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卓瑪
摘 要:自從新一批的教師教學法規頒布以來,賞識教育成為教育的主導方式,學生違紀違規只能采取勸誡的方式,懲罰不得。近些年,有的學者建議一味賞識只能助長部分問題學生的“氣焰”,應該把懲罰與疏導結合起來。正確認識懲罰與疏導,師生深入認識懲罰與疏導的目標,注意懲罰的方式,注重懲罰的正確路徑是現代初中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班級管理;懲罰;疏導
自從我國命令禁止“體罰學生”以來,一些教師體罰學生的視頻通過媒體迅速的在社會上傳播開來,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部分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產生了困惑和迷茫,對那些屢教不改、多次違紀、情節惡劣、自制力極差的學生,該怎么辦?賞識、贊賞、激勵對他們無能為力,這些東西不僅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讓學生認為學校無法處理他們,氣焰更加囂張,作為管理者該如何著手管理。本文以初中班級管理為例,研究班級管理中的懲罰與疏導。
一、懲罰、體罰與教育懲罰
對于懲罰,《牛津大辭典》的解釋是對某些違反法紀的人,剝奪某種權利,表示懲戒,并達到教育他人的目的。體罰則是指罰站、打手心、侮辱等帶有侵犯性的錯誤方式。教育從根源意義上來說就帶有一定的懲罰性,即人們經常說的養成教育。所謂養成教育,就是用某些強制手段使之達到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我們所說的思想專制不一樣。
人的社會屬性規定了人必須有良好的行為規范,沒有起碼的行為規范是無法很好的與人交往的。為了實現大多數人的利益,不得不剝奪一部分人的權利。可以說,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強制性、懲罰性。教育上的懲罰應該是“教育懲罰”。何謂教育懲罰,就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規范,教育的懲罰是懲罰與疏導并重,懲罰與疏導不是矛盾的。
馬卡連柯指出:懲罰的前提是尊重,盡可能的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的嚴格要求。教育的本意規定不能沒有懲罰,教育的懲罰不是體罰。現代管理理念中的教育懲罰,充滿人本主義精神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收到團隊精神、獨立自主、法制觀念、平等正義等精神的教育,這樣式教育懲罰的內在要求。
二、教育懲罰的基本原則
教育懲罰要罰有所依。罰有所依是教育懲罰的前提和依據,對學生進行教育懲罰要使學生認識到錯誤與正確,更要使學生明白懲罰的標準與懲罰的程度,不能肆意而為。現行的中小學行為規范只規定了學生應該做什么,而沒有規定這樣做怎么辦,因此,有的學校制定了一些校規校紀。校規校紀是學校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確定的,只有學生自己確定才能體現校規校紀的權威性,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遵守法紀的積極性。
懲罰態度要正確。懲罰只是手段,目的在于立德樹人。懲罰學生不能有肢體上的侵犯,不能有言語上的侮辱,注意度。懲罰的態度應該是:首先我們面對的是學生,不是犯罪分子,他們犯的是錯,不是最,無論怎樣懲罰都要在學生認同的前提下進行;其次懲罰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能對學生進行心理、精神上的攻擊,最好是“不戰屈人之兵”,不僅教育學生,更要祈禱震懾作用。
懲罰要手段靈活。懲罰學生要根據學生犯錯的程度、對象、內容對學生進行懲罰,方式要靈活多變,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另外,懲罰最忌諱的是秋后算賬,不能讓學生覺得都是在挨罵,要讓他們覺得關愛與懲罰并存,既沒有對抗心理,也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并積極改正。
懲罰要將心理輔導、激勵、賞識教育相結合。懲罰是教育過程中迫不得已使用的手段,帶有一定的時效性,不能替代教學。應該教罰相合、以教為核心、以罰促教。在對學生進行懲罰之前,首先要了解犯錯學生的真實情況,并耐心傾聽學生的申訴;尤其是面對學生不服氣的時候,更應該讓學生說出心里話,然后再考慮懲罰手段。
另外,懲罰最重要的是要獲得家長的支持。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時間是最長的,“在校教育一整天,不如回家吃頓飯”這種觀點雖然有點夸張,但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的時候,老師在學校懲罰教育過后學生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回家家長一護短,學生可能又燃起“不忿”。因此,懲罰教育一定要活的家長的支持,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外在保障。
三、初中班級管理懲罰教育的路徑
用善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一些名師在懲罰學生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懲罰的藝術性,福建師范大學王晶教授在對女兒丟三落四不良習慣的懲罰中,總結認為懲罰要注意時機,不用大罵不用責備,讓孩子自己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魏巍在課文中曾經說蔡先生的懲罰措施,教鞭高高揚起,卻輕輕落下,在作者心中落下深刻的印象,足可見懲罰應該注重藝術性。
給學生自主選擇懲罰方式的權利。道格拉斯是《芝加哥快報》的總編輯,他到中國當教育志愿者的時候,他和妻子離婚,他的5歲的女兒跟著他生活,他為了培養女孩誠實守信的好習慣,跟女兒進行了一次君子協定:誰說謊話就要接受懲罰。一次,他女兒將學校的玩具偷偷的拿回了家,并說謊是同學送的,當道格拉斯知道真相后,給了女兒三個懲罰選項,讓女兒進行選擇。以后女兒很少再撒謊。
根據學生所擅長的項目進行懲罰。有的學生因為好奇心而犯錯,可以針對學生的犯錯動機考慮學生特長,如學生喜歡做數學題,可以懲罰學生做一些數學題;如果學生在音樂方面有特長則可以讓學生唱首歌;如果學生在美術方面有喜好,則可以讓學生美麗的畫;如果學生擅長記憶,就可以讓學生規定的時間內背誦一些詩文;如此等等。對于有喜好、有特長的學生懲罰起來更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特長,避免學生有抵觸情緒。
讓學生選擇完成一項任務將功補過。初中學生犯錯,并不是惡意或者故意犯錯,是無心為錯的。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能歸結為學生的道德問題。如,有的學生拿了其他的學生的東西,教師不能把這類學生歸結為“小偷”;也不能把經常打架的學生歸結為“流氓”,等等。對于這類問題,學生無心為惡可以讓學生主動完成一項任務,將功補過。
長期的初中班級管理經驗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回避的教育手段。懲罰教育不僅是班級管理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林艷艷.淺談初中班級管理中教育懲罰的合理運用[J].才智. 2016(11)
[2]陳栩,張建霞.初中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 2015(15)
[3]白裕國.初中懲罰式教育理念的解讀[J].教育教學論壇. 2010(10)
(作者單位:拉薩江蘇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