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榮
摘 要:目前學生把作業當做“負擔”,并且此種現象日益嚴重,所以作業改革勢在必行,只有將知識、能力、需要、興趣、實踐操作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關鍵詞:作業;禮物;層次;游戲;闖關;特色;探究
作業不能成為學生的負擔。教師需要結合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積極引入新課程觀念,并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從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上著手,進行改革。在內容上強調分層,在形式上追求靈活多樣,這樣有利于滿足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要求,激起學生寫作業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讓英語作業成為老師送給學生的禮物。
一、設計的作業內容具有層次性,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師布置作業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設計作業要有人人都會的基礎題,有認真思考才會的拔高題,還有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綜合性題,更有趣的是,還有學生考試老師的題。這樣的作業形式既可以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又可以讓后進生吃得消,從而讓每位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了五年級的《lesson 1 Do you have a ruler?》這一課后,我是這樣設計作業的:首先我把have,you,a,do,ruler 這幾個詞寫到黑板上,其次根據這幾個詞出題并符帶鼓勵性語言:1.你能把這幾個詞組成一句問話嗎?(我一定會)2.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問句?(我真棒)3.這里邊有哪些詞可以用其他詞來代替?(我知道)4.你會把你寫的問句變成陳述句嗎?(我能行)5.認真觀察你寫的問句與以前所學有什么不同?(我獨特)6.老師你知道嗎?(我是老師)。后進生通常會選擇第一題,因為這是第一課題目,讀過多遍,每一個學生只要上課了就應該會,考試時有這樣的題型,所以后進生會有一種成就感;中等生則會選擇第一、二、三、題,這三題是在第一題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來進一步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優等生則會把這些題全部做完,第四、五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需要知識的系統化和思維的靈活性,經常練習,讓自己的知識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會做第六題,因為這是考試老師的,所以學生會很慎重,提出小組中不會或解決不了的問題來難倒老師,這個題通常會透漏學生不懂或者模棱兩可的問題,教師一定找時間詳細講解這些問題,讓學生腦中不存在疑問。當然,教師不能硬性規定哪些學生做哪些作業,否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選擇,要讓每一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綜上所述,作業內容分層按排顯示出較合理的梯度,讓具有差異性的學生在基礎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而且不斷提高,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真正關注到了每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二、作業形式靈活多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1.游戲型作業
游戲是學生普遍喜愛參與的形式,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可以避免反復操練的枯燥,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緊張情緒。在教學中,單詞和句型我都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來記憶。比如:grandfather,grandmother,man,woman等這一類詞,我讓學生邊說邊表演捋著胡子的grandfather,捶著背的grandmother,婀娜多姿的woman,魁梧有力的man,并設計讓一學生表演mother,father等,全班同學問:who's that woman/man?另一學生進行猜測,這樣學生在說說、演演、猜猜的游戲中,不僅感受到濃厚的趣味,而且產生了情緒記憶,增進了記憶強度,促進了發展,又如在學習:Are you……?句型后,可讓學生進行猜人、猜年齡、猜性別等游戲,學生往往興致盎然,起到了很好的操練效果?!芭d趣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笔堑?,這樣濃厚而高漲的學習熱情,作業還會是負擔嗎?
2.闖關型作業
眾所周知,學生對網上闖關游戲幾乎達到了癡迷程度,那么,我們教師何不把作業也設計成闖關型作業呢?我在教學中利用這一點來設計作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單詞闖關我是這樣設計的:制作彩色音標卡片/ri:d/,然后再出示一張卡片彩色單詞A.red B.ride C.read讓學生選擇,正確的給該生一個笑臉,一共十個,闖關成功,就可以進入句型闖關,句型闖關成功,就可以進入短文闖關,闖關成功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發一個獎品或者把闖關成功名單設計成光榮榜,張貼公示,這種作業的設計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新鮮感、讓學生不斷產生新的思路和做法,從而讓作業不再是負擔,而是老師送給學生的禮物。
3.特色型作業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審美觀,并且都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呈現給別人,特別是自己敬重的人,比如自己的老師。我根據這一點,設計了特色作業,就是每學一課,把本課所有知識點,師生共同總結一下,但是學生可以自由設計自已的作業形式,自由按排作業內容的位置,自己感覺怎樣美就可以怎樣設計,有的同學將作業設計成一個粉紅色的蝴蝶結,中間是課題,兩邊是內容,干凈整潔很漂亮;有的設計成一本打開的書,有的設計成一扇窗,有的設計成一片樹葉,還有的設計成一個紅紅的大蘋果,各種各樣的設計真是各有千秋,批改著這樣的作業,我簡直是在欣賞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自然我的批語也是與眾不同的,這項作業讓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又放飛了學生的思維,所以學生對這項作業是情有獨鐘的。
4.探究發現型作業
在英語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要讓學生深深體會到,越來越多的英語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許多英文商標,中英文廣告、標牌等等。因此教師要適時地、恰當地運用好這些資源,使他們為學習服務。例如我教了五年級《Lesson2 Its on the fifthfloor》后,我要求學生到校園看看,認真搜尋英語標志,如:the firstfloor,Class5,Grade1,Be quiet,Reading room,等等。并要求學生周末出去走走、看看,認真收集一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標志,如交通標志,醫院標志等,并進行摘抄。學生在尋找的過程中不但長了見識,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還受到了思想教育。
總之,讓學生遠離枯燥單調、機械抄寫的無味、無趣與煩悶,實踐性的學生文體活動,將知識、能力、需要、興趣、實踐操作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感到作業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老師送給學生的禮物。
參考文獻:
[1]《教育理論和教學研究》知識力量學術版
[2]《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英國)斯賓塞著,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3]《創造生命的課堂》竇桂梅著,陜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4]《課程理念的更新》,彭鋼、張曉東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教學藝術論》,李如密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單位:鶴壁市淇濱區大來店鎮申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