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說起江蘇丹陽,大概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眼鏡之鄉”的美譽,全中國大概百分之八十的眼鏡都產在這里。其實,丹陽的關鍵詞可不僅是眼鏡,丹陽古稱曲阿,后取“丹鳳朝陽”之意而得名。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齊梁故里,還被稱為“王者之地”。這“王者之地”到底有著怎樣的王者氣度呢?不如來一趟親自去發現吧。
季子廟奇觀:沸井涌泉,奧秘難解
丹陽有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德者、智者和賢者,首提“以德治國”理念的吳氏始祖季札和延陵季子的人文遺跡——孔子書寫的季子墓碑。
季子廟在丹陽的延陵鎮一個叫“九里”的地方,這里并不像傳說的江蘇重點名勝古跡那般游人如織。高大的山門聳立在路旁,石柱和橫梁上也暫無對聯和橫匾,想是有待名人題寫。旁邊有一大廣告牌,上面寫著:“上茅山回九里,功德圓滿。”隨后,過季河橋,穿老街,即來到季子廟。
季子廟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是一座三教合一的獨特廟宇,季子名札,相傳為吳王第四子,曾封為延陵君,因為德才兼備,吳王有意傳位于他,但他拒絕接受,后來便隱居于此。
院內有一大石碑,高2.45米,寬1.07米,上面刻有“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10個篆書大字,相傳為孔子所書。據介紹,季子廟解放后曾被改為學校,石碑被放平當成乒乓球臺,供學生們打球。
院內兩側廊房內供有諸位神像,神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廟內供有嘉賢大帝(季子)像,看起來讓人肅然起敬。
在廟左方不遠處,便是“天下奇觀”沸井,現有6口古井,每口相距尺許,口口井水都呈沸騰狀,其中有三清三濁,清井井水清澈透明,濁井井水呈黃或黑色。
村民們說,這其中一口井水有啤酒味,另一口井水有雪碧味,還有一口是麻辣味,其余的井水還有治療眼疾和腳氣的功效。而沸井內則井水常年不息翻涌,每當夜晚萬籟俱寂之時,還可聽到井水沸騰之聲,這真可謂天下奇觀,其中奧秘至今仍無人能解。
顯貴故里:千年滄桑,幽古情懷
隨后,我又去了地處延陵鎮的貢氏宗祠。貢氏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弟子子貢,據說丹陽的貢氏還是岳飛家的救命恩人。原來貢氏的祖先貢祖文與岳飛曾同朝為官,同時抗金,又是好友。岳飛和其子岳云因莫須有的罪名入獄后,貢祖文趕去相救,但還未趕到,岳家父子就被害于風波亭。不久,貢祖文又接到朝廷密旨,捉拿岳飛三子岳霖,貢祖文非但沒有捉拿,反而棄官歸隱,遷到丹陽柳茹村,將岳霖藏匿于家中習文練武,使之成為一個博學多才、能文能武的青年。
丹陽還是南朝齊、梁兩個朝代皇帝蕭氏家族的故里。這里的南朝石刻位置都較分散,且散落在農田里,遠看還真不引人注意。這些神獸體形巨大,成對相向,很有氣勢,有些石刻還保存得比較好,而殘缺的石刻則更讓人感嘆千年歲月的滄桑,起幽古之情懷。直到這時,我才發現丹陽那皇族留下的痕跡、那王者之地的氣度,都悄悄隱匿在你不常留意的角落里,等著你發現,等著你品味。
丹陽民歌:生在村莊,點綴夢想
丹陽有句俗話:“村莊不但生長五谷,還生長民歌。”
村莊里,無論是在太陽悄悄爬上樹梢的清晨,還是在月亮輕輕落到水里的夜晚,也不管是在油菜開花的春天,還是在稻子抽穗的秋日,總會有民歌在田里土里、山上坡上回蕩著。更不論是黑發染成白發的老人,還是十七八歲的姑娘小伙,總會哼上幾首民歌,他們的歌聲就像雨露一樣滋潤著村莊,像陽光一樣點綴著山里人的夢想。
“太陽出來喜洋洋,扛著鋤頭去山上,哥在山上把活干,妹在家里洗衣裳!”這是人們出門干活時常唱的一首民歌。這歌聲往往是這邊唱那邊合,整個山村都充滿著歌的韻味。
在河里洗衣服的姑娘唱著洗衣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我為情哥洗衣裳;只聞樹上鳥兒叫,不見夢中我的郎。”在山上打石頭的石工們也吼著石工號子:“高高山上一匹巖,千錘萬錘打下來;一錘打個金元寶,二錘打出黃金來。”薅秧子時更是熱鬧,村里人往往一邊干活,一邊大聲地唱著薅秧歌:“趕忙薅來趕忙薅,太陽沒有幾丈高,秧子又在上露水,娘子又在把火燒。”當這塊田里唱完,又引來那邊田里接著唱起:“大田薅秧行對行,一群秧雞一群羊,秧雞要找秧雞路,唱歌要唱我的郎。”
要是誰家有女兒出嫁,也要唱哭嫁,首先得先唱《哭爹娘》,因為百事孝為先:“一周兩面歲抱手上,白天夜晚不離娘,若是女兒性情犟,不拿糕點就拿糖。”然后再唱《媒人歌》:“一把扇兒兩面花,背時媒人兩邊夸,只顧銀錢拿到手,哪管他人成冤家。”盡管這些哭嫁歌早已練得字正腔圓,但唱著唱著悲從心起,最后唱卻真的變成了哭。這時,在場的村里人似乎都被歌聲感動了,一邊幫著辦酒席,一邊勸姑娘別哭。
村里最流行也最有意思的還是情歌,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是在田里坡上,高興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情歌,仿佛這情歌在山里人心目中沒有男女之分,也沒有老少之分,想唱就唱,不管走調不走調,只要唱得大聲,只要聲音洪亮就行。一會兒這邊山上唱起:“清早起來牽著牛,屋前院后游一游,讓它多吃新鮮草,膘肥體壯長得好。”一會兒那邊坡上又唱起:“送郎送到五里坡,再送五里不為多,若是有人撞到了,你說妹妹送哥哥。”
然而,誰家老人去世,村里人也會唱著民歌送他上路,即使聲音沒有唱勞動歌、情歌那么洪亮,但從那悲傷得甚至聽不清歌詞的歌聲中,能感受到特別深的親切與悲傷,那歌聲里包含著村里人特有的真情和善良,村莊因此也多了幾許纏綿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