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妹
【摘 要】現如今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在傳統模式與創新模式的互相碰撞、應試教育與新課標教育交織的情況下,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一定要樹立“改革促進發展,創新提升效率”的教育教學理念,堅定不移地走教學改革之路。
【關鍵詞】提高 高中語文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3
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要想學生在高中階段取得優異的成績、順利地考上大學,學好語文是必須做到的,同時,語文的學習與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能體現語文的精神。很多的語文教育者都在研究如何提高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質量,一時間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成為了熱門話題。本文作者從基礎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始,逐步研究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在語文教學中深化教學方法并提高教學的信息容量
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教材中的信息容量相對較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需求量也特別大。老師若還是像以前那樣按照傳統講課方式照本宣科地教學,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知識量的提高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而深化教學改革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并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以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展開一系列的課程教學,結合書本中的知識,在互聯網上搜集相關的資料,而且對于文本中出現的作者不僅僅只是介紹書本中已有的,而是要深入到作者本身的發展與故事中,并且在講課的時候結合現在教學中比較流行的PPT教學模式,提升知識也不僅僅只是文字與圖片以及講解的集合,而且也要增加一些視頻之類的影音資料。如:在高中語文郁達夫《故都的秋》一文中,提到了很多故都的景色。而這些語言盡管描寫得很美麗,但是語言上的描述總是單一的,如果讓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并且在講到郁達夫的時候,文章下面只是簡單的介紹,而作者寫文章的背景以及曾經經歷過的事情,都是吸引學生去主動學習語文的前提。這樣信息容量的增加也是深化語文教學的方法。
二、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最好的資源就是語文教材,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將教材中的資源挖掘出來。如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呢?關鍵的一點在于語文教師的有效引導。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最主要的一點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渠道有很多,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一些名人故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名人博覽群書的真實事例。如,毛澤東、魯迅、巴金等一些名人都勤于讀書,善于積累,有大量豐富的素材作為后盾,讓他們在寫作的時候“下筆如有神”。
此外,教師還可以介紹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去閱讀。這些措施都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還能夠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設置懸念入手,介紹一些作家的作品,以此來獲得學生的青睞。例如,在介紹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講述小說前半部分情節,把最精彩的部分留給學生們,然后再告訴學生這篇小說的結尾也是很出人意料并且耐人尋味的,要想知道結局如何,請你們自己去看。很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為了解真相,自覺地去找小說閱讀。
三、創設合作的學習環境
創設合作性學習環境,可以降低傳統競爭性學習氛圍的不良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都應該是合作的伙伴,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同學也不是競爭對手,大家都只是解決某個問題的平等參與者,通過獨立思考來認識和判斷問題,既不輕易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又要虛心地向他人學習,學會對自己的解題策略與學習結果作出適應的評價。學生在學習交往中要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并有意識地調控自己,要不斷喚醒自身沉睡的心靈,深化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與創造力,使自己隨時都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價值,釋放出自身的生命潛能。
四、積極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展視野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但僅僅靠課堂的時間還遠遠不夠,大千世界處處有語文,我們不妨把視野引向課外,讓學生到課外去,汲取營養,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1.閱讀名著。新課程改革對高中階段的學生閱讀量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在高考的考查要求中也有了相應的體現。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并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定期進行交流,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站在一個很高的層次上和文學大師進行交流,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營養。
2.關注社會。一是讓學生有選擇地看電視報紙,以新聞為主,《百家講壇》《實話實說》《文化訪談錄》等欄目必看,讓學生關心時事政治,關心社會,關心自然,關心教育,為自身樹立遠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了解社會,了解現實,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然后寫出調查報告或論文等,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關愛自然,定期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觀察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跡,或詩、或文、或畫,用大自然的清純、美妙陶冶情操,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培養創造力。
總之,要深化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全面提升教學素質,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順應新課標的要求。對實踐與知識量的要求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都需要落實到課堂中,只有在提高課堂效率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才會更加完善。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新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某方面的特長,對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培養,切忌用灌輸式的方法教學,那樣老師累學生也累,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老師產生反感情緒,這樣課堂互動就會減弱,同時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課堂也不是學生期待的,變化多的課堂就會有不同的氣氛,那么學生在學習中才會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彩云.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三案六模塊”教學模式下的必由之路[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1).
[2]宋道東.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談[J].中國-東盟博覽,2011,(10).
[3]韓稼梓,沈宏斌,鐘勇,魏俊杰.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7,(02).