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坤 梁一靈

摘 要:當今社會,網絡購物十分普遍,由于網購與金錢、利益以及個人信息等敏感問題相掛鉤,網購的道德與法律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本論文通過網絡資料查找以及問卷調查得到了部分調查結果,并經過篩選、分析、概括,發現網絡購物“利弊兼備”。而網絡購物的道德與法律在當今社會尚未完善,網站的管理、法律機制以及買賣家雙方的道德素質都是網購是否安全、是否順利的決定因素,需要我們共同完善。
關鍵詞:網絡購物;道德;法律;安全
一、網絡資料查找分析
首先,通過網上資料查找,我們了解到:網上購物,就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并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帳號或信用卡號碼,廠商通過郵購的方式發貨,或是通過快遞公司送貨上門。中國國內的網上購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發貨(直接銀行轉帳,在線匯款)和擔保交易則是貨到付款等。也就是說,整個購物流程是通過電子渠道的,無論是找商品、與商家協商、下訂單到付款,都是在網絡上無實物地進行的,當然除了快遞這個環節。那么,一種既要確認自身信息又要進行貨幣交易的過程,如何來保證其安全性呢?第一個想到的是其網購站點的本身,以淘寶網為例:
1.身份認證
為了維護電子商務市場的安全和穩定發展,淘寶網規定淘寶賣家在成為淘寶注冊會員后,必須通過淘寶的身份認證方可在淘寶網交易或出售商品。
2.支付寶
買家確定購物后,先將貨款匯到支付寶,支付寶確認收款后通知賣家發貨,買家收貨并確認滿意后,支付寶打款給賣家完成交易,主動權在手,無后顧之憂!
3.網絡警察
交易過程中,支付寶作為誠信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充分保障貨款安全及買賣雙方利益。國家工商總局頒布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其主要內容如下:①不得確定最低消費標準;②網絡商品經營者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③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強制交易;④未經同意不得發送商業信息;⑤不得以虛構交易提升信譽)。出臺了這一辦法,網購商品7天內可無理由退換貨。但是這個條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因此安全隱患依舊存在。那么,方便、快捷但又存在各種安全隱患的網絡購物在民眾眼里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呢?或者說,大部分民眾對于網購的看法又是持怎樣一種觀點呢?于是,我們就此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如后附問卷調查結果圖例所示)
此次調查的有效問卷有115份,其中男女比為1∶1.5,且18-45歲居多,其中大學生是主要群體。大部分參與調查的人有過網購經歷,而對于購物方式的選擇,網絡購物與商場購物勢均力敵,但是網購略勝一籌。這是由于網購的幾大優點所決定。其中包括對于消費者來說:
(1)可以在家“逛商店”,訂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2)獲得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
(3)網上支付較傳統拿現金支付更加安全可避免現金丟失或遭到搶劫;
(4)從訂貨、買貨到貨物上門無需親臨現場既省時,又省力;
(5)由于網上商品省去租店面、召雇員及儲存保管等一系列費用,總的來說其價格較一般商場的同類商品更物美價廉。
(6)可以保護個人隱私,很多人喜歡在網上購買成人用品,去實體店購買顯得尷尬難堪。
(7)網購助手,給你全新的購物安全,比價全網第一。
當然,①實物和照片差距;②不能試穿;③網絡支付不安全;④誠信問題;⑤配送的速度;⑥退貨不方便等缺點也是造成46.96%的人更傾向于商場實體購物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又了解到,超過70%的人還是認為網購是可靠的,與此同時,78%左右的人沒有過“因為給賣家差評而被騷擾”的經歷。可見在一定程度上,網購還是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其安全性也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和相關政策的完善而逐步提升。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的權益收到過侵犯。那么,當權益受到侵犯時,46%的人直接找侵權者交涉,也就是賣家。還有一小部分的人向有關部門申訴。但是即使維權手段多樣,還是有很多糾紛難以解決,而其中“程序繁瑣,耗時較長”成為主要原因,還有則是法律解決機制不完善以及與異地商家溝通沒有保障。由于是網絡交涉、網絡操作、網絡反饋,就免不了存在滯后性,比如通過阿里旺旺,買家找賣家協商,但是賣家可能不作出及時回應。而且網絡的不可控因素較多,相比與實體店家協商要更加繁瑣、冗長。當然,要出臺一個完整的法律機制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這就寄希望于購物網站本身了。對此,我們了解到,62%左右的人希望網站加大對賣家和供應商的監督,提高門檻,如要求所有賣家有實體店、營業執照等來進行維權保障,通過分析,這無非是希望網購更有實體效應,讓購買者有實體保障,將網絡的便捷性與實體的保障性結合起來。
還有就是網購看重的因素(如圖所示),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可得主要的因素有:產品價格、質量、產品種類的豐富性、商家信譽度以及購買者評論和買家秀,其中信譽度是最看重的因素,由此我們也許可以說,誠信是網購道德的核心。還有就是售后服務方面,由于實物的不確定性,購買的商品很可能需要退換貨,因此這也是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三、調查總結
本次實踐調查,通過網絡資料的查找、問卷調查分析,得到了關于本論文的調查結果,并對其進行分析梳理,了解到網絡購物是一個“兼具利弊的數據時代的結晶”,我們仿佛已經離不開它,可是它又存在許多威脅我們個人信息、財產安全的隱患。要使利大弊小就需要網站的監督、管理以及相關政策法律的出臺、完善。當然,除了這些外界因素,買賣雙方本身也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這里,網絡購物的道德就顯得尤為重要。誠信乃是道德根本,不僅是賣家需要信譽度,在各大網購站點上的買家亦有信譽度等級評價,因為買賣是雙向的,市場也是需要平衡協調的。在強調法律、網站、賣家等外界條件需要提高和加強外,我們網民自身也需要提高安全意識以及養成良好的網購道德,比如:不隨意退換貨、不任意給差評等。總而言之,網絡購物的道德與法律需要網站、法律的來保障,更需要買賣家自身的道德、素質來維護。道德是軟的,法律是硬的,軟硬兼施,才能長遠、安全。
參考文獻:
[1]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百度文庫——關于網購的定義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