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金龍
摘 要: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改變我國農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群眾文藝創作;創新;有效組織
一、群眾文藝創作的現狀及成因
當前,我國的群眾文藝創作正處于作品產量少、創作水平較低這一階段,而群眾文藝創作的特征和規律是這種現象形成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為了保證群眾業余文藝創作輔導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必須充分地認識和了解這些特征及規律。
第一,業余性是群眾創作活動的主要特征。所謂群眾創作指的是非專家人員所開展的業余創作,也就是說群眾創作活動與專業創作活動是相對立的。生產和工作是廣大業余創作者靈感的主要來源。廣大業余創作者通過各種文藝形式進行形象思維的腦力勞動。業務文藝作者在進行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從事業余創作,而這業余性也充分體現了業余創作精神勞動的艱苦性。
第二,分散性也是群眾創作隊伍的一個主要特征。業務文藝作者來自于不同的行業,而且各行業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這樣就使得不同行業的創作者的人數出現不均衡態勢。
第三,多樣性又是群眾創作的一個表現形式。群眾創作者的愛好都不同且都很廣,也就使得他們自己的寫作形式形成了。他們的創作傾向受群眾文化的多樣化活動影響,并且業余創作的多樣性也受到群眾創作形式的多樣性的影響,繼而業余文藝創作的“雜”也就形成了。
第四,差異性也是群眾創作水平的一大特性。對于業余創作者而言,他們的文化素養、生活閱歷、生活條件、思想觀念都有差別,從而使得創作水平出現了參差不齊。
二、群眾文藝創作的創新問題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切工作都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才能永遠繁榮興盛。作為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群文創作也必須以創新為生命和靈魂、以創新謀發展、以創新促繁榮。群文的創新,直接關系到群文工作的優劣興衰。
第一,群文作者的創新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群文作者要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對于新鮮的事物有更好的接受能力與判斷能力。只有走在信息的潮頭,引領最新鮮的資訊,才能把更先進的文化傳遞給人民群眾,才能更準確的把握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其群文工作的目的。這就要求作者時刻把創新的意識貫穿于群文工作當中去。其次,群文創作屬于社會文化和教育范疇,每位群文作者除了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健康的身心素質、良好的藝術修養、刻苦的學習精神,更要有文藝創新的能力。群文作者要深入基層,走進生活,貼進群眾,不斷的創新、挖掘和拓展具有民族的、民俗的、民生的題材,推出創作具有代表性的各類文學藝術作品,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始終堅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促進和帶動群眾思想和藝術觀賞性的全面發展。
第二,群文作品的創新思路。群文作品指人民群眾在群文活動中創作的各種文學藝術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劇本、曲藝腳本、音樂作品(歌曲、器樂曲)、舞蹈、繪畫、雕塑、工藝美術作品、攝影、書法、篆刻等等。這些群文作品又常常成為群文活動的文本。群文工作的創新必須以群文作品的創新為基礎。對于群文作品來說,不僅要增強群文作品的原創力,還要保持群文作品的生命力。群文作品要創新,必須扎根生活,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腳踏實地地深入生活,從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與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選取題材,大力強化創作理念、創作思維、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使文藝作品的主題更貼近時代、貼近人民群眾的心聲,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新的審美需求與文化需求。接受多方面的訊息與資料,運用創新的思路與手法,創造出新的文化作品。
三、群眾文藝創作的有效組織
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又是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群眾文管員,在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創作工作的過程中,發現遇到了多方面的難題,在此,筆者就如何有效組織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問題作了幾點思考,并談談有關的建議。
1.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文藝創作的重視
一是組織舉辦文藝培訓活動。多請專家來舉辦各種文藝培訓班,培訓的流程要包括專家講座、學員交流、學員提問、作品研討及現場點評等方面。可以集中各鄉鎮、文化館(站)的學員在一起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把文藝作品創作的知識傳播開來。二是開闊視野,加強交流工作。從事文藝創作的作者必須不斷吸收新鮮事物,不斷開闊創作視野,要不斷與兄弟城市、兄弟單位之間交流創作心得,互相取經。通過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相互了解地方創作的特色,了解地方文藝氣息,有助于作者們見識增長,這對創作也起了很重要的輔助作用。
2.創作隊伍的鞏固和發展
實踐證明,群眾文藝創作工作要不斷向前發展,就要建立完善的機制,一是建立一支有一定素質的創作骨干隊伍。作為群眾文館員,不僅要帶頭開展文藝創作,在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的同時,也需要帶動業余文藝愛好者開展文藝創作活動,建立創作骨干隊伍。另外,要以情動人,以誠懇的工作態度贏得文藝創作愛好者的心,有效引導他們開展文藝創作活動,不斷提高骨干隊伍的創作素質。二是建立一支群眾文藝創作后備隊伍。只有通過不斷地培養新人來鞏固和完善群眾文藝創作隊伍。
3.提高創作意識
一是區域意識。對于群眾業余文藝創作而言,在抓創作不光是要抓個人創作,要帶動提高區域內群眾文藝創作水平。二是精品意識。群眾文藝創作的品味體現在群眾文藝精品中,群眾文藝精品包括各類群眾文藝創作、表演精品,理論研究精品以及活動精品。三是合作意識。從主創人員到群眾性文藝演出活動,是以群眾文化為主導的多家合作形成的一個和諧的創作群體,這對于相互學習是很好幫助的。要經常展示群眾文藝創作成果,推動群眾文藝創作繁榮,營造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把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制定了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宏偉藍圖。文化事業在發展,群眾文藝創作水平也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邁進。
(作者單位:河北省臨西縣文廣新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