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
摘 要:舞美藝術創作的出現和發展,說明了舞臺美術設計在雜技創作中具有廣闊的空間。它對于創造雜技舞臺藝術空間,塑造雜技藝術形象,并通過形象的創造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雜技所表現的思想內容,無疑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關鍵詞:舞臺美術設計;雜技;重要性
舞臺美術是戲劇和其它舞臺演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布景,燈光,化妝,服裝,道具以及音響效果等。它們的綜合設計稱為舞臺美術設計。其任務是根據尉本的內容和演出要求。在統一的藝術構思中運用多種造型藝術手段,創作出劇中環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讓每個戲和劇目呈現出非常獨特的舞臺美術形式,渲染舞臺氣氛,給觀者帶來更好,更合適的情緒感染。最大程度地滿足劇本的藝術需要.展現完美的藝術感染效果。
一、舞臺美術設計概述
舞臺美術設計簡稱舞美設計,是舞臺演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包含了舞臺設計、布景設計、燈光設計、音樂設計、服裝設計與化妝設計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概念,是雜技及其他演出藝術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種造型因素的統稱。舞臺設計由布景、燈光、化妝、音樂、服裝、道具等成分及其由空間、形狀、質感、活動、光色等因素所構成的空間與時間的綜合體。舞美設計是為雜技演員表演和劇本服務的,一個好的雜技舞美設計家的設計理念是:布景——雜技演員——觀眾——劇本是一個整體。其任務是根據劇本的內容和演出要求,在導演統一的藝術構思中運用多種造型藝術手段,設計和創造出雜技表演中背景環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用以渲染舞臺氣氛,塑造雜技人物形象,揭示雜技主題。如果說雜技表演是一朵鮮花,那么舞美設計無疑就是鮮花上的綠葉,它們相互交融、相互依托,并形成以多部門所組成的龐大的藝術綜合體。
二、現代舞美設計與傳統舞美設計的運用比對
隨著觀眾審美口味層次提高和現代多元化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中國傳統雜技反映的“布景在演員的身上”的小型雜技形式相形見絀。現代雜技舞臺藝術運用燈光、音樂、服裝、化妝、道具等各種因素,將雜技舞臺藝術打造得絢爛奪目。
(1)傳統的雜技舞美設計與舞蹈作品的結合趨于單一,各自處于相對獨立的位置;在現代雜技舞美設計中,二者結合更為緊密并相互依存,舞蹈表演已經滲透到雜技舞美設計的全過程,不但能有效服務于雜技表演,它那自然流露出來的藝術品位及價值就能深深打動觀眾的心。在現代雜技舞美設計中,新的多媒體數字技術的應用,讓燈光、色彩和數字畫面更加立體和逼真。
(2)傳統雜技舞美設計在設計服裝、妝容造型、道具的選取制作時注重的是突顯民族風格和角色塑造。如雜技《古彩戲法》《中華魂》《頂碗》的服裝顯出是質樸、濃郁的民族象征特色;當然在現代雜技舞美設計里,也應遵循承接基本的雜技舞美制作規律,但是,現代雜技舞美設計立足于基本的舞美美學要求之上,更多地是突出其藝術性,大膽創新,為雜技作品的編排插上想象的翅膀,幫助演員們進行雜技造型和雜技動作的延伸。雜技道具的制作也是雜技舞美的重要部分。
三、從屬于表演藝術舞臺美術并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它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和環節都是舞臺藝術的從屬,并為其服務。舞臺藝術的中心是表演藝術,舞美不能脫離表演獨立存在。舞臺美術帶著各種造型手段投入到創作中。與導演產生思想和藝術上的互動,為演員設計角色形象,為演出提供時空支點,渲染舞臺氛圍,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舞臺美術設計的從屬性和實用性使它的創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這種相對受限制的創作自由,并沒有使舞臺美術家喪失創作性地反映生活和表達自己獨特的富于個性的藝術思維的自由,這種限制并不能毀滅藝術家創作激情的火焰,對舞臺美術家來說,最可怕的不是以上的種種制約,而是創作想象力的喪失與構思的貧乏。舞美設計的神髓與核心就是在從屬中發明,在服務中創作,以藝術創作貫穿于整個舞美設計的全過程。
四、舞臺美術設計的特性
(1)舞臺設計起源于古希臘喜劇演出中的中色布景,現已形成平面畫景、裝飾性布景到演員動作有機結合的立體裝置布景,再到在舞臺上體現了時間的因素,它成為了一個運動著的時間、空間與意義的綜合體。舞臺美術設計特有的形象語言能很好地表達劇作的內涵,屬于雜技表演外的二度創作藝術。舞臺美術創作源于生活,但又須以劇中人物、事件和規定情景為依據,并須與總導演的創作意圖相協調。
(2)舞臺藝術應從屬于雜技表演藝術。舞臺藝術的中心是表演藝術,景物不能脫離表演自我炫耀,而現代舞臺美術則融入和加強了演員的表演,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3)舞臺美術設計.既是空間藝術又是時間藝術。在人物與景物造型方面無不具有空間特性。首先人物造型是依附于三維的演員身上,而景物造型則為演員表演提供必要的空間環境,景片平臺、道具等皆需占有空間。在演出的全過程中,時間在不斷流動變換,人物造型也隨角色行動而變化。人物景物皆隨著劇情發展而顯示出時間的推移。
五、舞臺美術的功能,創造表演空間
舞臺美術不僅是時間的藝術,也是空間的藝術,舞臺設計者追求的是一種可變的,流動的空間,要根據全劇的思想內容設計一個綜合性的結構體,它具有自我調節和變化的功能,為舞臺調度提供必要的表演區組合和支點,提供演員上下場,安排景物和道具,從而適應全劇不同的場景需要,符合劇中人物的動作需要,形成一個連貫的,可變的表演空間。除了布景實物空間的設計組織之外,在空間上大量的采用燈光的逆光效果,容易形成空間的距離感,可以容納更多的聯想和想象,調動和煥發觀眾更豐富的創造力。
六、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舞臺美術的媒體與介質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大型化、整體性的綜合舞臺藝術中,一些經典東方雜技節目的形式不斷花樣翻新,其中的高難技巧與來自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固有形式卻逐漸被巨大的場面所掩蓋。觀眾固然享受了現代舞臺藝術的強烈震撼,但是也看到了每個雜技節目自身所附著的生活氣息。與其他各種藝術一道,中國雜技藝術面臨著平衡繼承傳統與大力創新的矛盾,面臨著現代舞臺藝術與古老表演形式的沖突,面臨著新作品層出不窮與觀眾視覺疲勞的尷尬,面臨著如何打造新時代雜技藝術的嶄新面貌與如何保持傳統藝術自身精華的深刻思考。
參考文獻:
[1]賀敏奇.舞臺美術與雜技表演.今日科苑.2013.2
[2]劉璐名.夢幻舞臺劇臺美術及布景.中國校外教育.2014.9
[3]陸明.舞臺美術設計的重要性.2013.6
(作者單位:江西省雜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