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力 楊琴
失眠的苦惱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里,關于各種助眠藥品、保健品的困惑也沒“消停”:吃安眠藥有用嗎?會不會有副作用?吃多吃少如何是好?吃安眠藥還是睡眠保健品?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您的睡眠到底怎么了?
“昨天半夜又醒了,翻來覆去睡不著,在家里走了幾圈,吃安眠藥也不管用,這覺真是沒法睡了……”家住省委的陳女士談及失眠一臉愁容。《晚晴》記者不止一次聽到讀者這樣的抱怨了,為此,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敲開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干部保健科主任辦公室的房門,見到了早已預約的周凌云主任醫師。多年從事老年病臨床診治及干部保健工作的周主任溫和知性,在我們說明來意后,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我們娓娓道來老年人睡眠用藥規范。
大多數人都知道,安眠藥能誘導睡意、促使睡眠,適當服用有助于治療失眠。在我國,安眠藥被列為處方藥,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然而,不少失眠者擔心長期服用安眠藥會成癮,或是導致記憶力減退等副作用,愿意選擇有類似療效的保健品來替代。
“我們讀者中有服用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說有助于改善睡眠,比安眠藥安全有效還沒有副作用,真是這樣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周主任說:“有些患者容易盲從于廣告宣傳,認為吃保健品比吃藥好,沒有副作用。但是如果真的有所謂廣告的功效,國家為什么不把它列入醫院的藥品?不進入醫保范疇?“是藥三分毒”,不論是藥品還是保健品,都會對肝腎功能造成一定影響,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酌情使用藥物以及劑量,盡量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
事實上,褪黑素是一種有調整時差功能的激素。不少保健品廠商宣稱它能改善睡眠、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但其作為一種激素應有劑量限制,但是現在還沒有安全量標準,不少廠家濫用、隨意添加,有的甚至未經藥監部門批準非法添加。因此,這類睡眠保健品并非人人適用,服用不當反而得不償失。
周主任深有感觸說她曾接診過一位糖尿病患者,建議其藥物治療,然而那人認為藥物治療會傷身體,聽信廣告傳言,長期服用所謂降糖的保健品,以至于再來就診時病情已經發展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了。因此,周主任提醒大家不要諱疾忌醫,隨意自行服用非處方藥和保健品,即使服用也應了解產品的標準文號。我國藥品規定統一使用的批準文號是“國藥準字”號,即常說的“藥準字”,而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有兩種批號,即“衛食健字”或“國食健字”,并沒有“食字號”的保健品。食品的批準文號是“衛食字”號,也稱為“食字號”。而不管是保健品還是食品,對真正確診有疾病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都是不適合的。
那么,不吃助眠藥物又睡眠不好怎么辦呢?周主任建議老年人應正確對待自己的睡眠,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內分泌功能減退,新陳代謝速度放緩,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年輕人一樣需要7-8小時睡眠才能補充體力,恢復精神。老年人白天活動強度相對較低,夜晚只需5-6小時的睡眠就夠了。時間少不代表質量低,只要第二天精神體力充沛,就不必強求夜晚睡眠時間。白天很多人有午睡習慣,這樣算下來一天總睡眠時間并不少。
周主任還說,大家都知道安眠藥要睡前服用,但卻忽略了藥物起效時間。很多人晚上睡不著,吃了安眠藥也要折騰許久才入睡,并且第二天起來精神并不好。其實,服安眠藥用也有“竅門”:應在準備入睡前兩小時左右服用,如打算10點入睡,那就在8點左右服用,之后減少可引起興奮的活動,讓身體逐漸適應安靜狀態,誘導自然入睡。
另外,盡量不要依賴鎮靜催眠藥物,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對安眠藥較敏感,會影響老年人的行動力、判斷力和平衡力,增加老人跌倒骨折的風險,骨折后長期臥床可導致褥瘡等并發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用藥后還可能出現低血壓、心動過緩,甚至呼吸、心跳驟停,《臨床用藥指南》建議老年人慎用此類藥品。
本期嘉賓
周凌云,貴陽中醫第二附屬醫院干部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病的臨床與教學工作,著重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擅長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血栓及血管斑塊性疾病、中風后遺癥的診治。
坐診時間:每周二、五上午,周三下午干部保健(老年病)科門診
咨詢電話:0851-85557391、0851-8528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