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三農”,表明“三農”問題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沒有弱化,反而更為加強。選好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尤為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斗堡壘,因此,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根據我黨在農村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就必須創新黨的建設模式,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意義尤為重要。
關鍵詞:“三農”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創新;意義
“三農”工作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做好“三農”工作的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正所謂“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黨的執政基礎與執政地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我黨工作內容的重點。如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根據我黨在農村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從實際出發,以改革創新精神解決新的矛盾和問題,只有與時俱進地創新農村基層黨建模式,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鞏固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戰斗堡壘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一、“三農”問題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國是一個擁有漫長的農業文明史的國家,是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國家,截止到2014年底,在我國13.68億人口中有近6.19億的人口是農民,農民、農村始終是中國歷史變遷的主體和根據地。“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30多年,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中央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數個中央全會文件和17個中央“一號文件”,這些都說明了黨中央和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農業興則國家興,農村穩則國家穩,農民強則國家強,這是我國歷史反復證明了的經驗,反之,則恰恰相反。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國民經濟處于調整時期,國際環境亦不容樂觀,我國承受著沉重的壓力,經受著歷史性的考驗,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三農”問題解決的好不好不僅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還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它直接關系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是黨和政府工作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考驗。
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三農”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
“三農”問題的解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核心問題,“三農”工作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農村工作,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我黨最基層的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組織的細胞,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執行者和貫徹者,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也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農村基層黨組織狀況如何,直接關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部署貫徹落實,關系到黨在群眾中的形象,關系到黨執政思路和執政意圖的實現,關系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執政地位的鞏固。因此,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便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強起來,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出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才會有堅實基礎,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才會有可靠保障。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創新黨的建設模式
當前,農村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不少緊迫的課題。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農村組織形式日益多樣,新型農民合作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以及各類社會組織、服務組織大量涌現;農村社會階層更加多元,現在農民既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也有的成了產業工人和個體工商戶,還有的成了私營企業主;農村人口流動更加頻繁,活躍在城鄉之間的農民工已達2.7億,等等,傳統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上述形勢的發展,我國農村的發展形勢對黨組織如何加強農村各種組織的引領協調,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利益訴求,做好流動人口、流動黨員的管理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有組織沒力量,有的帶頭人“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有的黨員缺乏必要的覺悟和正氣、“黨員沒有黨員的樣子”。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加以解決,就會影響黨組織的形象和威信,削弱黨的執政根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對新的矛盾和問題,農村基層黨建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只有與時俱進地創新農村基層黨建模式,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才能鞏固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戰斗堡壘作用,鞏固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地位。
四、農村基層黨建創新的若干思考
隨著農村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日趨多元化、經濟組織與社會組織日益多樣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新的形勢與任務,創新農村基層黨建模式已經刻不容緩。在研究農村基層黨建創新的過程中,發現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突破:
(1)創新思想教育培訓途徑。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建設,開辟思想教育新途徑,利用互聯網技術,采用線上線下的“雙軌”教育模式,定期組織講座,傳授上級精神和科技生活知識。
(2)創新組織設置方式。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傳統基層組織設置方式已難以適應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與生活,必須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結構,按產業、行業劃分建立比較專業化的黨組織,在農村的社會組織、經濟合作組織中建立黨組織,著力創建流動黨員黨組織,有效實現黨組織的管理與幫扶,使黨的基層組織覆蓋到農村的每個角落。
(3)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一是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選拔制度,吸收黨性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加入到黨組織;二是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運行機制,如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完善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等;三是改革農村基層黨組織保障制度,要讓農村黨員干部的奉獻有依靠、有保障。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創新,是推進“三農”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雖然還需要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探索適合各自村的經濟發展出路,整合農業產業發展,節約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實際收入等一系列措施,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創新,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在農村的戰斗堡壘作用,解決“三農”問題基本矛盾所必須進行的改革。我國農村只有有了穩定的政治基礎、社會保障作為前提,農村的經濟才能實現健康發展,農民才能得到改革的紅利,“三農”工作才能穩步前行,“三農”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才能在“四個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發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2]王長江 主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3]郭獻功,創建農村基層黨建體制機制的若干思考[J].學習論壇,2011(3).
[4]諶玉潔,轉型期農村基層黨建的理論與路徑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14.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