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
【摘 要】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新課程首次把情感態度列為英語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人文主義觀念。
【關鍵詞】情感態度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4
積極的情感態度可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這是當代教育界公認的教學理論。然而關于培養策略卻眾說紛紜,缺乏相對統一的培養模式。誠然這與不同的區域文化特征有著重要關聯,然而從學生的角度分析,事實上中國教育模式下的高中學生的性格特點具有高度的共通性?;诖?,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在深入分析高中學生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策略的應用,力求通過培養策略轉化學生思想,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的態度與情感,強化高中英語教學質量。
一、情感態度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
所謂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它與語言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如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盧姆所說:“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盞rashen的“情感過濾說”認為,有了大量合適的語言輸入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英語,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能變成語言的吸收。當學生擁有了積極的情感,如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強的自信心、堅強的意志、大膽實踐的精神等,輸入的語言大部分會被內化和吸收;反之,當學生出現焦慮、煩躁、緊張、膽怯或厭倦等消極情緒時,人腦的語言習得機制就會對語言材料進行情感過濾。學生的消極情緒越重,情感過濾的量就越大,語言的輸入率就越低。中學生英語學習中常見的消極情感有:害怕和同學或老師交流(性格內向),害怕考試(焦慮)或由于過分緊張而導致語言表達不流利。
在現實生活中,英語學習較差的學生,大多并不是智力水平低,而是缺少興趣、信心或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課程標準》所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積極的情感,即有利于學習的情感態度,是實施課程標準應該發展的情感;對于那些影響學習的消極情感,如過度焦慮、抑制、過于內向、害羞、膽怯、缺乏學習興趣和動機、信心不足等,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的情感。
二、教師從情感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生學習入門的向導,是學習的動力,是感情的體現。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對英語以及教師組織的相關活動表現出積極肯定的情緒。而在此環節中,教師是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運用語言技巧、活潑多變的課堂形式以及多媒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偶發性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教師的引導作用來保持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學習興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這習氛圍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
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課件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僅僅從書本上學習一門語言,對于學生來說不過就是學單詞、背課文,無法融入情景中。課件能夠將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形象的向學生展示。在學習Im watching這一單元時,現在進行時是教學重難點,通過課件上人物的動作,可以很清晰地向學生呈現看電視、打掃、讀書這些知識點。除此之外,語言教學可以不拘泥于課本。學英文歌、模仿電影配音,都是很好的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而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較多的使用鼓勵贊美的語言。在學生表現好時及時表揚,在學生有進步時及時贊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鼓勵,在學生出現錯誤時不要責備。因為學生很可能因為怕出錯,怕丟面子,怕老師批評而是自己游離于活動之外。
教學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情感,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老師如產生了畏懼、厭煩,那么容易失去對他所教學科的興趣。反之,如學生敬慕喜歡某個老師,課堂氣氛就顯得輕松活躍,學習興趣也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感情投資,不要總板著臉,以權威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而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學生傳遞親切,信任的積極感情,使學生能夠在和諧的氣氛中大膽,主動地學習英語。
三、把情感教育融入教材的講授中
新的高中英語教材的內容充滿了人文思想,體現了寓素質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的編寫理念。例如:通過對Trapped by Flood,Optimism Helped Us Persevere可以激勵學生學習主人公的勇敢機智、堅忍不拔、在險境中求生存的頑強精神。Nelson Mandela,Bill Gates等課文中介紹的杰出人物為形成健康而有意義的人生觀樹立了榜樣。教師要利用這些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學習感興趣,視學習為生活的需要,把學習與自己的生活、成長和發展聯系起來,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不僅能掌握英語語言,而且能學會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學習和工作,如何與他人合作和交往。
四、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針對高中學生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教師可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1.人生觀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首先對全體學生的人生觀進行全面的掌握;其次,在課堂或課外更多地與學生一起探討人生的意義,在確保尊重學生的前提下糾正學生的思路,并與學生們一起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構建溫馨的大家庭環境。
2.價值觀的培養。其一,教師需在全體學生中樹立模范表率,構建學生心目中健康的教師形象;其次,通過教師的影響先帶動一部分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并逐步擴大影響范圍,使學生帶動學生,最終使班級內所有學生形成統一的觀念認識,使學生樹立起健康、良好的情感態度。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泵總€學生都有學習英語的潛能,需要老師去喚醒、去挖掘,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綜合素質、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將學生視為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與地位,是每一位英語老師都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