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佐民
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的需求,設置一定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與材料、同伴、教師相互作用的活動得到全面發展。對幼兒來說,區域活動是一種自主的游戲活動,活動的類型是幼兒感興趣的、具有多樣化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同時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對教師來說,區域活動可體現一定的教育意圖和需求,教師可以通過確定的活動目標制訂計劃,創設適當的活動條件,并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積極實踐,操作探索,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的發展。由此得出,區域活動是一種自主的探索活動,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
自我園加強班級的區域環境建設以來,我班的環境創設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觀。區域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在開發幼兒智能、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等方面所發揮出獨特功能和作用。區域建設在我園已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創設環境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
當你走進中4班,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片五彩繽紛的環保大世界。我班開設了六個活動區:剪紙區、建造區、紙杯魔變區(利用廢紙杯做各種造型)、圖書區、交通區、自然區。這是全班師幼近2個月來的共同成果。區域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效果。在設置區域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全班幼兒通過參與布置區角,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想象力及協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整個活動中,家長的配合起了很大的幫助,特別在材料的收集等方面,充分體現了家長的作用。
一、區域的生成及設置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及季節變化,通過與幼兒共同討論來“生成”活動區域。如中班10月份的主題是《我們愛秋天》,我就布置任務讓家長帶幼兒參觀各種秋天的農作物,幼兒帶著各種問題七嘴八舌地問:“老師,這叫什么?”“老師,這個玉米怎么是黑色的?”有的說:“我吃過這種水果?!薄拔覌寢屬I過。”……這樣,根據幼兒的求知欲望和主題要求自然角中秋天的部分就“生成”了。
又如,我發現種班幼兒對自己沒看過的圖書很感興趣,就帶領孩子們,利用廢舊的泡沫做成兩個蘑菇書架,利用紙盒做了一個人字形的書架。又建議他們把家里的圖書帶到幼兒園來和小朋友分享,一個令幼兒流連忘返的圖書吧就形成了。孩子們很喜歡到里邊去看書。
針對每次區域活動中人過多過擠的現象,我引導幼兒通過分析和討論來設置區域數量,及時更新區域內容,增添游戲材料。如圖書角的圖書定期都有更新;剪紙區的流程圖每2天更換一次內容,并與他們共同準備剪紙材料及用具。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體精神,操作能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另外,我們也通過貼人數標志的辦法來限制某個區域的人數(超過標志數量的幼兒可通過與其他幼兒協商來選擇新的區域活動)。這種辦法既解決了人多擁擠的問題,也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豐富了幼兒的交往經驗。針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交通區的幼兒由于游戲情節影響了故事區的幼兒),我們就各個區域分別設在互不影響的位置。如剪紙區需要寬敞,所以剪紙區安排在比較充足的陽臺上;圖書區比較安靜,就設在西邊的小陽臺上,交通區設在門口的走廊上。
二、投放開放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游戲材料來實現的。因此,我們根據教育目標提供幼兒發展需求的材料,要考慮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如建造區有各種幾何形卡片、尅地板、膠水、露露瓶等。交通區有小劇場(自制)、各種頭飾、各種車輛、各種交通標志、及相關道具。讓幼兒通過豐富的材料媒介來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又如紙杯魔變區:當幼兒學會了彩色紙做各種不同的紙杯動物、人物等,我又投放了毛線、小紙盒、小木棒、漿糊、剪刀等,啟發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人物等,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另外,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制作玩具的做法值得提倡,如在建造區投放玻璃球、木塊、各種小石頭、磁鐵、紐扣、塑料花片、廢舊鑰匙等。這些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幼兒又能時時玩出新花樣。
在區域活動中,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及交往能力等,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機會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實踐表明:良好區域環境的創設及其教師正確的引導能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活動過程,從中,幼兒的自主體驗更為強烈、創造力體現更充分、幼兒的合作交往更顯主動積極,體現了幼兒自主活動的本質。
總之,區域活動的教育重要性,讓我努力為幼兒創設最優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在幼兒活動中,始終是兒童發展的觀察者、促進者、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自由、自主、彈性、主動地投入游戲,生動而快樂地學習。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木廠口鎮宗佐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