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翻譯工作者和口譯人員來說,會議中所涉及的翻譯工作具有較強的挑戰性。會議口譯中口譯人員該具備何種能力,已不停留于中英語知識或者口譯技能上。會議中,由于不少內容均為現場發揮,為達到理想的氣氛,口譯工作者往往還需掌握非語言知識、應變能力以及較高的職業素養等。換而言之,口譯人員在會議中應學會巧妙使用翻譯技巧,不斷融入會議氛圍,從而保證整個會議、翻譯的優質完成。
關鍵詞:會議口譯;技巧;應用
會議口譯,屬于跨語言、涉及多種文化的交流職業,位于口譯領域的高端。通常,會議口譯表現為交替、同聲傳譯兩種基本模式。口譯聽解過程中,譯員有必要集中注意力去聽取,用自己的思維對源語予以加工,強調意義并抓住信息的著手點,從而有序完成記憶、表達等各項任務。傾聽時,還應積極調用個人的百科、情景以及專業等“非語言知識”。對非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口譯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一名合格的口譯員需要具有優秀的語言能力和相當的專業知識背景。
一、順句驅動
和同聲傳譯相比,會議交替傳譯的要求相對較低。盡管譯者無需立即翻譯出源語言,但時間上也相對較為緊迫。區別于筆譯工作者,會議交替傳譯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分析原材料,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內予以翻譯。基于此,會議交替傳譯并不需要譯者對原文進行100%的翻譯,而是涉及大概內容、傳達出正確的信息便可。也正因為這樣,口譯工作中往往使用順句驅動法,這也是口譯人員有必要掌握的一項技巧。
很顯然,順句驅動也就是根據源語言中不同語句所出現的順序,對原文依次進行翻譯。中英文在語言上存在不少差異,口譯人員通過該種翻譯法很難對原文進行全面把握。不過,鑒于口譯工作的時效性要求較高,該方法能為譯員節省更多的時間,減輕工作強度,改善翻譯效率。以賴斯演講為例,我們這里對順句驅動做初步分析。
例句:Different nations will find ways to express democratic values that reflect their own cultures and their own ways of life.通過上面提及的順句驅動法,我們可做出如下翻譯:“在不同的國家,人們的民主意識、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均會存在差異。”
二、斷句
針對譯者,若要正確把握順句驅動,第一步就必須學會如何斷句,懂得怎樣抓好復雜句子內出現的不同信息點。學會了斷句,我們自然可以掌握順句驅動。英語語言中有很多繁瑣的長句,怎樣斷句,這是很多中國學生面臨的難題,對譯員的語言功底也是極大地考驗。不過,這里所說的斷句并不是純粹以斷句為目的,而是要服務于口譯的需要,講究合理、合適性,以便對某些冗雜的英文句子進行翻譯。
若中英信息在表達方式、主要內容上十分接近,則可不采用斷句方法,該種情況較為少見。不同的語言或多或少會存在差異,譯者在漢語翻譯中會看到很多長句,這就必須熟練應用斷句技巧。基于此,譯者第一步應對講話內容予以認真傾聽,腦海中對所有長句及其關鍵信息點進行賺取;根據聽到的順序逐次予以翻譯。正因為差異的客觀性,翻譯時譯者還有必要對句子做出調整或者是修補。這里仍以賴斯的講話為例,其中有這么一句:Democracy is the most realistic way for diverse peoples to resolve all differences,and share power,and heal social divisions without violence or repression.
很明顯,上述為英語長句。我們在翻譯前,有必要進行斷句,并得到最終結果:民主具有較高的有效性,能夠對群眾爭端予以解決、實現權利共享,消除社會上存在的分歧。
三、重復
漢語文學中,很多人會借助重復的手法對句子氣勢予以渲染。相對來說,英文文學中則幾乎不會使用該種手法,有時甚至是刻意禁止的。朱自清家所執筆的散文《匆匆》中,“匆匆”的出現頻率高達5次,其目的是為了渲染氣氛。漢語更注重意合,其句子、詞匯的結構可以背重復,特別是在禮儀場合。而英語則重形合,若反復出現肯定會臃腫,我們在翻譯時有必要關注重點。
由于不同文體間存在差異,有時重復手法也很有必要。就比如下列句型:Worse than…Worse than…Or perhaps worse than...。在政治文體文中,適當用重復和反問的語氣有助于增強氣勢。從某種層面上看,中英文中均適用于重復手法。因此,上述句子也可理解為:“會比...更糟糕么?還會比...更糟糕么?或者比...更糟糕嗎?”
四、轉譯
顧名思義,語言翻譯中經常會使用轉譯這一技巧,它在很多翻譯形式中也較常出現。會議交替傳譯同樣如此,必然會使用該種翻譯方法。全面地使用轉譯,有助于維持譯文的通暢性,讓譯文變得更具可讀性。不過,轉譯的界定較為寬泛,一般可分成詞性和邏輯轉換,以及句式調整等形式。為便于讀者更好地分析,這里我們將以此舉例分析。
(一)詞性轉換
例句1:The problem is that too many peaceful human rights activists,and journalists,and bloggers are sitting in prison for actions tha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crimes in any country.
翻譯:問題在于:越來越多熱衷和平、倡導人權的記者、民主人士以及博主紛紛入獄,但這些人身上的罪在所有民主國家均難以立足。該句話的翻譯,將peaceful當成動詞,釋義為熱愛和平。
(二)句式調整
例句2:The reason is that America desires no permanent enemies that we can imagine 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North Korea,and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it through the Six Party Talks.
翻譯:美國不想結交長久的敵人,我們希望借助六方會談構建更加和諧的美朝關系。在對該句話進行翻譯時,我們會對語序進行調整和翻譯。
(三)邏輯轉換
例句3:The main problem for democracy in the Middle East hasnt been that people are not ready for it.The problem is that there are violent forces of reaction that cannot be allowed to triumph.
翻譯:中東地區所面臨的民主問題在于:戰勝不了的武力反抗分子依然存在,而并不是人們未做足準備。上句中,顯然是邏輯被成功轉換再進行翻譯的。
五、增補
我們都知道,中文強調意合,句中不同的意群、成分均有著某種緊密的聯系。很多情況下,中文都不需要使用連接詞或者介詞,其句子形式相對而言較松弛。英語則強調形合,句子的不同意群或者成分結合均有必要借助連接詞或者介詞予以實現。也正是如此,英語形式要嚴謹很多。不過,中英文句式上存在的差異,必然需要譯者在兩種語言互譯中學會增補。特別是英文譯為中文時,更需使用增補方法。看如下例句:Worse than the tyranny of Saddam Hussein at the heart of the Middle East,who terrified his neighbors and whose legacy is the bodies of 300,000 innocent people that he left in unmarked mass graves?
根據上下文,我們可巧妙地予以增補。這里我們可將原文譯為:伊拉克作為中東中心,被薩達姆專制政權所占領;他威懾他人人民,并對30余萬名群眾予以殺害,形成了很多無名墳墓,還有什么比這更糟糕?需要注意的是,增譯法的存在并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憑空添加原文當中本沒有的意義,雖然在增譯的部分當中是無法從原文當中找到相對應的詞語的,但由于其目的是要表達原文的信息,或者將翻譯的內容更符合譯入語的表達風格,增譯的現象是非有不可的。
六、省略
有增補,自然也會出現省略。口譯期間,省略可以說無法避免。原因在于:人的處理能力相對有限,口譯現場肯定會受到噪音等因素限制,譯員想要徹底聽取原文并將其傳送給給譯入語聽眾,難度很大,而且完全形式上的對應往往不符合譯入語聽眾的語言習慣,會使翻譯內容生硬,翻譯腔明顯。大量的口譯實踐表明,省略極為普遍,哪些情況下需用到省略?
例句:No,ladies and gentlemen,the past order in the Middle East is nothing to extol,but it does not make the challenges of the present less difficult.這里,我們可將句子做如下翻譯:不,女士和先生們,以往的中東不具有稱頌價值,我們當下遭遇的挑戰也讓人堪憂。句子中,“past order”等詞可不予翻譯。
在這個句子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實際上減譯法在句子當中很難體現得很清楚,因為減譯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語言更加流暢和自然。
七、結語
本文站在會議口譯的角度上,探討口譯過程中技巧應用的重要性,例如關于增補和省略的實用性,以及通過舉出事例,令人們意識到增譯與減譯的重要性。在世界一體化進程中,不同領域之間的合作仍在增加。很多國際會議或者是國際活動,要求大量的翻譯人才,尤其是口譯人才,但提出的要求也愈來愈高。該類會議中,會議交替傳譯可謂是占主導地位之一的翻譯形式。會議口譯過程中,譯者有必要結合實際選擇相應的翻譯技能,將發言人的句子流暢、準確地呈現給聽眾,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個人能力與素養的逐步提升,則是通過加強練習、學習和實踐習得的。
參考文獻:
[1]何其莘.管窺同聲傳譯中的一些技巧[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12).
[2]劉宓慶.同聲傳譯中的反譯與順譯[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0(11).
[3]蘇沖.淺析中英會議傳譯技巧——以賴斯在2008世界經濟達沃斯年會開幕式上的發言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4(1).
作者簡介:王少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