務型教學法。步驟:①復習已上課文內容revision.②詞匯釋義paraphrase,用英語解釋英語單詞,讓學生在英語的語境下學會用英語思維和理解③.選詞填空完成句子fill in the blank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此題即考察英語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重點包括謂語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的用法、名詞的單復數、主謂一致等,實際就是將前面剛學到的詞匯放在語境下運用。④選詞填空完成語篇fill in the blanks to complete a passage,即在語篇中讓學生學會運用本單元的重點詞匯,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該題類中考題型“完形填空”,因此可以適當采用完形填空的解題思路指導完成任務。用歸納法教授英語語法,適時援引演繹法和交際法,有時可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4)閱讀課:多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課文整體教學法。步驟:①課前閱讀準備階段,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明確規定課前準備階段即預習的任務,主要包括:聽錄音,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通過查詞匯表或詞典等工具書了解課文中出現的生詞的讀音、詞性、含義和用法,找出課文中不懂的句子或詞組。有條件的同學可看看相關圖文材料或利用因特網查閱背景資料。②課文的導入和篇章內容預測pre-reading and predicting,借助與課文相關的故事、歌曲、電影片斷、圖片、諺語、警句等手段導入課文,也可以研究文章的標題、插圖或用提問討論的方式預測課文內容。③略讀Skimming,就是以盡快的速度進行閱讀。主要讓學生通過瀏覽文章,尤其是開始和結束段以及尋找主題句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并認識文章的整體結構。④精讀intensive-reading,要求學生根據老師設計的精讀任務如填充表格、回答問題等細讀每段課文,并圍繞著每段的主題找出相應的多方面的細節描寫,讓學生在認識文章整體結構的同時,分清哪些是主旨觀點,哪些是細節描寫,并使他們體會到細節描寫是為了烘托主題而服務的。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⑤鞏固練習post-reading,適應高考的需要,教師可根據高考題型精心設計仿真閱讀理解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具體如事實細節題、主旨大意題、猜測詞義題、推理判斷題、作者意圖態度題等。⑥討論反思discussion,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討論題應該基于課文內容又有適當的拓寬度和加深度。通過課堂討論,一定會使課堂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⑦情感教育moral education,為了落實新課標的情感目標,現代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每篇課文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和人生哲理,是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很好的題材。教師可布置小組討論或者以歌詠演唱等形式,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啟發、教育和熏陶。
(5)寫作課: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練就各種技巧。老師的角色是幫助學生發現主題,發散選擇信息和觀點,聚焦中心,起草提綱,鼓勵成文,輔助對學生初稿的從結構到詞句的修改以形成第二稿,再改,再重寫,直到定稿。
總之,教會學生學會英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需要平日積累一定的詞匯、語言和語篇。該模式除了考慮學生的認識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對學生的情感因素的激發和調動。讓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健康的態度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方法的催化劑。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