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文 楊浩琦
摘 要:華夏5000年的歷史孕育了各式各樣的民族風情,而藏族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向世人展現她的瑰麗。藏族服裝具有悠久的傳承,早在公元前11世紀,藏族服裝就已具備了現代的基本特征,伴隨著西藏地區的不斷發展,藏族傳統文化也在不斷地與國際潮流接壤,相互交融。如何讓藏民族的傳統文俗元素更好的融入現代服飾,為中國服飾界的審美帶來一次全新的沖擊,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藏族文化;現代服飾;交融;矛盾;發展
一、研究意義
任何國家的當代藝術都不可能從別國廉價移植、盲目摹仿得來,只能從本民族藝術精神的土壤中培養,現代服飾的時尚發展同樣離不開民族服飾文化的啟發和借鑒,各民族不同的風土人情、服裝樣式、色彩搭配、圖案紋樣、裝飾風格等常常包含著豐富的含義,這些獨具個性的民族特征,成為設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在實踐中倍受重視。想要熟練地運用民族元素,就必須加上自身對民族文化深層次的理解,以及對時尚和市場的精準把握,其意義在于借鑒民族服飾中的精華,使之時裝化、流行化;在于對中國的民族化服裝設計潮流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文化演繹為商品。
二、調查方法
(一)查閱資料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學者出版發表的書籍、期刊、論文等文獻進行詳細閱讀,初步了解藏族服飾的相關知識。
(二)發放調查問卷
在學校對在西藏定居的同學發放調查問卷,并利用假期進入西藏和相關企業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52份,其中調查對象藏族同胞308人,漢族同胞136人,其他少數民族同胞8人,問卷內容有效合理,并對調查結果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整理、分析。
(三)深入交流訪談
與本校大學生、西藏當地群眾、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深入交流與訪談,獲取從不同立場角度看待藏族元素與現代服飾結合的情況。其中大學生5人,群眾3人,服裝設計者2人,政府工作人員1人。
三、調查結果
(一)藏族服飾圖案的來源
研究民族服飾不但要從造型、色彩、工藝入手,還要了解其文化內涵,正是這些內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共同構成了風格迥異的民族服飾。圖案紋樣大都源自圖騰崇拜,藏族服飾中的圖案也同樣源于自然崇拜、宗教信仰、歷史文化、和傳說故事。藏族紋樣圖案在服飾上的展示,同樣也是藏族文化變遷的見證。
藏族服飾圖案,不僅表達了人們對農牧生活的審美意識和對長久藏式生活的體味,也是將藏族古老文明進行傳承的重要途徑。其從生活中進行取材,多以隆重的祭祀風格示人。在紋樣的設計上以動植物為主,貼近自然,不同的設計、顏色、圖案也反應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二)藏族服飾的特點
由于特殊的生存環境,藏族服飾多厚且長,選材用料也更為古樸。畜牧民族在服飾原料的選擇上多選用于牲畜的毛皮,最主要的就是錦緞、氆氌、氈、皮毛,還多用松石瑪瑙、銅扣銀泡、鳥羽獸牙、荊釵石鐲、野花碧蟲等做裝飾,造型別致,在其原始粗獷的表象下,亦不失秀美靈動,與西藏廣袤華美的地域風光、虔誠莊重的民族氛圍頗為貼切。
(三)藏族服飾中出現圖騰的意義
藏族服飾中的圖騰多以神話傳說和自然界的動植物為主,以幾何抽象的方法用于服飾之中。我們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吉祥八寶又稱八瑞吉祥,藏語稱“扎西達杰”,是藏族繪畫里最常見而又賦予深刻內涵的一種組合式繪畫精品,以壁畫的形式出現,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體形,這八種吉祥物的標志與佛陀或佛法息息相關。其圖案在各種藏族生活用品、服裝飾品中非常常見;
寶魚又稱金魚 ,行水中,暢通無礙。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間、自由豁達得解脫的修行者,常以雌雄一對金魚象征解脫的境地,又象征著復蘇、永生、再生等意;
蓮花,梵語稱“PADMA”,藏傳佛教認為蓮花象征著最終的目標,即修成正果;
(四)傳統藏族元素圖騰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產生的問題
對于西藏這個信仰強烈的民族在其傳統圖騰與現代服飾相結合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
1.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區不同民族之間交往日益密切,潮流文化的強烈沖擊使少數民族文化面臨被弱化被改動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2.設計師通過對民族元素與潮流文化的結合創造出大量符合現代審美又保留了民族風情的服裝飾品,優秀的作品層出不窮,然而在蓬勃發展的當下也出現不少將錯誤的禁止的民族圖案、符號結合在服飾中的情況。
3.有少數不法分子、極端組織、利用人們的無知來掀起恐怖動亂。
4.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使得服飾更加方便走入我們的生活而設計中出現對藏族傳統文化的錯誤表達與歪曲容易產生民族矛盾。
四、解決建議
(一)政府的力量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為滿足西藏與時代接軌的趨勢,現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在促進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保護和弘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
(二)加大宣傳教育
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西藏文化、西藏風情、西藏發展,讓人們從根本了解西藏,脫離傳統思想西藏是位于雪山之巔神秘封閉的地域。讓人們認識到西藏的不斷進步與西藏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民族風俗習慣改革
民俗改革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物質文明建設齊駕并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改革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必須以尊重為前提,必須在少數民族群眾自愿的基礎上,并由少數民族群眾進行,這是改革成敗的關鍵。何時改、怎樣改,均由他們自己決定。不能越俎代皰,要在潛移默化中由內而外的作用。如此,才能在和平中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交融。
參考文獻:
[1] 羅莉.藏族傳統文化的定位與發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26卷.
[2] 西藏文化發展白皮書[M].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辦公室,2006.
[3]藏族生態理論初探 洛加才讓.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