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愛是尊重,是信任,是鼓勵,是寬容,是幫助,是奉獻。就狹義而言,愛的教育就是指充滿感情的教育,指教育者用愛心關注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就廣義而言,愛的教育則是一種情感教育思想。
教育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動,但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內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教師的愛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學生才會愉快地學習;有了這種愛,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有了這種愛,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才;有了這種愛,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地實施。
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走向成功人生的通途。一個有愛心的普通人比一個沒有愛心的“成功人士”更成功。一個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學生,而是常常以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就會堵塞通向學生心靈的道路,直接導致各種不良后果,這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師的愛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教師的愛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可少的環境條件;教師的愛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動力—親其師而信其道。現在的教育目標可能忽略了情感層面的追求,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基本上是唯理智教育占統治地位。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60年代中期批評日本的教育偏重理智,因缺少情感層面而成了“忘掉了另一半的教育”、“犧牲了另一半的教育” 青少年情感體驗沒有能與理性認知一起同步發展,培養愛心是青少年完善人格的需求,愛的教育正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2000年第一學期,學校領導安排我擔任一個班的舞蹈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當時我校是位于市郊的職業中專,生源質量不好,而這個班又是個慢班(那時學校為提高對口升學率分快、慢班),學生紀律松弛,學習成績差(第一次考試及格率只有40%)。對此,我深感擔子重、壓力大。然而,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愛心可以感動“上帝”。在教學工作中,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成為知心良師,從交流中了解他們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解決問題。針對個別學生的學習問題則采取個別輔導,做到誨人不倦。在班級管理上,我也舍得下功夫,與他們促膝談心,關心他們自身的疾苦,多為他們辦好事,干實事,在對待學生的困難和鼓勵學生進步方面更是樂于奉獻,常利用空余時間為學生排憂解難。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激勵學生學習進步的一種基本需要,并且他們會用行動贏得這種基本需要的滿足。一個月后,我班連續三周奪得“流動紅旗”。期終考試及格率也達到了95%。
教師對學生的愛已成為現代社會每一位家長對教師的深切期待。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即要侃侃而談,又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特色。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敏銳的去觀察學生的思維情緒,尊重學生的個性,適時點撥指導,化解學生心中的問題,讓學生能體會教師的關心和關懷。在教育教學中學生往往會鬧出許多出人意料的問題或者提出不少新奇的想法,雖然這些與我們的常規教學沒有太大關系,但這些問題和想法都是學生積極思維閃現出來的靈感,作為21世紀的教師,要善于“接受”這些冒出的問題,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不但課堂氣氛活躍,而且不知不覺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在教學課堂中得到了升華。
愛學生的老師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據有關調查表明,喜歡淵博知識型老師的學生占1/3;而喜歡具有師愛型的學生達到1/2,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溫和、可親,具有愛心。由此可見,在學生們的心中,一個富于愛心的老師遠比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具老師的魅力。學生們也表示:對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十分愿意接近老師,希望與教師合作,把教師看成是父母親般的親人。他們愿意向老師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教育需要師愛,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關注的一瞥、信任的點頭、愛撫地拍拍肩,在孩子們眼里都是一種愛,一種安慰和鼓勵。一個學生如果經常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這不僅有利于形成愛老師、愛班級、愛學校、對人生滿懷希望的愉快個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會通過自己所感受到的愛去理解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真實關系,并影響他對社會、對人類的感情和認識,進而形成與人友愛、團結、互助的優良品質。
只要你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即使偶爾的小誤會,學生也會理解你而且更加深師生之間的美好感情。記得一次我組織學生排練元旦晚會節目,有一個小女生叫周莉,她是獨生女,家庭條件比較好,所以比較嬌氣,訓練稍有些強度自己就坐下來“歇息”,開始我總是像她的長輩一樣撫摸著她的頭說:“莉莉,剛練了5分鐘你又坐下了,看看大家都挺賣力,誰也沒有自己隨便就坐下來休息,咱們應該有張有弛,等練完這一遍再統一休息好嗎?”她這才點點頭站起來接著排練起來。有時候,她這種現象總反復,我呢,還是耐住性子充滿愛心的好言相勸。終于有一次,我有些生氣了,嚴肅地斥責她:“周莉你怎么又歇著了,成心不好好練是不是?下次別來了!”說完我沒理她轉過身繼續排練。過了一會兒,學生李陽小聲對我說:“老師,周莉她來例假了,不舒服。”我回頭看看周莉,她正委屈的掩面哭泣。頓時我恍然大悟……我輕輕走過去,慢慢蹲下來掏出手帕小心翼翼的拭干她臉龐的淚水,同時語重心長地說:“莉莉真是出色的好孩子,身體不適還堅持排練,精神甚可佳!是老師不了解情況,誤會你了,老師想你道歉!來,坐到我的椅子上好好歇著,老師去給你倒杯水,中午請你吃飯!”沒想到周莉卻重新站好到隊形里說:“老師我沒事,慢一點可以的”當時我和她四目對視了好一會兒,雙方眼睛里都閃動起晶瑩的淚花……
學生自尊心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諷刺學生,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本著誠心、懷著愛心,“人性化”解決問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就像他小時候學走路時摔跤一樣正常,成長就是不斷改過。有的學生的錯誤主要在學習方面,上課不認真聽,不按時完成作業;有的是在日常行為方面,小到不值日、不遵守紀律,大到吸煙酗酒,甚至偷東西、打架;還有的是在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如早戀等。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我們應該以寬大的心胸開誠布公地與學生交流,真實了解學生的心聲,摸準他們犯錯誤的思想根源,對癥下藥地解決問題。比如我所帶的班級曾經出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學生在班里丟了錢,通過私下調查我得知是“內賊”而且了解到這個小“內賊”也對自己的過錯懊悔不已,但卻恥于向老師和同學們承認。經過冷靜的思考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在班會上,我首先心平氣和地向大家講明道理,淡化事件的影響、溫和同學們的情緒并借機察言觀色,然后再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是咱們的哪位同學做了小錯事,我堅信‘可愛的他只是一念之差,一時糊涂,浪子回頭金不換,就請在今天‘神鬼不知地‘完璧歸趙,這樣你就是最好的孩子。”結果晚上,丟的錢真的被送了回去。這是這個學生一次小錯誤,也是他一次重要的改正,寬容給了他適合的改正機會。寬容不是放縱,不是不講原則,而是在教育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真誠的信任、寬宏的愛心和不斷的鼓勵。
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建立起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師生關系。李叔同先生的為師之道,就是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人來看的,當做平等的人,堪與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當做下級,當做可以隨意訓斥的無知小兒。教師要想成為真正的教育者,就應該以人道的態度,真心實意的對待學生,關心他們自身的疾苦,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心靈之門永遠不會向讓他們感得可怕的人敞開的,而沒有心靈溝通的教育絕對不是成功的教育,當我們以一種寬容乃至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們時,才會發現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才能發現每個學生生命中的精彩點。
全國優秀特級教師于漪說過:“對教師來說,力量的源泉就是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我們相信,只要保持一顆愛心并持之以恒地將情感教育進行下去,遲早會取得可喜的教育成果。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